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個稅,勞務工資如何計算?無扣專項扣除計算方法 (11000 203嗎

時間 2021-09-04 09:18:33

1樓:會計學堂

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每次收入額 - 800)* 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每次收入額 * (1 - 20%)* 20%

(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應納稅所得額 * (1 - 20%)*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例如1:某翻譯員一次取得翻譯收入35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3500 - 800)* 20% = 540(元)

例如2:某老師一次取得講課費用50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5000 * (1 - 20%)* 20% = 800(元)

例如2:某歌星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40000 * (1 - 20%)* 30% - 2000 = 7600(元)

勞務報酬所得稅率表如下: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一)項規定,"勞務報酬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專案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第二十五條(二)項規定,取得勞務報酬所得一項或多項所得,以綜合所得或單項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餘額超過6萬元的,需辦理彙算清繳納稅申報,多退少補"。

《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一)項規定,"綜合所得,適應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本法個人所稅稅率表一註釋2規定,勞務報酬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計算應納稅額)。本法第六條應納所得額計算(六)項第二款規定,"勞務報酬所得減除20%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

據此,勞務工資,應按照上述的規定,按照國家稅務總局2023年第56號公告《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採用累計預扣預繳方法計算申報納稅。因為,如果勞務人員一年所取得的收入未達到6萬元是免個稅的。因此,納稅人、代扣代繳人、稅務機關****必須執行以上法律、法規的規定。

3樓:企易稅

2023年1月1日起,根據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4樓:小妖兒

2023年新個稅政策下,勞務工資減除費用6萬元(每年)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

如果你的11000是月收入,計算方法應該是:

(11000-11000×20%-60000÷12)×3%

5樓:環球網校

從2023年1月1日起,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需要按以下方式繳納個人所得稅:

1.勞務報酬所得減除百分之二十後,其餘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2.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將與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其餘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3.非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月換算後以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

4.勞務報酬屬於外部勞務服務,個人向單位提供勞務服務,屬於增值稅範疇,應開具普通發票。

公司財務給員工報了收入稅額到當地稅務局,不給員工發工資會怎麼樣?

6樓:壬鈮衲

不給員工發工資的話,肯定是會有人投訴跟舉報的。然後他那些就不是損失一點點的問題了。

7樓:春風也是有味道的

不要的話,他沒有道理,應該是給所以說你跟他說清楚

8樓:我是隨遇而安噢

稅照樣交,不交還得罰你

請問財務的工資到底如何啊

9樓:

我就是做財務的,以我的親身一些經歷說說你的問題吧。

一、財務找工作還是比較好找的,即使在金融危機下,招財務的崗位依然不少。我也是剛到上海不久,工作還是能找到的,當然有點經驗是最好。

二、上天是公平的,既然財務好就業,工作相對穩定,那相對來說,工資水平就要比公司其他部門要低些,你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其實你看財務部門比較牛,其實是籍著公司的制度,難為難為你。其實做財務的工資是遠沒有業務部門的高(業務還有灰色收入的,而財務是死工資)。

不管怎麼說,業務部門是前鋒攻擊的,財務是後衛防守的。業務是發動機,財務是剎車。業務是創效益的,而財務是核算的。

三、其實別人說多少是一回事,自己經歷的永遠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經歷都是唯一的。做任何一個行業只要肯付出,都會有收穫。

記記賬也是財務,對公司資產全盤運營也是財務。做小會計是財務,做四大的合夥人也是財務。

上海做財務的待遇差別那可是相當的大,一個月一千多的財務我也知道,一年光交所得稅就六位數的我也見過。所以無論別人怎麼評價,還是看自己的修為,堅定目標,堅持付出,自有收穫!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思路沒問題,但根據新準則規定:企業承擔的三險一金需要計入「應付職工薪酬」而不是「其他應付款」。

賬務處理如下

(具體明細科目我就不寫了,應該在「管理費用」「其他應收款」「應付職工薪酬」「其他應付款」下分別區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等明細科目)

1.上月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 差額

其他應收款 144+18+36+180+2.25+1288+16+32+160+2.25

貸:應付職工薪酬 3660+3070+三險一金(總額)+工會經費(總額)

2.本月實際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3660+3070+三險一金(總額)+工會經費(總額)

貸:其他應收款 144+18+36+180+個人承擔的工會經費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103.2+48.4

銀行存款 3176.55+2683.35+企業承擔的三險一金+企業承擔的工會經費

如果企業承擔的三險一金和工會經費並沒有實際付款,那麼就將其計入「其他應付款」

雖然當月的工資在下個月才發放,但人事應該在當月末做好工資表,把應發工資總額、三險一金總額以及公司與個人各自承擔的比例轉給你,以方便你做賬。

希望採納

11樓:匿名使用者

女孩子學財務比較吃香,男孩子就虧了,如果學得好工資就高點,學不好可就難找工作了,更不要說工資了

12樓:

朋友是註冊會計師,工資待遇很高,工作也特好找,月薪6000-8000元.

13樓:匿名使用者

以資歷和職稱來定的。但是財務工資都不高。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得看你經驗如何了,一般的財務人員最低也得1000元,如果有1兩年經驗的話就可以1500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相同的職業薪水差別都很大,明星還分一線二線呢?同樣是ceo馬明哲就可以拿60000000,別人能拿多少呢?所以,只要做的好,報酬不會少!剛開始肯定會少點的,以後就多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的能力和職稱,如果您能拿到注會的證書,那麼你的月薪大概在1萬以上

17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在那個城市了。

西安這邊也就1000左右剛開始。

2023年新個稅計算公式,2023年新個稅計算公式

您好!新個稅計算公式,主要計算工資 工薪所得,年終獎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 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 承租經營所得,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等五項主要所得稅款。下面是2021的新個稅計算公式,供您參考。應繳納所得額 稅前工資收入金額 五險一金 個人繳納部分 費用減除額 應納稅額 應納所得額 稅...

2023年新個稅累積預扣預繳怎麼核算啊

2019年開始,個稅計算按累計預扣預繳核算。一.比如工資個稅計算的公式如下 當月個稅 累計收入 累計五險一金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累計減除費用 x 預扣稅率 速算扣除數 累計已繳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累計稅前工資收入 累計五險一金 個人繳納部分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累計減除費用 累計應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

新稅改之後勞務報酬個稅怎麼算,2019新稅法實行後,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牛賬網 你好!勞務報酬個稅起徵點目前仍然沒有變動,按原規定執行。徵收率型別 超額累進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 計稅依據 適用稅率 速算扣除數 稅後勞務報酬 稅前勞務報酬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 稅前勞務報酬不超過4000元時,計稅依據 稅前勞務報酬 800 稅前勞務報酬超過4000元時,計稅依據 稅前勞務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