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請問,廣東人為什麼很重視過「冬至」?

時間 2021-08-30 11:03:54

1樓:聆聽心情

廣東在以前的時候,農民過年的時候是耕種季節,要下田耕種,但是冬至卻不是,所以就有了冬大過年。冬節的習俗在我國許多地方一直延續下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們廣州,居民就稱冬至為冬節,即便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這天家家都要買肉來吃,其重視程度僅次於年節。

廣東珠三角和粵東一帶注重冬至,尤其是潮汕一帶,因為年初許下的願望,一年來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在這一天要謝神還神。因此,有「冬大過年」的說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廣東有冬大過年的說法,但我卻沒真正經歷過比過年更熱鬧的冬至哦。

3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山西民間在農曆十一月的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

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

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現在的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蹟。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民間保留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有的是橫十畫、堅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有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字,每字必須是幾劃。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語,稱為九九消寒句。

最雅緻的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各傢俱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亦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後來,贈鞋於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

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現在則多數是從集幣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節,晉北地區的男孩子習慣玩打崗遊戲。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規定的成套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打倒對方所立的崗時,繼續往下進行。

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式者為贏。女孩子們則習慣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種各樣。

人人們往往也要湊熱鬧參加玩耍。

冬至節,舊俗也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

山西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冬至節,全省大部分地區習慣吃餃子,傳說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4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這一天太陽走到了南迴歸線,這一天夜最長,白天最短,是真正的進入了冬天,也就是北方時入九的天氣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一陽生,古代也曾把冬至做為一年的開始。

請問,廣東人為什麼很重視過「冬至」?

5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山西民間在農曆十一月的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

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

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現在的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蹟。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民間保留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有的是橫十畫、堅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有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字,每字必須是幾劃。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語,稱為九九消寒句。

最雅緻的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各傢俱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亦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後來,贈鞋於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

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現在則多數是從集幣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節,晉北地區的男孩子習慣玩打崗遊戲。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規定的成套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打倒對方所立的崗時,繼續往下進行。

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式者為贏。女孩子們則習慣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種各樣。

人人們往往也要湊熱鬧參加玩耍。

冬至節,舊俗也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

山西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冬至節,全省大部分地區習慣吃餃子,傳說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6樓:

文革一鬧..好多習俗似乎就不興了。。

但傳統被重視的地方也蠻多 香港啊 差不多廣東那兒

主要看哪兒文革鬧的不凶..

7樓:

廣東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此節氣在沿海一帶都比較隆重,內地也有過,只是意思一下而已,雲貴川一帶的習俗是冬至當天用豬肉、牛肉、狗肉、羊肉等燉一大鍋來吃,意思是吃了這餐,這個冬天就不會冷,也有平安健康之意......

冬至對廣東人有什麼特殊意義?

廣州人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8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人有個傳統說法——冬至大過年。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從前,漂泊在外的廣東人,每逢冬至,必定要回家與家人團聚。

到了今日,冬至依舊是千千萬萬市民心中的大日子。

這一天,無論多忙,一家人都要圍坐一桌,熱熱鬧鬧地飽餐一頓。在這個傳統的節日,吃上一口傳統菜,更加熨帖。

9樓:匿名使用者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大概是很多廣州人自小聽到大的諺語。相比北方,冬至在廣東一帶是個十分重要的節日,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那麼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廣東人說」冬至大過年」是有根據的。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

歷史上確實是這樣的,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漢朝開始定為節日「冬節」。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長了一歲。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古代「冬至」其實就相當於現代的「春節」,只不過隨著曆法的變化,人們將一年中最重大的紀念日從「冬至」移到了「元旦」,最終定格「除夕」。廣州人重視傳統,從言語到習俗,都古風尚存。舊時的廣州人過冬至,敬神明、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米飯、劏雞殺鴨燉八珍。

由於冬大過年,注重意頭的老人會加多兩條菱魚(諧音:年年有餘)。冬至有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還會圍坐在一起用糯米粉做「冬至圓」,冬至所食湯圓要是鹹的,叫「鹹湯圓」,以沙葛、豬肉、蝦米做餡,配雞湯,味道「冇得彈」。‍‍

10樓:履霜

這是因為在廣州,我國的南方他們都是過小年,相當於北方的春節

廣州人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11樓:凍人的冰雪皇后

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能人異士用「土圭」(註解:石刻差不多的計時裝置)。觀測出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夜裡時間最長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後白天的時間原來越長直到夏至。

不過這個時候冬至還沒成為很重視的節日,到了漢代開始重視這個節日唐宋時期最為重視,重視到每年這個時候萬歲爺在這會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老百姓會在這一天向父母尊長祭拜。到南宋的時候冬至節大家之間相互送禮物,之後圍在一起吃「圍爐」也就是現在廣東人「打邊爐」的說法的由來。

廣東人比較重視傳統,特別是唐宋時期的傳統,這就有了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第一大「歷史悠久」

第二大「重祭祀」;

第三大是「團圓」。在古代廣東地處偏遠,外出經商求生計的人都在北方,冬至後的北方都比較冷,所以遠在他鄉的人都會在冬至前到家,家裡人會在這天做一頓豐盛的飯餐,等到外出的人回來一起拜祖後在吃飯。慢慢的就成文了一種風氣。

第四大是「安排農事生計」,古時候廣東地區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秋收之後到冬至這段事情是農閒事情,加上外出的人回來了,大家會在一起商量一下明年的安排和生活生計問題。

廣東人中秋節為什麼要吃燒烤,廣東人為什麼中秋節吃柚子

瑾巫白 柚子是圓的象徵著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原了還有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 柚 與 佑 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廣東盛產柚子,梅州又有金柚之鄉的美稱,而梅州的哎柚又以天然著稱。梅州哎柚,每年都不夠...

為什麼冬至對廣東人來說是個大日子

尹朶月 與其說廣州人重視冬至,不如說廣州人尊重傳統。在中國古代傳統民俗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我們今天的元旦。所以會有 冬至大如年 的說法。其實,中國的很多傳統文化在廣東儲存得非常好。最有力的證據就是,中國古代漢語中的古音,在全國其他地區幾乎都失傳了,但是在粵語中卻大量的流傳了下來。所以說,廣州人重...

人為什麼這麼重視自己的感受,為什麼要重視自己的感覺

seeya允兒 因為人都是自私的,這都是人類情商範圍內,正常的自我意識 如果一個人都不重視自己的感受,那他是否還能替別人感受麼 把青春還你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都是自私的。為什麼要重視自己的感覺 知道你是認真的 自己的感覺,自己當然要重視了。自己的感覺,代表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