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個稅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時間 2022-01-18 05:25:04

1樓:一條酸菜魚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小呂是公司的銷售經理,2023年1月份的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1600元。家中老人的年齡超過了60歲,並考取了在職研究生,且用住房公積金購買了首套住房。則小呂的1月份預扣預繳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小呂可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2000(贍養老人專項扣除)+400(繼續教育專項扣除)+1000(住房貸款利息扣除)=3400(元);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1600-3400=6 000(元);

根據個人所得稅,不超過36000元的對應稅率為3%;

2月預繳預扣1月應納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6 000×3%=180(元)。

2樓:

累計預扣法的應納稅所得額,是當年累計的應納稅所得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計算當月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時,按照累計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再減去前期已經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為當月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額。

舉個例子:比如,某人從1月份起領取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月工資1萬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沒有其他免稅或者扣除,那麼:

1月份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10000×1-5000×1-1000×1=4000

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4000×3%-0=120元

2月份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10000×2-5000×2-1000×2=8000

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8000×3%-0-120=120元

3月份及以後月份以此類推。

應納稅所得額對應下表適用稅率。超過36000元交適用10%稅率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應納稅所得額= 累計稅前工資收入 - 累計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 -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 累計減除費用

累計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累計減除費用為5000*月份數

以上回答由「51個稅問答」提供

4樓: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也就是說全年中,當應納稅工資不變,第1個月繳稅是最少的,第12個月繳稅是最多的,當然每月具體的應預扣除額還要根據每月的考勤、工資是否**等情況具體核算。如果覺得計算太麻煩,不如用工具直接計算,我們公司用的及時薪人薪事人力資源雲系統,在上面可以直接啟用2023年最新計算標準,選擇累計預扣週期,還能直接同步工資報表,很方便了!

2019新個稅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5樓:輕財經

根據稅法及相關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簡單來說就是將您在本單位年初以來的全部工薪收入,減去年初以來的全部可以扣除專案金額,如減除費用(也就是大家說的「起徵點」)、「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等,減出來的餘額對照相應預扣率表(與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相同)計算年初以來應預繳的全部稅款,再減去之前月份已經預繳的稅款,就能計算出本月應該預繳的稅款。

在實際計算稅款時,單位辦稅人員將本月的收入、專項扣除等金額錄入稅務機關提供的免費軟體後,可以直接計算出本月應該預繳的稅款。之所以採用這種預扣稅款方法,主要是考慮到稅改後工資薪金所得計入綜合所得,按年計稅、稅款多退少補,如果還按照稅改前的方法預繳稅款,將有不少工薪納稅人年終需要補稅或者退稅。而採用累計預扣法,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對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薪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年終將無須再辦理彙算清繳申報;同時,即使納稅人需要補稅或者退稅,金額也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6樓:薪狗財稅

居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分為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兩種不同的方式,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工資、薪金所得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2.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2019新個稅的應預扣預繳稅額怎麼計算?

7樓:

根據你符合的專案提高你的基數,總得來說對老百姓還是很好的,你可以問問你單位的負責人員。

8樓:

這個月加另一個月加起來就是預繳稅額

9樓:匿名使用者

請參加如下檔案: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釋出《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61號

……第六條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扣繳申報。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以納稅人在本單位截至當前月份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其餘額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餘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後餘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10樓:匿名使用者

說實話到現在我還是一頭蒙

2019新個稅的應預扣預繳稅額如何算?

11樓:企易稅

根據稅法及相關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簡單來說就是將您在本單位年初以來的全部工薪收入,減去年初以來的全部可以扣除專案金額,如減除費用(也就是大家說的「起徵點」)、「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等,減出來的餘額對照相應預扣率表(與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相同)計算年初以來應預繳的全部稅款,再減去之前月份已經預繳的稅款,就能計算出本月應該預繳的稅款。

在實際計算稅款時,單位辦稅人員將本月的收入、專項扣除等金額錄入稅務機關提供的免費軟體後,可以直接計算出本月應該預繳的稅款。之所以採用這種預扣稅款方法,主要是考慮到稅改後工資薪金所得計入綜合所得,按年計稅、稅款多退少補,如果還按照稅改前的方法預繳稅款,將有不少工薪納稅人年終需要補稅或者退稅。而採用累計預扣法,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對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薪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年終將無須再辦理彙算清繳申報;同時,即使納稅人需要補稅或者退稅,金額也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12樓:51個稅管家

2023年個人所得稅改革,其中,綜合所得中「工資薪金所得」採用累計預扣法計稅: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這種情況對於員工個人來說,在專項附加扣除採集前可能會多預繳稅款,但在採集後每次申報時會累計扣除前幾個月的總和,如果稅款為負值的,暫不退稅,一直往後留抵,在次年3-6月進行個人年度彙算清繳申報時多退少補。

甲公司3月10日發放2月工資,經計算,a員工(2023年入職)「累計應扣繳稅額」=500元,1月已預扣300元,2月已預扣300元。

按照《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甲公司在發放a員工工資時:累計應補(退)稅額=累計應扣繳稅額-累計已預繳稅額,也即是:

(3月)累計應補(退)稅額=(1-3月)累計應扣繳稅額-(1-2月)累計已預繳稅額

(3月)累計應補(退)稅額=500-(300+300)=-100

-100元啥意思?預繳多了唄。

根據《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餘額為負值時,暫不退稅。納稅年度終了後餘額仍為負值時,由納稅人通過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13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個稅預扣計算方式下,某月個稅為負數,那麼下個月減已預扣預繳稅額時負數怎麼處理?例如: 一月個稅:

100元 二月個稅:-50元 三月個稅公式中減已預扣預繳稅額,是減100再減-50變成減150,還是隻減100,-50按0處理?

這個是按0處理!到第二年3-5月再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14樓:匿名使用者

自新稅實施後計算總會出現問題,不如用工具直接計算我們公司用的朗新天霽系統,在上面可以直接啟用2023年最新個稅計算標準,選擇累計預扣週期,還能直接同步工資報表,很方便了!

15樓:謫菇徽及諂接

先上公式: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如果覺得計算太麻煩,不如用工具直接計算,我們公司用的及時薪人薪事人力資源雲系統,在上面可以直接啟用2023年最新個稅計算標準,選擇累計預扣週期,還能直接同步工資報表!

個稅累計預扣這個是啥意思不太懂?

16樓:

就是按工資薪金,勞務費等收入的個稅累計金額預扣個稅,次年3至6月進行清算,多退少補。

詳細舉例如下:

工資薪金專案中,公司一個月應發15000元整,需要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3000元,剩下的錢是12000,這12000再減掉5000,剩下的錢才是要繳稅的部分,也就是應納稅所得額。

公式如下:

1、應納稅所得額=(收入-五險一金-5000)

2、稅款=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

其他型別的收入,也有各自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辦法。2023年1月1日開始,按照新個稅法的規定,需要按綜合收入繳稅,每年的收入額減除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1、應納稅所得額=(收入-五險一金-專項扣除-其他扣除)

2、稅款=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稅率

對於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四項收入,之前是按月或按次計算收入,以後是按年計算綜合收入。其中,居民工資、薪金所得采取累計預扣法,而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采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也就是說,領取工資薪金為主的群體,將適用「累計預扣法」。所謂累計預扣法,就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

2023年新個稅累積預扣預繳怎麼核算啊

2019年開始,個稅計算按累計預扣預繳核算。一.比如工資個稅計算的公式如下 當月個稅 累計收入 累計五險一金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累計減除費用 x 預扣稅率 速算扣除數 累計已繳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累計稅前工資收入 累計五險一金 個人繳納部分 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累計減除費用 累計應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

2023年新個稅計算公式,2023年新個稅計算公式

您好!新個稅計算公式,主要計算工資 工薪所得,年終獎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 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 承租經營所得,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等五項主要所得稅款。下面是2021的新個稅計算公式,供您參考。應繳納所得額 稅前工資收入金額 五險一金 個人繳納部分 費用減除額 應納稅額 應納所得額 稅...

新個人所得稅起徵點,2019新個稅的起徵點是多少?

123杜雷雷 最新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是3500.個人所得稅起起徵點 正確叫法是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或者免徵額 是指國家為了完善稅收體制,更好的進行稅制改革,而制定的稅收制度。2011年4月2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召開,個人所得稅免徵額擬調至3500元。2011年6月中旬,調查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