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邊爐跟火鍋有什麼區別,火鍋和涮鍋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9-20 08:08:37

1樓:辣辣

打邊爐的傳統,在廣東地區由來已久,明代大文豪陳獻章也曾為之折服,藉著醉意吟詩一句:" 生酒鱘魚會,邊壚蜆子羹。"

什麼是 " 打邊爐 "?萬曆《順德縣誌》這樣解釋:" 環鼎而食,謂之邊爐。

" 清朝《廣東通志》的說法更為通俗:" 冬至圍爐而食,曰打邊爐。" ——望文生義,就是一群人圍坐一圈 " 煮嘢食 " 的意思了。

如此看來,打邊爐似乎跟川渝火鍋並無二致,覺得 " 火鍋沒有文化 " 的美食家蔡瀾曾這樣評價:"(打邊爐)攀不上廚藝,只是把食物由生變熟而已。"

蔡先生的言論能否令人信服暫且不談,但廣東人對於打邊爐,絕對稱得上是情有獨鍾。

不似重油重辣的川渝火鍋,嗜湯水的廣東人,家中打邊爐多以老火靚湯為底。冬瓜薏仁,茯苓淮山……春夏消暑祛溼,秋冬滋補驅寒。飲飲食食中,廣東人傳承千百年的養生智慧,皆濃縮成了一鍋邊爐湯底的內涵與精華。

廣東人嗜 " 鮮 ",即使打邊爐也離不開一個 " 鮮 " 字。潮汕牛肉丸、中山脆肉皖、清遠走地雞……不管是海鮮,還是尋常肉菜,都即剁即上,腥中帶血。接受不了的人,大可以蘸點醬油掩蓋食之;追求原汁原味的,夾進高湯裡簡單烚熟即可入口。

而境界較高者,則連高湯都可以免去。直接清水開涮。清淡之中,自能感受到食物中的大千世界。沒有多餘的香或辣,魚有魚味,雞有雞味,一切從簡,迴歸本質," 無招勝有招 "。

更有虔誠的 " 原教旨主義者 ",一定要用上炭爐與砂煲,那才叫正宗。溫和持久的炭爐,與保溫良好的砂煲,簡直就是為了打邊爐而生。況且 " 紅泥小火爐 ",比著現代化的電器更是多了一份 " 復古 " 的浪漫和詩意。

炭火打邊爐

小火慢燉,邊爐保持微沸,又不至於燒乾水。炭火邊爐燜出來的肉和湯汁,醇香無比,香滑潤口。雞煲、蛇煲、羊腩煲、鵝乸煲……除了傳統的 " 大亂燉 ",這些炭爐與砂煲,還衍生出了諸多 " 爆款 " 的打邊爐單品。

吃炭火邊爐,啖肉之餘,還可以趁著濃湯沸湯往煲中丟一塊麵餅,待吸盡湯汁精華之後 " 嗦 " 上幾口,再廉價的方便麵,也有了另外一番獨特風味。

肉香,湯香,齒頰留香……

告子曰:" 食色,性也。"

再剋制的人,面對打邊爐那霧氣騰騰的朦朧**,估計也按耐不住內心的蠢蠢欲動。

鍋氣與人氣

作為一道粵菜,打邊爐固然對食材十分講究。但作為一種 " 下里巴人 " 的飲食文化,打邊爐也有著 " 不拘一格 " 的另一面。

在影視或文學作品當中,打邊爐出現的次數不少。除了最廣為人知的《無間道》外,王安憶 1996 年**《長恨歌》里程先生與好友 " 半兩酒下肚 , 心裡熱了 , 眼裡也熱了 , 不覺掉下成串的淚珠 " 的這一段 " 圍爐夜話 ",也是**中極具畫面感和感情濃度的經典描寫。

天氣漸涼,都說打邊爐能使人溫暖。這種溫暖,除了來自火的燃燒,還來自於一起 " 撐臺腳 " 的 " 滾友 "。如此看來,打邊爐最重要的,除了要有 " 鍋氣 ",還要有 " 人氣 "。

追根溯源,打邊爐的魅力在於簡單不復雜,在於放鬆不緊張,更在於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無間。

2樓:奔跑的老牟子

粵語中的「打邊爐」是什麼意思?它和吃火鍋又有什麼區別?一起看看

火鍋和涮鍋的區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火鍋和涮羊肉在其發源地和歷史淵源等方面都是有著不同的,它們的具體區別為:

1、歷史淵源不同。早在周代的鼎器應是火鍋最早的雛形,據考證,戰國時期即有火鍋,時人以陶罐為鍋,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而涮羊肉是在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

2、傳統吃法不同。涮羊肉是直接把生羊肉片放到鍋裡燙熟吃;而傳統火鍋是將豬雜、肉片等放入火鍋之中,燙熟吃。

3、火鍋的起源不同。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

而涮羊肉起源於元代,相傳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伕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

飢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

」。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自此產生了涮羊肉。

4樓:me我

火鍋 來自北京,因以前用紫銅做的中空放炭的膛,湯鍋環繞在火膛周圍,所以叫火鍋,通常都說涮著吃,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式火鍋也退出大部分的市場。

涮鍋 那些本沒有火鍋文化的地方,不用火鍋來涮,而直接用明火或者電熱的方式架鍋涮菜的方式吃類似火鍋的東西.因為本身用的就不是火鍋,也就不好叫做火鍋,只好沿用火鍋裡涮這個詞,叫涮鍋,因為沒有什麼傳統,本身就是拿來主義的東西,就必然有所創新,有別與火鍋有了很多樣式,特別是在湯底本身。

豆撈,也稱之為「都撈」,意謂撈得好運,討個大口彩而已。 例如澳門豆撈。

豆撈--起源於港澳,又稱香港火鍋,豆撈為都撈的諧音,又有撈福、撈財、撈運氣;親情、友情、愛情盡在一撈之中之說。相傳明末清初,有一位成功的澳門商人,年少時曾一貧如洗,為人厚道,樂善好施,經常傾其所有幫助貧困的人們,此舉感動了上蒼,神人賜給他一個紫銅火鍋,俗稱豆撈。

澳門豆撈人在一年的時間裡創造了一個神話,引領人們認識了一種全新的火鍋形式,將海鮮和火鍋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題材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讓對美食一向挑剔的都市人為之傾倒。

吃澳門豆撈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火鍋時尚。豆撈特別注重選材,所用的原料都是上等魚、蝦、肉類等。去掉殼、皮等,攪碎成泥狀,經過10道左右的工序,不加任何防腐劑和食用香料加工成「丸」和「滑」,即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又有很好的口感。

最受歡迎的涮品有鮮蝦滑、鮮魚滑、羊肉滑、鮮牛滑,每品**在20—40元之間。

一位飲食專家說,用撈(漏勺)來品嚐火鍋即講究衛生又能吃出文化特色。即是女人的「美容院」,又是男人的「加油站」,雖餐飲市場變化無常,但傳統飲食習慣和氣候的原因,餃子和火鍋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豆撈因接近火鍋,符合東北人的飲食習慣,是其能夠風行起來的主要原因。

澳門豆撈的海鮮火鍋源自南國澳門,它將新潮的海鮮與傳統的火鍋完美融合,達到美食的極致。鮮香濃郁的的鍋底,燴以眾多深海的珍奇海鮮,讓多少挑剔的食客心悅誠服,為之傾倒。短短几年,澳門豆撈就以雷霆之勢走向全國。

5樓:金魚先生

發現起源不同,烹飪形式也不同,但很相似。很多回答者都說了區別,例如都是鍋子煮等等。我來補充主要區別:

火鍋不需要蘸料,鍋底是多種香料炒制熬出來的,自帶味道,煮熟自然就帶有味道。涮鍋需要蘸料,鍋底是清水加入可以提鮮的材料輔助,煮熟的食物是沒有味道的,需要蘸料體現味道,主要是芝麻醬為主要材料加入其他調味品製成。涮鍋的鍋底是炭火和清水,火鍋的鍋底是底料,可以明火持續加熱也可以煮熟離火不再加熱。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需要蘸料一個不需要,一個加熱的水域是調料一個是清水,一個需要炭火現做現吃,一個可以現做現吃也可以做好單獨盛放。一個來自南方,一個來自北方,一個去溼氣一個去寒氣。現在的烹飪都不嚴謹了,為了經濟和大眾口味都發生了融合改變。

望採納,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6樓:傲天海閣

涮鍋,通常指的是早年清真的炭燒銅製鍋子,涮也有講究一般只涮牛羊肉,再多涮些菜類,所以涮鍋從吃是清湯鍋,涮完還是清湯鍋,涮鍋子主要是涮羊肉。

火鍋,一般是指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各類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隨著時間推移,現今的火鍋什麼都能放,沒有限制。

所以早期的涮鍋一般都是清真院的銅炭鍋~後來可能覺得炭火對身體不好,也讓這種銅製鍋慢慢的淡出了世人的視線~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普通的火鍋是指先把主料,一般是葷料啦,搭配適合的香料在炒鍋烹調好以後用火鍋裝好上桌,配一些蔬菜、粉絲之類的輔助料。

那麼,涮鍋的話是燒好湯底,然後湯上桌,食材全部都是生上,吃的時候自己燙熟,一般還會配一些醬料,比如沙茶醬、海鮮醬、花生醬、辣椒醬等等。

比較而言,普通火鍋的口味略微單一,主要是因為主料單一,比如羊肉火鍋啊,狗肉火鍋啊。而涮鍋的口味選擇性比較大,食材自己選擇。

另外,涮涮鍋口味也較為清淡。通常是一人一個專用的小鍋,以味噌與昆布高湯等為湯底,靠個人喜好川燙各種肉類吃,還可以搭配其它像是蔬菜、菌菇、豆腐等。

涮涮鍋:謝謝!

8樓:重慶渝味楠老火鍋

通常來說包含的菜品不一樣,一般涮鍋的菜品火鍋都有,但是火鍋有的,涮鍋不一定有

9樓:hhhjk無悔

基本就是吃火鍋是把吃的放裡,等熟了再撈出來,而涮鍋是用筷子夾著放在鍋裡涮兩下就拿出來,不離筷子

10樓:東方財訊

目前國內 無論火鍋 還是 涮鍋 其實極大多數都是涮鍋

火鍋是這樣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火鍋是指先把主料,一般是葷料,搭配適合的香料在炒鍋烹調好以後用火鍋裝好上桌,配一些蔬菜、粉絲之類的輔助料。 涮鍋的話是燒好湯底,然後湯上桌,食材全部生上,由食客自己燙熟,一般還會配一些醬料,比如沙茶醬、海鮮醬、花生醬、辣椒醬等等。 火鍋的口味單一,主要是因為主料單一,比如羊肉火鍋啊,狗肉火鍋啊。

而涮鍋的口味選擇性比較大,食材自己選擇。

12樓:匿名使用者

火鍋和涮鍋的鍋具除了涮鍋有的紫銅(現在也有用紅銅)做的中空放炭的膛外,涮鍋中注重通過快速的加熱(如薄羊肉片)等,在於將食材中的原有美味發揮出。一般的正宗老北京鍋底用的是白開水,加些蔥段、薑片、幹棗。民主街口的一家「靜雅閣」,店雖小,但那裡的涮羊肉是地道的。

火鍋以四川出名,因地理條件屬盆地,日照條件不好,成都平原的人們習慣食用辣味,而火鍋和涮鍋區別也在於火鍋注重底料的美味,如鴛鴦鍋,黃丁魚鍋(四川當地很出名)我在四川時知道了這些,所以來說一下。

13樓:匿名使用者

涮鍋的用具比較古老吧

打邊爐和火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火鍋和涮鍋的區別是什麼?

呆呆聊雜談 打邊爐的打其實就是涮的意思,邊爐就是指有一個小爐在人的旁邊,邊吃邊算的意思。嚴格說來打邊爐和火鍋的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用火來煮,然後邊吃邊涮的一種形式。只是打邊爐的要求沒有火鍋那麼高,而且花樣也沒有火鍋那麼多。火鍋就不一樣了,火鍋什麼都可以涮,肉類,魚類,蝦丸,魚丸,粉絲,蔬菜。而且火鍋...

涮火鍋為什麼都沒打有涮豬肉片滴,涮火鍋時為什麼不涮豬肉片?

豬肉一般在我國不用作涮食,因為豬食性和習性的問題,比較容易接觸大量的細菌和寄生蟲,因此在豬牛羊三種肉中,豬肉最容易受到汙染,所以我國很少見到涮火鍋的時候涮豬肉片吃。日本雖然有豬肉火鍋,但並不是涮食,而是持續煮熟再食用。火鍋 古稱 古董羹 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 咕咚 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

吃火鍋都可以涮什麼,吃火鍋的涮菜有哪些

吃火鍋什麼都可以涮的,肉類 海鮮類 午餐肉 臘腸 白菜 粉絲 寬粉 生菜 豆腐 豆腐泡 冬瓜 土豆等等。火鍋 古稱 古董羹 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 咕咚 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