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直書的意思是
1樓:歆如談教育
秉筆直書的意思是拿起筆來直接書寫,指書寫史實不隱瞞、不避諱,真實的記錄情況。
秉筆直書(秉:持,握住)指拿起筆不加隱諱地徑直寫出,多用於形容書寫史實不隱晦。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主語、謂語。秉筆直書也是乙個成語。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襄公二十五年夏五月,崔杼殺齊莊公。
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
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
聞既書矣,乃還。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秉筆直書」。
例句
1、儘管他有著難言的隱痛,但他仍秉筆直書,實事求是地記錄著史實,終著成不朽名作。
2、班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著名的學家,從他編著的圖書中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即宣傳儒家思想、關注民生、秉筆直書、既繼承又創新。
3、我是乙個很嚴謹的人,寫作上秉筆直書,毫不誇大其詞。
4、史家對「書法不隱」、「秉筆直書」的執著追求和與之相對應的史家自身素養的規範,都顯示出中國傳統史學中蘊含的豐富的史學認識論思想。
5、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蹟,實開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秉筆直書的意思是
2樓:現在你在我眼前
秉筆直書的意思是:秉:執,握。
直:正,不曲。直書:
按事物的本來面目記述、書寫。拿起筆來徑直寫出。原指史官書寫歷史只根據史實的真相來寫。
現泛指寫文章不隱瞞,不誇大,能真實地反映情況。
秉筆直書(拼音:bǐng bǐ zhí shū)是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秉筆直書(秉:
持,握住)指拿起筆不加隱諱地徑直寫出,多用於形容書寫史悄族實不隱晦。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啟團弊主語、謂語。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襄公二十五年夏五月,崔杼殺齊莊公。太史書或鉛曰:
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秉筆直書」。
成語故事: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莊公在位時,齊莊公貪戀大夫崔杼之妻棠姜的美色,偷偷地與其私通,後來崔杼發覺了,就一直心懷怨恨。西元前548年,崔杼設計殺了莊公,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君,是為景公。
崔杼也自封為相國,飛揚跋扈、專斷朝政。
秉筆直書的意思是
3樓:網友
秉:持,握住。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成語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搏則》第三十五回:「我是 秉筆直書 ,懸之國門,不能增損 一字 。」
繁體寫法: 秉筆直書。
成語語法: 作謂語;形容客觀對待基行棚歷史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 近代成帶搜語。
英語翻譯: wield the pen to record the truth
秉筆直書什麼意思 秉筆直書是什麼意思
4樓:名成教育
1、秉筆直書什麼意思:秉:執,握。
直:正,不曲。直書:
按事物的本來面目記述、書寫。拿起筆來徑直寫出。原指史官書寫歷史只根據史實的真相來寫。
現泛指寫文章不隱瞞,不誇大,能真實地反映情況。
2、秉筆直書拼音:[bǐng bǐ zhí shū]。
3、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秉筆直書是什麼意思 秉筆直書的解釋
5樓: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
1、秉筆直書,是乙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ǐng bǐ zhí shū,秉:持,握住。意思是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2、成語出燃稿漏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皮爛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敬鬧。」
秉筆直書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有什麼人
秉筆直書,連動式成語,指寫文章不隱瞞 不誇大,真實地反映情況。秉筆直書 文章講述了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被相國崔杼殺了。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崔杼叫太史伯記錄這件事說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卻不從,他嚴肅的說 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他照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