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時間 2021-05-07 20:01:00

1樓:百合美琳

從側面描寫山高,如果不是在中午和晚上,都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樓:

表現了三峽兩岸的山陡峭,不到正午或者半夜是見不到太陽或月亮的

3樓:love永遠是風

若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說明山高

4樓:張紫默

運用了側面烘托的寫法,寫出了三峽的山具有:山高、嶺連、狹長、連綿不斷的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山高大 只有一線天 看不見太日月

6樓:鷹擊長空

你好,《三峽》

一、文章內容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tuān),迴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文學常識

1、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2、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語音

略無闕(quē)處,重巖疊嶂(zhàng)不見曦(xī)月,沿溯(sù)阻絕,素湍綠潭(tuān)絕巘(yǎn)多生怪柏,飛漱(shù)其間,屬引悽異(zhǔ)

四、通假字

1、略無闕處( 闕通缺)

五、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或 古義:有時 )

(或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 )

(至於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賓士的快馬)

2、林寒澗肅 (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 (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裡)

七、一詞多義

1絕 *沿溯阻絕(隔絕)

*哀轉久絕(消失)

2、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至於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3、則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屬引悽異(屬:連線)

6、不見曦月(曦:陽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奏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湧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 2023年中考文言文精細閱讀之《三峽》

*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輕風,(仍然)不認為快。

2、迴清倒影

*迴旋的清波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峽谷的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重疊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悽、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3、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麼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秋天的悽異。

5、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6、為什麼後寫秋天?

*目的在於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致。

7、合寫春冬的目的在於:展現風平浪靜時節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8、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9、作者寫三峽秋景什麼最突出:猿嘯

11、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渲染了三峽秋天的淒涼、悲愁。

12、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於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佈局自然,先寫山,後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13、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麼?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悽清的氣氛。

15、為什麼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主要根據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1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表達了祖國山水風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並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2、選出下面不是寫「水清」的一項()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此文全嗎???????^_^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

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裡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厲。迴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

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6544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三峽的,三峽之秋的,關於三峽的資料,三峽之秋的資料!

弦之月 長江三峽介紹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是瞿塘峽 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四川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里。這裡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佈,水流洶湧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

三峽指哪三峽,它們的特點是什麼,三峽指哪三峽,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 長江三峽那三峽?景色特點是什麼 長江三峽的特點是什麼?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縣,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長204千米。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 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 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

三峽指哪峽,三峽指哪三個峽?

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全長192公里,其中峽谷段90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彎運西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