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古箏的技巧,古箏彈奏技巧

時間 2021-05-07 19:59:01

1樓:匿名使用者

衡量彈好一首樂曲的標準是什麼?

道德要達到樂譜上標定和提示的要求:第一要檢查彈奏是否有錯誤,如旋律、八度音高、節奏是否正確;

第二要檢查速度是否達到要求,如某一段落標明每分鐘多少拍,聽聽是否達到(最好能借助節拍器);

第三要檢查力度,檢視樂譜上的如mf、mp和一些漸強、漸弱等標記,檢查自己是否達到;

第四要檢查熟練程度,看看能否至少邊疆完整地演奏三遍而沒有錯誤;

最後,要檢查自己對樂曲內容、整體結構與**風格的把握是否到位,不過對最後一條的檢查,最好還是交由專業教師來評判。

對於更高標準而言,我們可以從「孔子向師襄子學琴」的故事中看出孔子所追求的琴藝境界;

從掌握技能、理解結構、瞭解作者背景、領會意蘊到把握精神。

所以要想提高琴藝,達到更高的標準,需要大家在每個學習階段中不斷地磨練與提高。

如何彈奏出優美的音色?

**的基本要素包括音準、節奏、強弱和音色。其中惟有音色是最抽象的、最難把握的東西。它領帶手指觸弦感覺和內心的感悟。

手指觸弦對音色的控制分為:點、面、角、速、力,也就是說手指觸弦不僅有力點、角度、國度的變化,還要富有彈性,

更有「輕重」、「緩急」的區別。

輕而不浮,在輕中不失清亮,即使是在極細微之處,手指也能彈出清亮而飽滿的琴音;

重而不滯、強而不燥,雖有「力拔山兮」之勢,卻不能給人以鹵莽之感。

音色的把握需要你不間斷地、細緻入微地去體會和研究,它會隨著你的年齡、學琴時間的增長而不斷提高。

如何處理好樂曲旋律進行的「緩急」之分?

樂曲旋律和樂句的進行有「遲速」、「緩急」,亦如人說話有語調、語速之差別。

嚴天池有詩云「幾回拈出陽春調,月滿西樓下指遲」,

如果你的手指一觸弦就只知道匆匆忙忙地彈下去,就會給人以躁動不安之感;

反之,過於凝滯,也會令人索然無味。

把握「遲速」、「緩急」的關鍵在於「速」與「急」時(如樂曲的快板)要連線緊密,

節奏急促卻不雜亂,既要有如駿馬奔騰之勢,又要有如平步青雲之感。

「遲」與「緩」時(如樂曲的慢板、散板)旋律要連綿而不拖沓,從容而不呆滯,

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靜,又要有如閒庭信步般的從容。

怎樣才能做到上臺不緊張?

演出之前要有充分的技術準備和心理準備。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藝高人膽大」。

如果上臺之前你的樂譜還沒有背熟,樂曲技術還有負擔,那麼你就取消這次演出吧!因為聽眾的掌聲只會給予精彩的演奏。

如果技術不成問題,那麼心理的準備就不容忽視了。它包括要自信,要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同時,不能患得患失。

絕對不要去想:彈錯了怎麼辦?演砸了怎麼辦?要知道: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

這次演奏不好,那麼下次再來吧!你只要自己盡了力,問心無愧就行。

另外,保持體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演出之前情緒過度興奮、過於增加練琴強度,

那麼就會出現手指乏力、情緒失控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景象。

你在演出的過程中,要把握兩點:鬆與緊的結合,也就是生理上要放鬆,思想上要保持集中。

不要在意聽眾的反應,拋開思緒中所有的雜念,把你內心的**完美地呈現給聽眾。

什麼是琴藝的「最高境界」?

我想借用明代徐上瀛在《溪山琴況》中所談到「和」的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即:「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

我個人以為彈琴惟有由心生意,由意生音,由音至技方能達到琴人合一的境界。

樂曲的演奏並不是單純的技巧、或外在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的表現,樂曲的核心是其所包涵的思想內容,

演奏的核心是將樂曲的思想內容傳達給聽眾。

具體的演奏技巧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要運用這些外在的表現技巧展現樂曲的思想內容。

所謂「琴藝的最高境界」只是一種理想,對它的理解也頗有些虛無結構緲的意味,

我們不妨將這個概念轉換一下,將其理解為:理想境界的到達,

實際上就是一個通過不斷地刻苦努力掌握與提高各種**的表現手段、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修養,

進而不斷提高自身表現樂曲思想內容能力的、終其一生的追求過程。

在我看來,追求理想的過程,比達到理想的目的更有趣味,因為——目的是靜止的,

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意味著停滯,而不斷地追求是永遠的,只有不斷地追求才會有不斷地提高。

藝術的境界是無盡的,藝術的追求也應該永無止盡,我個人以為生命的意義也在於此吧。

如何練習好「搖指」技巧?

這裡只介紹最基本,最常用的兩種搖指技巧:大指搖與食指搖。

大指搖的練習方法是:右手小指輕靠箏頭為支點,食指貼緊大指指甲尾部以便控制音色與力度,

中指和四指呈自然鬆馳狀,大指在同一弦上連續搖動,「託劈」的方向是大約為45度角。

食指搖的練習方法是:大指貼緊食指指甲尾部,其他手指呈自然鬆馳狀,以手掌根部輕靠箏頭為支點,食指在同一弦上連續搖動。

當你初步掌握了搖指的方法後,

練習可分為三個步驟:1,有節奏地慢練。2,在一根弦上不間斷地搖奏。3,進行連貫的換音過弦練習。

關於懸手搖的幾個要領------邱大成

1,大臂自然下垂,切忌抬高手肘。

2,手臂鬆馳,懸手,無扎樁依託。

3,腕部來回運動。切忌手腕高聳或下壓,注意手腕的靈巧性。

4,甲尖觸弦,注意吃弦的深度,來回運動的速度要一致,力度要均勻。

5,多層次的訓練方法。即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由弱到強,由強到弱,做各種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的練習。 根根琴絃,不是琴絃,都是我們的心絃。

為什麼所有的演奏家說起古箏的演奏時,全都不約而同的告訴我們,古箏,是要用「心」來彈的。

彈琴前要先洗手,不要弄髒你的琴絃。如果心臟了,你的**也是髒的。

不要去強行上一些技巧性很高的曲子,如果你的基礎達不到。否則,就好象讓一個什麼都還沒經歷過的孩子。

一夜之間,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所有。傷了琴,也傷了心。

不要計較曲子的大小,不要計較旋律的複雜。一首遊刃有餘的漁舟唱晚要比一曲磕磕絆絆的林沖夜奔好很多倍。

這也正是我的親身經歷,有一本書上說過,古箏彈奏,有輕重緩急之分,

緩、旋律要連綿而不拖沓,從容而不呆滯,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靜,又要有如閒庭信步般的從容。

急、要連線緊密,節奏急促卻不雜亂,既要有如駿馬奔騰之勢,又要有如平步青雲之感。

這句話真的是很精闢,很需要我們認真的去思考,去體會。

然後,你的道德達到曲子的要求了嗎?換句話說,如過你帶著 秦燴 的心態,就不要來彈臨安遺恨了吧~

最後,彈琴 就一定要能進入狀態。當一首曲子,你可以把它滾瓜爛熟的彈下來,技巧毫無破綻的時候。

請放開所有的技巧,讓你的心進入這個曲子,用心去感受,讓你的心帶起你的手,讓你的手隨心而至的去彈,

去走,去跑,去哭,去笑。這一點,聽起來難,其實一點都不難,試試就知道了^_^.

打個比方來說,漁舟唱晚,心境走到倦鳥歸巢,那下手就要輕靈,心境走到湖水粼粼,下手就要連貫不呆滯。

必須已經把譜子和撥彈的順序爛熟於胸,才能夠做到這樣的 完全用心去帶動。

諸如此類,還要針對各個曲子獨自悉心體會。

關於練習曲,先套用書上的那句話,一定要知道,你這次練習的目的是什麼,用怎麼樣才能達到你所要求的境界。

比如說一下~ 我彈搖指,發現不連貫,然後,為什麼不連貫,因為耐力不夠,耐力不夠,就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基礎搖指練習。

還是搖指,音色不好聽,為什麼不好聽,原因有力度,觸弦點,觸弦角度。這個曲子需要什麼樣的觸弦點,需要什麼樣的力度。

就應該認真的慢慢搖,把音色搖好,搖出來之後再上速度。

還是諸如此類,比如提彈音色不好,夾彈不連貫,都要能刨根問底找出最基本的原因,不要搖指不連貫就去怪速度不夠。

音色不好聽就去怪密度不夠,雖然也有這些原因,但這些都還不夠深入,要找到最基本的原因,

把基本練好,然後再去求速度和密度,踏踏實實的去練,才能有根本的提高。

換句話說,是質的飛躍。

然後,好象沒什麼要說的了。

強調一下,真正的把琴絃當做你的心絃,怎樣對自己的心,就怎樣對它。它自然也會回報你。

不要強行的求大麴子了`半年學會林沖 臨安 秦桑的蝶 不也還是準備去彈瀏陽河了?^_^

好好的愛你的古箏,就是呵護了你一顆平靜而快樂的心!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看過上邊的一些資料都不太對,我試過專門研究了一些練習曲,其實只是些死板的練習而已,主要就是要自己願意抽取時間(大概要一下子練5個小時)就會有效。當然是有步驟的練,不然也是白練。練右手指法時要用左手捂著琴絃讓其發不出聲,就可以不受餘音影響,清晰地聽見是否速度夠快,左手練習一樣。

(所有指法,包括遙指都可用)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只有打下紮實的基本功了!

古箏彈奏技巧

彈古箏的正確指法

4樓:潤揚民樂

網上可以搜到很多聯絡古箏手型的方法,比如用「綁筆」的方法▼

或者「握蛋」的方法,不得不說,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以上兩種方法無非是為了保證手腕的狀態,從側面看,古箏演奏中兩種最常見的手腕狀態都是正確的。

手腕低,手臂的力量不能很好地傳遞到手腕上;手腕高,則影響手指的靈活性。

我們今天就用一些彈奏古箏手型的俯檢視與側檢視,讓大家對比自己平時彈奏的手型和指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幫助箏友們和初學者樹立正確的手型規範。

這是正確的俯檢視,手腕微微內收,手掌與嶽山接近平行,手腕的外側形成一個鈍角。

錯誤示範:大多數人手腕過於外展,注意看手腕的外側鈍角沒了,而基本成一直線。另外,手掌與嶽山呈交叉形,正確應為接近平行。

大指義甲並不應該緊貼琴絃,而是與琴絃略成角度,注意手指關節是微微彎曲。

如果義甲完全平面接觸琴絃,造成大指指關節反向彎曲,會使手指肌肉緊張,彈奏動作幅度也會增大。

只要在掌握正確大指觸弦角度的基礎上反覆練習,很快就能找到「觸感」。

側檢視看一下▼

彈奏完成後的示範是這樣子的:大指不可擋住食指,回到休息位。

若收的太靠裡,像下圖這樣,大指彎曲超過自然休息位,會嚴重影響大指與食指的交替彈奏的。

看一下彈奏時的整體優美的手型

下面輪到食指啦,彈演奏前後,食指上下兩節彎曲都應該成110-120度鈍角。

彈奏中手勢▼

如果食指伸展角度太大,會讓手腕過度抬高,根本無法輕鬆撥絃,像下圖。

食指太彎曲當然也不對,看看這手型,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緊張,這樣怎麼彈好琴呢?

中指義甲的後端微微傾斜,稍稍超過彈奏的弦

注意把握尺寸,忌大角度勾弦,這樣義甲會滑過琴絃且易觸碰到其他琴絃。

可能有箏友會覺得彈古箏只要音符彈對了,不是哪個手指都沒關係嗎?

不!不正確的指法,會形成錯誤的「肌肉記憶」,久而久之,直接影響琴技的提高和曲調的表達。切記!切記!

總結一下今天的手型精髓:

1. 彈琴切忌緊張,做到手臂、手腕、手指鬆弛有度

2.尺度別太大,手型角度要收斂

3.彈奏中,有意識地觀察自己手型變化,及時糾正

其他內容參照上述手型詳解圖練習哦~

在此,祝箏友「箏箏日上」!

古箏搖指技巧,古箏搖指有什麼技巧?我練了很久還是不會

鮮雙樂冬蓮 不能把小指作為支撐點 那是很忌諱的,扎莊搖時小指的作用僅僅是控制手的位置不要偏移,手型應該是圓弧裝,支撐點是我掌心,自己找一個點 我也學古箏,相對來說應該算專業的把,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嘿嘿, 直月 搖指時,肩部要放鬆,大臂自然下垂,手型是鬆鬆的半握拳狀。小指輕輕點在前樑右邊做支點,...

彈古箏的時候怎樣不讓手背塌下,彈古箏的時候咋樣不讓手背塌下去?

練琴的時候,放一塊硬幣在手背上 只要保證硬幣不掉下來,手背就不塌了. 戳戳戳戳戳昂 多彈指法練習 練久了手型自然就好看了 手背也就不會塌下了 笨笨0 0加油 把手背拱起來,感覺就像是手裡握了個雞蛋一樣。你可以嘗試一下。 平時多多練習,就好像握著一個雞蛋一樣,心裡也想著自己握著一個雞蛋 yywu罪 手...

琵琶搖指的技巧,古箏搖指有什麼技巧?我練了很久還是不會

驛寄瀟湘 首先,搖指的姿勢要正確,身體向前微傾,琵琶向左微斜 接著,手臂輕貼面板,勾手腕,讓指尖與琴絃儘量垂直 個人建議用中指搖,因為力度比較好把握 最後,要注意練習時的習慣,從慢到快,向左搖和向右搖時的聲音音量要均勻,利用手腕的力量搖出聲音。祝你早日練好! 彧彧和瞾瞾 不知道你要練的是食指還是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