張學良為什麼和郭松齡反目成仇?
1樓:網友
因為郭松齡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獨自掌控東三省,以實現其改造東三省之目的,兩人反目成仇,譴責其忘恩負義。
郭松齡的突然造反讓張作霖如聞驚雷。開始時,他還誤以為張學良跟郭松齡一起反老子呢。弄清真相後,他一面指使楊宇霆辭職退隱大連,以去郭松齡起兵口實,一面派張學良直接與郭疏通。
張學良向其父灑淚叩頭而別,急赴秦皇島,企望勸說郭松齡罷兵言和。張學良在秦皇島通過日人顧問儀峨與在灤州的郭松齡身邊的日醫守田福松**聯絡,要求與郭面談,遭郭松齡婉拒。
1925年11月27日,張學良第二次派儀峨與守田接觸,希望郭松齡先行停止軍事行動,有什麼要求儘可以磋商。郭松齡這次有了回覆,提出下列停戰條件:山東歸嶽維竣;直隸歸馮玉祥;熱河歸李景林;郭回奉執政,統掌東北。
至此,郭松齡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獨自掌控東三省,以實現其改造東三省之目的。張學良感到勸說郭的工作完全失敗,不再對其抱有幻想。於是,派飛機在郭軍上空投撒傳單,揭露郭松齡盜用自己名義倒戈反奉,譴責其忘恩負義。
郭松齡是誰?和張學良有什麼關係啊?
2樓:愛笑的昆汀
郭松齡(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奉天府(今瀋陽市)深井子鎮漁樵村人,祖籍山西省汾陽縣內。清末民初奉系將領容,曾為張學良之教官。後起兵反奉失敗,被殺。
張作霖的奉軍與馮玉祥麾下的國民軍持續處於緊張狀態,同孫傳芳、吳佩孚的軍隊也持續對立。同年11月22日,郭松齢要求張作霖下野,並發動兵變,以打倒張作霖、楊宇霆為目標的軍事活動開始。郭的部隊共5萬人,是奉軍中最精銳的部隊。
防備全無的張作霖派遣張學良收拾人心,11月26日,張學良專程乘鎮海號炮艦目前到達秦皇島,電邀昔日教官郭松齡面談,被郭松齡拒絕。11月26日,郭甚至將趕赴灤州勸說他回心轉意的昔日同袍姜登選槍決。
關係不大。
郭松齡作為張作霖的干將,他的叛亂給奉軍造成多大的損失?
3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全軍覆沒,沒有乙個人活著回來,從此一蹶不振,最後導致滅亡,真的是乙個人滅掉了一整個國家。
4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導致整個國家死的死傷的傷,百姓們民不聊生,城門被人家給攻打進來了,還把皇帝給殺了。
5樓:笑談窗外事
這樣的人,就是忘恩負義的。不僅自己身敗名裂,還帶來了人心惶惶。
郭鬆齡為什麼反奉,請問郭鬆齡為什麼反奉?目的何在?動機是什麼?怎麼評價這個人?
微觀科普 郭鬆齡倒戈 是奉系軍閥由強到弱的重要轉折點,雖然張作霖成功擊敗了郭鬆齡,但奉軍也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實力。郭鬆齡作為張學良最為倚重和信任的將領,如果不反,未來鐵定是奉軍的第二號人物,在這種情況下,郭鬆齡還是選擇鋌而走險,原因可以概括為三個 第一,從思想深處來看,郭鬆齡與張作霖本質上並不是一路人...
郭鬆齡為何要叛亂?對奉軍的損失有多大
因為郭鬆齡有野心,不甘心屈居人下,所以最終反奉,他的叛亂使奉軍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實力大大的被削弱了。當初張作霖能將郭鬆齡打敗,是因為日本幫了張作霖,張作霖也與日本簽訂條約,但事後張作霖反悔不履行條約,從而惹怒了日本,結果就有了皇姑屯事件 這件事也讓郭鬆齡徹底反叛,他的反叛直接讓奉軍損失五萬多精銳...
黃齡在某綜藝中扔掉前任送的睡衣,你覺得分手後該留前任的東西嗎?
黃齡在某綜藝中扔掉前任送的睡衣,你覺得分手後該留前任的東西嗎?有以下幾點。一 若你讀睹物思人,不建議留,因為會影響新的一段感情,前任已經是過去式了。真的不捨得丟,建議找個箱子封存起來,但要放在乙個看不見的角落或者箱底,算是你們走過的青春,沒事時或者找東西時看到了會回憶一下,畢竟每一段感情都有過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