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沒有棉被,古代人是如何度過寒冷冬天的

時間 2021-09-07 02:36:48

1樓:囯士瀟湘館

衣食住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四個領域,這些生活條件的好壞決定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但眾所周知,古代的物質生活並不豐富,普通百姓的生活並不美好。相比起現代生活的冰箱空調等等讓我們享受的各種裝置,在古代這些東西全部不存在。

不僅如此,古時候的中國氣候並沒有全球變暖這方面的影響,冬天的氣溫要比現在低的太多太多。

我們都知道,冬天要蓋棉被子。然而中國不是自古以來就有棉被子的,因為「棉」這個字是在《宋書》中最早出現的,而開始普及則是在《宋史》中有提到。也就是說棉花從開始到推廣是在南北朝~宋這段時期,在之前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提及的。

那麼,在古代寒冷的冬季,在之前沒有棉花製成的棉被的日子裡,窮人和富人又是怎樣過冬的呢? 兩者到底有何差別呢?

一、最為常見的都是燒火取暖,但燒火的材質與規格不同。

自從燧人氏鑽木取火之後,古代勞動人民就發現了火焰的應用,除了能夠製作熟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取暖。

於是,從此之後,火焰取暖成為了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用來取暖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1、我們看那些歷史電視劇時候,就會發現在寒冷的冬天,家家戶戶屋子裡都會有著一個小火爐,這個火爐就是古人用來取暖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不過雖然方式一樣,都是火焰取暖 ,甚至是都用火爐,但富人與窮人由於階級的不同,取暖的等級還是會有所不同的。這種等級差異不單體現在火爐的製作用料與規格,更多的是體現在燒的燃料。

富人一般都是用炭火的,但這種炭火併不都是我們熟悉的煤炭。至於原因也不是因為當初沒有發掘煤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國家,早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其的記載。

只不過古代對於煤炭沒有太過於清晰的認識,人們還不能解決煤炭燃燒產生一氧化碳的問題,於是燒煤炭有時候容易使人死亡,所以富人們燒炭火的話更多的是選擇燒木炭火。

但木炭是非常值錢的,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無福消受。他們更多的選擇還是燒柴火,畢竟柴取料於木材,可以向大自然索取。但大家都清楚燒柴火的話就會產生濃煙,而且遠遠不如炭火好用,不過這也是沒法子。

2、當然,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除了火爐這種常見的燒火取暖的方式,火炕也是其中之一。人們會在家裡製作一個燒火取暖的火炕,這樣一燒火,整個床就變得暖暖的,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電熱毯。

久而久之,人們還突發遐想,專門製作出「地暖系統」——通過製作「火牆」或者「壁爐」,在牆壁之間設計一個夾牆,然後再專門留有火道以及新增木炭的地方,只要在炭火口點火之後,熱氣就會順著留的管道進入的房間之內,使房間變得溫暖。

當然這樣做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只有那些古代的富人和**皇室才有能力承擔的起這樣大的損耗,至於底層的窮人還是繼續圍著火爐吧。

二、平時穿住的差距很大,富人能擁有「羽絨」,而窮人只有「草」。

被子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但是當然是在宋代之後才有的棉被。有人或許問,棉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為何棉被那麼晚呢?

這說到底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棉花從出現到採用也是經歷了漫長時間的,在早前人們還沒有認識到棉花的作用,在當時人們的認知中棉花只是作為一種觀賞物存在的。

言歸正傳,那沒用棉花,在此之前,古人的被子裡填充的又是什麼東西呢?

1、中國的絲綢天下聞名,當然造價也是非常昂貴的,富人們則用絲綢充當被罩。然後在被子裡面填充進各種動物的皮毛,那個時候可沒有什麼保護動物的說法,什麼動物的皮毛保暖就獵殺。

條件比較好的就往被子裡填充動物的絨毛,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羽絨被,相比起現在的棉被,也要顯得奢華無比。

如此下,舉一反三,他們自然也會穿這些動物皮毛製造的衣服,比如貂皮大衣,虎皮大衣。只不過那個時候可沒有現在的人工製造業發達,由此不難想象這些衣服當初製造的困難。

當然了,窮人們肯定不可能像富人們那樣被子裡塞滿動物絨毛,於是他們就選擇那種容易獲得的東西來進行保暖。

首先就是在床上鋪滿厚厚的乾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見過農村這種獨有的草蓆,厚厚的軟軟的,就像是一個軟軟的床墊一樣,再鋪上被子。然後在被子裡塞滿柳絮破舊的衣服或者晒乾的蘆葦這樣也能夠給人帶來溫暖。

2、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那些古代的人的身上都會有著一件獨特得披風,這在古代叫做「寢衣」。

這種古代獨特的披風,走路的時候不僅能夠披在身上保暖,並且睡覺的時候還能直接蓋在身上。

當然,富人和窮人用來製作披風的材料不同,富人都是選擇上好的絲綢,而沒有經濟條件的窮人則大部分選擇用麻來製作披風。

三、日常生活上雖都是烈酒薑湯外加「暖手寶」,但差別依舊不小。

在住行方面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在想盡辦法進行增暖。那麼同樣的,古人在飲食保暖方面也非常的有一套。

1、酒能禦寒,尤其是越烈的酒越受人們喜歡。我們經常說蒙古東北等地方的人性格豪爽,而這一點就體現在他們的「海量」。

蒙古,東北在古代靠近中國的北方,一旦到了冬季,溫度就低到了零下二十度以下,可以說寒冷異常。

於是人們就發現飲酒能夠使身體暖和起來,尤其是越烈的酒越溫暖,而這也是北方地區的人尤愛喝酒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烈酒之外,薑湯也是古人尤為喜歡的一種冬季的暖湯。在如今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旦淋雨或者感到冷,家人總會為我們熬一碗薑湯。

而在古代,薑湯也是一種常見的驅寒防治感冒的藥湯——這是因為薑湯是一種辛溫的食物,能夠使人發汗,祛風散寒,所以這就成為了古代人民**感冒的常見方法。

因此,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在寒冷的冬季都喜歡選擇烈酒與熱薑湯來禦寒。只不過仍舊會有細微差距,比如富人烈酒講究酒的品質、存放日期,而薑湯則是注重用料與口味。

2、除此之外,現代我們在寒冷的冬天總會隨身攜帶著一個可以充電的暖手寶,其實這種「暖手寶」早在古代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

在古代,這種暖手寶被稱作「湯婆子」,之後又被叫做「手爐」。一般為陶瓷或者有條件的用銅製成的一種小罐子。

人們往這種罐子裡新增滾燙的熱水使罐子全身充滿熱量,然後人們就可以握著罐子用來暖手。

而窮人與富人關於此的差距,則是對於手爐的用料了,比如陶瓷的多為富人所用,而銅製為窮所人力捧。

總的來說,就算古代的冬天非常的冷,但是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他們總會想到一些方法來保暖。

只不過階級不同,各自想到的方式也是有諸多不同——富人們往往是從享受最大化方面考慮,而窮人們則是出於滿足最大舒適度角度。

富人們的享受理念,更多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們多習慣使用一些稀有物料製成的東預寒物件,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權勢與地位。

而窮人們的舒適理念更多是出於身體上的滿足,僅僅侷限於在冬日如何才能夠讓自己不生病,或者是活下去,而不是活的更好。

因此,他們沒有棉被度過寒冬的差距,主要在於預寒用料的貴賤。

2樓:遠在遠方的風在遠方

用稻草樹葉放在被子下熬過冬天,因為這些東西也可以用來防寒保暖。

3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古人可以用動物皮毛過冬,古代的時候可以用狗皮或者其他動物皮毛做成衣服,這樣冬天就不會冷。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他們是用動物的皮毛或者茅草來保暖過冬的,這些東西對保暖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宋朝以前沒有棉被,那麼古人冬天如何睡覺?

5樓:叫張碧晨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他們的條件是完全比不上現在的,他們沒有雙層抗寒的玻璃窗,也沒有牆上的保溫層,更沒有暖氣空調,所以他們的房間肯定比我們的更加冷。最令我們難以想象的就是他們沒有棉被,人在睡覺的時候是特別怕冷的,沒有棉被他們也自然是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應對這種寒冷的天氣。

他們的屋子裡很冷,所以他們會把燒了的炭放在盆子裡,然後擺在屋子裡。因為直接在屋裡燒炭是會有很大的煙,所以就把燒過的還有溫度的炭放在屋裡,這樣可以讓屋裡增加溫度。而至於被子,有錢的人和沒有錢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法,對於有錢人來說就比較好處理了。

雖然說沒有棉被,但是那時候的牲畜還是很多的,而且各種動物也是很多的,所以有錢人會用鴨絨,或者羊毛,兔毛這些動物的毛來做被子取暖。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衣服,也是用這一類動物的毛來製成的,而且確實在保暖方面有很強的功效。所以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穿的一些動物毛製成衣服,其實是利用老祖宗的想法和創意,

我們只是在創意上的一種傳承和升級,為比很多的人就會覺得我們的祖先真的是特別聰明。而用動物的毛這是有錢人的做法,因為這種動物在古代來說也是十分昂貴的,而且製作方法會比較複雜,對於窮人來說是消費不起的,但是窮人也並不能因為沒有錢就只能去扛冷。沒有棉花,也沒有動物的毛,可是他們還是很聰明的,想到了用柳絮或者是蘆花。

我們在春天見到柳絮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柳絮和棉花特別的想,

而蘆花也是那種比較蓬鬆的,所以在保暖方面都是很有用的。所以他們就會把這些東西塞在被子裡,也可以起到飽暖的作用。而且還會把乾的稻草鋪在床上,因為稻草也是有一定的保暖作用的,所以雖然說他們沒有棉花,但是還是會有一些方法來讓自己抵抗寒冷,老祖宗的智慧實在是讓人歎服。

6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他們以前沒有棉被,但他們還是其他取暖的工具。他們有鴨絨被,以及優質的羊皮,羊毛和羊絨。總而言之,在古時候的達官貴人的家裡用的取暖的東西甚至有很多現代的人都沒有用過。

雖然現在很多人看不到被子,但它是中國最傳統的被子。棉花從宋末元初傳入中國。它起源於印度和阿拉伯,這意味著在宋代以前,古人沒有被子。

所以在冬天,他們到底睡了什麼,其實古人可以活這麼久,自然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在冬天,房子會用爐子來照明,這樣房子的溫度也可以提高。

那時,他們雖然沒有棉花,但冬天會用動物的皮毛當衣服取暖。雖然在現代,使用皮毛是違法的,但在現代的古代卻是不違法的,這是不受限制的,除了在床上放皮毛外,他們還會在床上放蘆花、柳絮等東西。此外,他們還會鋪上稻草,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床上的溫暖。

古代不用怕冷,有錢人也有專門用來暖床的女僕。他們先到主人的床上取暖,等主人睡著了,就起來回自己的床上去。這聽起來很麻煩,但在古代,必須這樣做。

在宋朝以前「棉」這個漢字是從《宋書》的時候才出現的,等到宋朝之後,棉花才漸漸地傳入我們國家,等到元朝之後,就出現了彈棉花的製作手藝,等到棉被完全普及的時候,應該就是清朝的時候了,那個時候棉花,才被大面積的,種植還有使用。

請問古時候的人炒菜用油麼,古代人是用什麼油炒菜的??

古人一般是蒸,煮,烤。不過古人還是會用一些植物油的 食用油的歷史 上古時期,我國古人就已開始食用油類食品,不僅如此,據古書記錄,不同季節還須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 乳豬 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乾 秋天用豬油煎小牛和小鹿 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這時吃的油是動物油。漢代以後,開始出現植物油,但...

古時候晚上不像現在有娛樂專案,那麼古代人晚上都做些什麼

沐浴是山 不同的朝代古人的夜生活是不一樣的。唐代以前實行嚴格的宵禁,除了打更的更夫以外,根本就不允許有人出門,如果有人想出門進行點娛樂活動,輕則被當做盜賊抓捕歸案,重則直接按謀反罪斬首。所以這一時期如果是讀書人到了夜晚就是點燈熬油看看書,農民勞累了一天基本天黑了就早早入睡了,其他人也就下下棋喝喝酒聊...

古時候人們最喜歡養什麼動物,古代人都喜歡什麼寵物

七七不小氣 喜歡養牛 豬還有兔子。 中國是狗和八哥較多,歐洲是貓 古代人都喜歡什麼寵物 古人養狗最普遍,狗是一種飼養條件相對較低,適應能力較強,訓練較容易,功能較多的工具動物,換句話說,就是價效比比較高的一種動物,因此飼養範圍很廣。 蜜糖額 奇珍異獸,金絲雀狗狗貓啥的 十二生肖中古代人最喜歡的動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