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暫時沒看到佛的經典裡面有明確指引,的是應該飯前還是飯後敬香。
如果有的話可以請其他師兄補充,以佛經為準。
暫時沒有佛經依據的話,我們就可以以掌握本質中心為準則,中心不能改變,而形式是可以靈活變通的,這就是佛法圓融。
節選淨空法師的開示:
香有塗香,塗抹在身上棚哪的,這個地方是燃香,就是燒香。燃燈,燃香、燃燈是表什麼?香是戒香,戒怎麼燃法?
就是嚴持戒律。身教!以身作則,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以身作則,這是燃香。
香爐表什麼?香爐是燃香的,鏈仔碼香代表信,信香;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香又表五分法身香,前面說過。所以你看到香菸繚繞,聞到香味,你就提醒:
我要修戒定慧三學,我要修五分法身,那就是「光明照耀」。沒有燃香,你看的時候,香爐沒有香,你看到香爐,看到香爐就想到燃香。看到蠟燭,從前在佛菩薩形像面前供養燈明,供養油燈戚歲、蠟燭,那個表法非常明顯。
現在都用電燈代替,是很省事又很乾淨,但是表法不太容易覺察到。所以你一定曉得,供具是教學的,必須要收到教學的效果。
2樓:心傳使者
無所謂,佛不過一種形相而已,如果你真的堅持修行,那你應該蔽橘高明白你修的是你自己的心,而不是形相。不過,如果你真的在乎這些無謂的執著,那麼你最好是在吃飯前敬香,或者伍輪唸經前敬香也可巨集尺以。
3樓:汲樂成
飯前燃香誦經咒,如法。是為淨心持咒。
上香的時候要默唸什麼?
4樓:阿軍侃社會
上香時候默唸的三句話:第一句「此後諸惡莫作」;第二句「此後眾善奉行」;第三句「此後自淨其意」。
多數人在上香時候,只想著功名利祿,同自己有關事情,卻沒有想到,替他人和世間祈福,持身自正做人。
佛經有云:「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想要讓自己順意,不僅要懷有一顆虔誠的心,更需要有一顆善心和靜心。
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莫問前程,福報積攢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否極泰來。摒棄內心煩惱,讓浮華的心靜下來,這樣才能夠真的太平和安寧。
上香的方法
禮佛前,先要淨(洗)手,拈香(或讓笑叫上香)。
1、將香點燃;
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杆,大拇指頂著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
4、再舉伍做香齊眉,之後放下如第三動作;
5、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插腔滑衡時默唸:「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唸「供養歷生父母師長」;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唸:「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請教:唸佛時,是否一定要點香嗎
5樓:網友
點香是供養。唸佛唸經等屬修行。非一定一起做。
6樓:無上覺的海角
不是,唸佛時注意結合呼吸。
我每天上香但不念經 可以嗎
7樓:網友
阿彌陀佛,隨緣。不過,還是建議學習一下佛經,自己會有更大的收穫。
唸經,不等於學習佛經。
讀佛經的用意應該在,願解如來真實意上,而不是一味口唸心不念。
8樓:羅陽道人
可以。首先你是否是居士。還是信士。
居士有早晚課一說。
信士上香只不過是為了每天請神,菩薩保佑自己生意興隆,平安等等。
9樓:網友
上香是一部分 唸經是一部分 最好都做 不能替代的 上香和唸經都屬於普賢行願裡的供養如來 但是念經是法供養 法供養最殊勝。
10樓:網友
不上香光念經可以,只上香不念經不行。
11樓:九天星河我立道
可以,不過應該是初一十五上香,其他時間不要上。
12樓:網友
修行就比不修行強,當然能精進更好,阿彌陀佛!!!
師傅,我念經的時候可以吸菸嗎
8萬4千法門 絕對不能邊修行邊抽菸,平時也不能抽菸。為什麼諺語又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僧道都是修行人,這個意思就是大多數都到地獄去了。不應該!僧道要證果,道要成神成仙,學佛要成佛成菩薩,那怎麼?修錯了!對於經典的教誨沒有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所以自己不善的行為還相續,不能斷除,不能轉變,依然造作,甚至比世間...
靈悟居士說的持咒能看病是真的嗎,靈悟居士說的持咒能看病是真的嗎?
雖然知道你現在屬於病急亂投醫的心態,但是怎麼還繼續相信這種謊言呢?這個靈悟居士再繼續這麼下去,早晚必墮地獄。但是不管什麼病,必須要去努力治病,你只有努力去尋找治病的方法,才能夠遇到佛來救。在這裡我只能說,持這種觀點的必是邪魔歪道。 罪惡愚夫 南無阿彌陀佛!看來你的孩子對佛教是很虔誠的,但是學佛不是迷...
請問有人知道佛教的報父母恩咒嗎
願事眾 後學曉得,這是個出處不詳的咒子。一般人以為出自 佛說盂蘭盆經 實則出自北宋遇榮 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 不是出自任何一部佛經中佛金口宣說的。而且所謂 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唸誦 報父母恩咒 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是很不符合佛說的道理的。因為任何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