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幫忙解釋一下這幾張古箏曲譜裡面的符號?(劃線部分)

時間 2021-05-07 19:59:01

1樓:木v頭

在音符上的長弧線表示要連貫不斷,像大於號的那個是聲音由強變弱

第一個3上的小弧表示勾,就是用中指勾起弦,後面兩個3上面的分別代表託l,劈┐,就是拇指向前然後再向後。53上兩個並排的l表示用大拇指同時彈起這兩個音,並在3壓弦,做上滑音

2樓:一個隱變數

第一幅:

上面一個半弧狀連線兩個2的是指兩個音符是連線的,第二個音不用彈,但還是需要佔用節拍

下面那個像>符號的是一個代表彈奏的怎麼說呢,就是音強弱的意思,所標示的區域:即那個符號上面的1開始到最後的1結束,音逐漸減弱

第二幅:

標註出的兩個3上面的分別代表託l,劈┐,就是拇指向前然後再向後。。。我都快不知道自己說什麼了

後面標出來的那個53上面兩個符號的應該是雙託,同時託兩個音就行第三幅:

上面的符號表示連貫,這是指法的吧?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張圖的弧線是連音線,第二個2要彈它本身的節拍 + 第三個2的節拍,也就是第三個2不彈,後面的2 1按平常一樣彈

想大於號的那個符號是由強減弱,小於號的話就由弱漸強第二張圖低音3 和中音兩個33是託劈,你們老師應該會教,是古箏裡的一種指法。後面豎著寫的53是連託,由5託到3

第三張圖的那個符號你可以忽視不看,就按照節拍遙指就可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4樓:清醉然

1.連續的音。即是第一個音彈過了空一拍。

2.聲音由大到小

3.(1)勾託劈(2)大指彈兩個音,一起彈過去。

4.這個沒有意義。就是連續地不斷地彈

5樓:燈火闌珊

第一幅第一個圈是連線符,第二個音可以不彈,第二個圈的箭頭是聲音由強到弱,反之就是由弱到強

第二幅33是託劈,就是大拇指託了第一個3,再劈第二個3,劈就是大拇指再反過來,53疊一起就是同時但這兩個音,第三張的其實和第一張的符號一樣,遙指時可忽略,按拍照搖就行了

6樓:袁其方

第一個是連音符,是要彈一個2.第二個是強弱符號的老版,慢慢變弱。第三個連抹,就是用抹這個指法連彈兩個音,最後一個,就是不間斷的搖指啦,祝你成功。

7樓:小煜宸

第一幅是連音線和強弱符號 強弱符號的意思是看你彈奏水平了

第二幅3那個是勾託劈指法 後面那個是同度按音符號《同度按音的彈法是在3和5兩根弦上彈左手放在5上面右手同時把3和5彈響 彈響時左手快速往下按5那個音 這樣同度按音就彈出來了》

第三幅還是連音線 連音線的意思是第一個音跟第二音連起來 一般都彈第一個音 第二那個音不彈 第一個音彈時間長些

8樓:海陽小鎮

第一張圖就是第二拍子的第一個2就不用彈了 被前一個拍子的最後一個2連起來 就是延長了它 倒數第二張圖那個圈圈的意思就是35一起彈 希望你能懂

9樓:匿名使用者

漸弱的意思.就是一開始聲音強之後聲音慢慢漸弱

10樓:詩情畫意

第一幅圖的那個上面的符號是中指勾,下面的是由聲音大漸聲音小。第二幅圖那個2後面的指法叫雙託,用大指連續託3和5並在3上上滑。第三幅圖是和往常一樣彈的。

11樓:2回憶裡的你

連續 聲音由強到弱 雙託

12樓:灼熱旳視線

弧線是連音,第二個符號,表示聲音由大漸漸變小

古箏譜怎麼看?裡面的符號

13樓:艹呵呵哈哈嘿

古箏曲譜上的常用符號: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

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嶽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釐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14樓:聞人平卉

你這首曲子,是北京歡迎你吧。。。

這不是古箏的符號,而是**的符號。

下面不帶線的叫4分音符,下面帶一條線的是8分音符,帶兩條線的是16分音符,

我舉個例子,4分音符如果唱兩秒的時間,那8分音符就是4分音符的一半唱一秒,16分音符就是八分音符的一半唱0.5秒。

那豎線,叫做小節線,和我們唱歌時候一句話一句話是一樣的,就相當於語文裡面的逗號。

頭上有個線把兩個音連線到一起,這個叫做連音線,就是上面我講的,把他們兩個唱出來的時間相加,根據你的圖示,第一個2是8分音符,唱一秒。那後面的2是四分音符,是兩秒。加到一起就是三秒。

你只需要唱一次三秒就ok了。

0是空。。沒有音。。。音節後面有—,例如3-,四分音符唱2秒,再延長個2秒,就是四秒中,這個是延音線。

大括號下面一堆000是左右手,上面是右手,下面是左手,左手是0000就是沒有,只有右手的音。四個下面都兩條線,根據上面講到的四個音都是0.5秒,快速出來。

所有節奏都可以這樣推出來。。

最後一個叫做符點,5是一秒,65是32分音符,0.25秒*2是0.5。

這一組音應該是2秒。符點佔了0.5秒。

但是符點是跟前面的5一起唱出來。純手打,望採納。

15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1:小節線,問題2:連音線,問題三:

一個音下面有一個橫線是八分音符,這是兩個八分音符,所以就連起來了,問題4:增時線,問題5:0代表是空拍,就是不彈,問題6:

用一個大括號把兩行譜子連起來,意思是上面是用右手彈,下面是用左手彈,現在左手是空拍,那就'只彈右手就行,問題7:十六分音符,問題8:三個音疊在一起,意思是用三個手指(中指'食指'大指)一起彈,看譜子是從下往上找,最底下那個音用中指,中間那個音用食指,最上面那個音用大指,三指同時一起彈響,問題9:

小附點。。記住,我們所彈的大多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你自己固定一下,一拍有多長,那你的一拍要永遠這麼長,然後八分音符是四分音符的一半,十六分音符是八分音符的一半,也就是說,1個四分音符=2個八分音符=4個十六分音符。這個你好好捉摸一下。

所以你看你第三個問題是兩個八分音符,唱一拍,第七個問題是4個十六分音符,所以也唱一拍。最後一個問題,有一個點,那你就要看這個點在誰後面,那這個點就唱前頭那個音的一半。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你學箏愉快!

如有問題可繼續追問

16樓:雪兒q公主

我覺得您還是找老師請教,你問的都是古箏非常基礎的問題。最後一個是付點,就是延長半拍,3個數字疊起來的是大撮,就是一起彈,一般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一起彈,0,是空拍,就是不用彈的意思,- 這條橫線是指延長一拍,兩條就兩拍,以此類推,而半弧,如果連起來的音是一樣的,那麼就是隻要彈一次但是拍子是兩個加起來的,而有的是2到3個不同音連起來的是要左手按出來了,好長一段連起來,是要彈的連貫,一般上在搖指上出現

17樓:匿名使用者

從細到粗,那麼古箏的聲調也會從高到低。古箏沒有七個聲調,只有五個,分別是1、2、3、5、6(do \ru\ mi\ so\ la )而弦則是從下往上找,5(so)為綠弦。

教你這樣數。先倒著數。 第一根弦為倍高音1(do),頭上有兩點。

然後再往上數五根弦,是高音1、2、3、5、6(do \ru\ mi\ so\ la ),頭上各一個點。 再往上數五根弦,是中音1(do)2(ru)3(mi)5(so)6(la.)上下都沒點。

繼續往上數五根弦,是低音1(do)2(ru)3(mi)5(so)6(la.)下面各一個點。 最後往上數最後的五根弦,是倍低音1(do)2(ru)3(mi)5(so)6(la.

)腳下各兩個點。

基本上除了倍高音1(do)以外,其他的音都是視為5個一組。

簡譜是隻有1(do)2(ru)3(mi)4(so)5(fa)6(la)7(xi)這樣的數字,卻沒有節奏——例如前十六分音符、後後十六分音符、半分音符。等等。。。。

希望lz滿意啊,咱可以一字一句的碼字嘞,相當認真加負責的。

18樓:蔠莣

古箏一般有21調絃,

21條弦分為:倍低音、低音、中音、低音、倍低音(共5區)倍低音、低音、中音、低音 平均有5條弦,而 倍低音 只有一條,就是最細那一條。

d調:綠弦為 so(就是5)

do (1)

re (2)

mi (3)

so (5)

la (6)

do (1)

re (2)

mi (3)

so (5)

la (6)

do (1)

re (2)

mi (3)

so (5)

la (6)

do (1)

re (2)

mi (3)

so (5)

la (6)

do (1)

在古箏裡fa 和 si 是分別在 mi 的按音 和 la 的按 音所產生。

這裡全部是我自己打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豎線是每小節的分隔線。第四個問題的橫線是1拍的意思。兩橫要比一橫的時值短。就是更快的意思。最後一箇中間的點事附點的意思

20樓:junor星

古箏中綠弦(有的琴是紅的,大部分都是綠的)在d調中是5,就是so數字上面有兩點是兩點高音,下面有兩點是兩點低音,數字上面有1點是1點高音,下面有1點是1點低音.

出學者學的都是d調:

1..6.

5.3.

2.1.65

321.6

.5.3

.2.1

..6..5

..3..2..1

21樓:下壹站緈鍢

那需要區分你的琴是什麼調式

比如d調

最粗的就是do

如果是g調就是so

簡樸其實挺簡單的

do-1

re-2

mi-3

......依此類團

記住古箏沒有哪根琴絃發 fa 和 ti

是用mi和la琴絃按出來的

古箏樂譜上的各種符號代表什麼?

22樓:舞璇瀅

古箏樂譜上的常用符號: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嶽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釐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拓展資料: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漢族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行動式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

屬彈撥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箏碼)、琴絃、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中國民族樂器,一共10級。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傳.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也有說法為,箏是戰國時的一種兵器,用於豎著揮起打敵人還有一句古話叫「箏橫為樂,立地成兵」。後來在上面加上琴絃,撥動時發現悅耳動聽,於是發展成樂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兵器也越來越輕便,箏這種體形龐大、質量不輕的兵器就被遺棄了。

所以眼下人們見到的箏都是以0樂器的形式出現的,形態優美,並附有裝飾。

請解釋一下這首詩,誰能幫忙解釋一下這首詩

枯木刀 原文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這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 西江月 詞。用於 二十一史彈詞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 的註解。二十一史彈詞,原名 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 為明楊慎 號升庵 所作,主要是分說歷朝...

請解釋這首詩,謝謝,請幫忙解釋一下這首詩,謝謝

如同 冬天裡的和岩石上的樹木難以生長新枝,也像 老虎受困在平地被狗欺侮,人世間的事常常存在著很多的變數,就像隔著千重山萬重山那樣,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詩意大致是感慨世事多變,還有一點兒感嘆時事艱難吧。 戲含 這首詩是原創的吧。虎落平陽被犬欺 的全文應該是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志貓兒雄過虎...

請幫忙解釋一下以下的英文語法,請幫忙用英語語法解釋一個句子。

lead to 結構中,to 是介詞,後跟動詞ing形式。talk這裡是祈使句,不能改為talking是的,有時出於句子考慮,因為to do 部分過於長,採取的一種倒裝。希望可以幫到你!請幫忙用英語語法解釋一個句子。 請幫忙抄用英語語法解釋一個句bai子。the difficult searc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