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逍遙津的景點介紹
1樓:不千秋愛旅遊
古逍遙津的景點介紹如下:
古逍遙津(古逍遙津)指逍遙津公園,又名「竇家池」、「豆葉池」、「鬥鴨池」,古為淝水上的津渡,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壽春路16號。
逍遙津差念公園,平面呈扇形,全園由水系自然地分為東園、西園。佔地公頃,其中水面公頃。最大的特色是園內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亭。
湖面有三島,公園內有渡津橋、北津橋、南津橋、飛騎橋等橋樑貫通景區各景點。
逍遙湖約佔全園面積的四成。逍遙閣,採用多層重簷的仿古建築結構,暗古銅色廊柱、灰黑色和慶巧仿古門窗。二層窗外有橫樑式迴廊環繞,頂層挑簷下橫置匾額上有黑底金字「吳喚鍵魏遺蹤」,而一層進口處的立式牌匾上寫著「逍遙閣」。
古逍遙津-逍遙閣基本資訊:
逍遙閣是逍遙津公園的標誌性建築,高達22公尺,明三暗五層,採用多層重簷的仿古建築結構,暗古銅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門窗。二層窗外有橫樑式迴廊環繞,頂層挑簷下橫置匾額上有黑底金字「吳魏遺蹤」,而一層進口處的立式牌匾上寫著「逍遙閣」。
具有漢代建築風格,是逍遙津的最高點、最佳觀景臺。閣內陳列有三國時代的各種歷史文物,敘說發生在合肥周邊的三大戰役和其中的英雄人物。
包括威名遠揚的張遼、一代梟雄曹操,更透過彩繪塑像的方式,展示三國時代幾個著名的戰爭典故,如「草船借箭」。還有大型甌塑《洛神賦圖》,三國人物繡像,竹簡刻字《逍遙閣賦》等作品。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逍遙津公園。
逍遙津名字的由來
2樓:承吉凌
逍遙津是1953年正式命名的。
東漢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孫權和曹操為爭奪合肥,在逍遙津爆發逍遙津之戰。
明朝,官僚竇子偁將逍遙津佔為私有,改名「竇家池」。
清朝康熙年間,逍遙津被王姓翰林所據,易名「鬥鴨池」。
光緒年間,易主為龔照瑗、龔心釗私家花園。
龔心釗,號豆隱,逍遙津改名「豆葉池穗坦」。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 **逐步將逍遙津闢建為公園,將逍遙津以西的季家花園也延攬園中。
1953年,正式以「逍遙津」命名。
1955年,重建逍遙津,並擴建逍遙津西園。
逍遙津名字的由來?
3樓:推上豬肉去趕集
位於合肥老城區東北角,與教弩臺哪信僅一步之遙,以三國信空時期的古戰場而載入典籍。
逍遙津又名"竇家池","鬥鴨池",古為淝水上的津渡。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孫權率10萬大軍攻合肥未下,軍還,為曹操守將張遼所襲。
孫權退至此地,津橋已被拆除,孫權乘駿馬飛越淝水脫險,後人名此橋為飛騎橋。
著名古典**《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即由此而來李坦輪。
4樓:小妖狗x丶瓕錅
逍遙津是三國時期古戰場,在1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明代官僚竇子偁將逍遙津佔為私有,改名 「竇家池」。清代康熙年間,逍遙津被王姓翰林所據,易名「鬥鴨池」。
光緒年間,易主為龔照瑗、龔心釗私家花園。龔心釗,號豆隱,逍遙津改名 「豆葉池」。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逐步將逍遙津闢建為公園,將逍遙津以西的季家花園也延攬園中,1953年正式以「逍遙津公園」命名。
逍遙津的文化古蹟
5樓:關逸雲
逍遙津位於素稱「三國故地」的合肥,在魏、吳長達30餘年的爭奪中,遺留下眾多與三國有關的故址。有證可考、有史記載的就有三國新城、袁術墓群、箏笛浦、藏舟浦、回龍橋、飛騎橋、斛兵塘,以及古逍遙津與教弩臺。
上述故地遺址中,由於歷史的變遷、戰爭與自然影響,蹤影俱湮,現儲存較為完整可尋可見的有逍遙津和明教寺(教弩臺)等幾處。
明教寺坐落於中國安徽合肥市逍遙弊搜鋒津公園旁,原名鐵佛寺,又稱明教臺、曹操點將臺。該寺始建於南朝梁時,至隋末,寺院荒廢。
西元766—779在廢墟中掘得鐵佛一尊,廬州刺史裴絹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為「明教院」。明代改稱「明教寺」。後迭經興廢。
至1853年,復毀於戰火。光緒年間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築被日軍飛機炸燬。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有關部門多次撥款修繕。 東漢建安二十年租晌(西元215年),孫權乘曹操興師西征漢中張魯,合肥空虛之機,漏悄親率10萬軍隊進攻合肥。合肥守將張遼,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毅然率領800名勇士,出戰迎擊,奮勇殺敵,大破孫權的10萬大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故事,戰場遺址就在今逍遙津公園一帶。並以「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七言絕句進行了生動的記述。
逍遙津名字的由來
楊花疏影 位於合肥市舊城的東北角,是一座約20萬平方米的城市公園。逍遙津古為淝水上的一個津渡。公園外,有一座西津橋,又有逍遙橋,是合肥對外交通要道。逍遙津名稱歷史悠久,以三國古戰場聞名後世。曹魏與孫吳為爭奪合肥,鏖戰32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鬥就在古逍遙津畔。著名古典 三國演義 中 張遼威震逍遙津 ...
金浦的歷史沿革,漢江的歷史沿革
漢江在韓國歷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從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居住在此。百濟王國第一個認識到它的戰略意義,將漢江作為一條連線朝鮮半島中西部地區與黃海的主要水道,因為河流附近的沖積平原相當肥沃,相較之下半島山區較為貧脊。位於首爾南邊的南漢山城被認為為百濟國王早期的首都。在高句麗長壽王 413年 491年 ...
瑞麗的歷史沿革,瑞麗縣的歷史沿革
瑞麗是勐卯古國的發源地。據傣文史籍 嘿勐沽勐 記載,公元前364年,勐卯果佔畢王國就已在瑞麗建立。秦漢時屬哀牢。唐代屬永昌。宋隸屬大理騰越府。1276年 元至元十三年 置麓川路軍民總管府。1382年 明洪武十五年 置平緬宣慰使司,1596年 明萬曆二十四年 建平麓城 1604年 萬曆三十二年 設勐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