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隻有法定繼承人才能算繼承,其他的算贈予

時間 2022-04-17 13:45:04

1樓:揚州胡延斌律師

只有法定繼承人才是繼承,其他人是遺贈。。

遺囑中給保姆的部分是遺贈。

二者有本質區別。

《繼承法》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2樓:匿名使用者

算繼承。

因為繼承包括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

ps:這是遺贈!

3樓:法嗔

是遺贈不是贈與,

涉及到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的區別……

4樓:趙輝煌律師

對於法定繼承人繼承財產來說,就是法定繼承,不需要其他被繼承人的書面材料加以證實其真實性,除此之外的就是遺贈。而遺贈要有協議或者遺囑之類的書面材料並且能夠證實其真實性。

5樓:八三老人

是的,你的描述屬於遺贈。

6樓:達州律師劉江

a、遺贈

公民通過遺囑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與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或者社會組織,並於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

設定遺贈的人稱遺贈人,接受遺贈的人稱受贈人或遺贈受贈人,通過遺贈贈與的財物稱為遺贈財產或遺贈物。遺贈是單方的、無償的法律行為,只須遺贈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並不需要徵得受贈人的同意。但遺贈不同於生前贈與,必須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具備設立遺囑的法定要件方為有效。

b、遺贈與贈與的區別

1.遺贈是遺贈人生前所謂的單方法律行為;贈與是贈與人和受贈人雙方的民事法律行為2.遺贈是於遺贈人死後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贈與則是贈與人和受贈人生前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c、遺贈與遺囑的異同

遺贈與遺囑繼承,都是被繼承人以遺囑處分個人財產的方式,都須具備遺囑的有效條件才能有效。這是二者的基本相同點。但依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遺贈與遺囑繼承有以下主要區別:

第一,受遺贈人與遺囑繼承人的主體範圍不同。受遺贈人可以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任何自然人,也可以使國家或者集體,但不能是法定繼承人範圍之內的人;遺囑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範圍之內的人,而不能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也不能是國家或者集體。

第二,受遺贈權與遺囑繼承權的行使方式不同。受遺贈人接受遺贈時,須於法定期間內作出接受的明示的意思表示。我國《繼承法》第二十條五第二款規定: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遺贈。「遺囑繼承人接受繼承的,無須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

自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遺囑繼承人未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

第三,受遺贈人於遺囑繼承人取得遺產的方式不同。受遺贈人不能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而是從遺囑執行人處取得受遺贈的財產;而遺囑繼承人可直接參與遺產分配而取得遺產。

遺贈的實施

遺贈由遺贈人囑託的繼承人或執行人執行。遺贈可以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遺贈,繼承人有交付遺贈財產時可以要求受贈人完成遺贈所附的條件。

受贈人接受此項財產以後就要受其約束,承擔相應義務。中國的司法實踐是,對附有公益義務的遺贈,遺贈受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有關組織或人民法院可以責令他履行義務,或者追還他所得的財產。

如果受贈人放棄受領權利,或被追還所得財產,遺贈財產按法定程式由法定繼承人繼承或歸國家所有。

繼承權份額贈予宣告書

7樓:答疑解惑楊老師

法定繼承人將其應繼承份額贈與給其他法定繼承人,屬繼承人之間的自願處分行為,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應予以支援。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法定繼承人之間可以協商解決繼承份額,雖然沒有關於「法定繼承人是否可以將應繼承的份額轉讓給其他繼承人」的直接表述,但對於公民來說,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法定繼承人之間將繼承份額贈與其他繼承人的行為並不違反法律規定。

按《繼承法》規定,分配遺產時,繼承人可以繼承,也可以選擇放棄,沒有第三者可供選擇。沒有繼承遺產前,還不能算是繼承人的財產,無權宣告贈送。繼承遺產後屬繼承人財產,繼承人可以處分自己的財產,那時繼承人再贈送就是了。

父母立遺囑將房子給其中一個子女,父母過世後遺囑中的子女擁有此房的方式算繼承還是贈與啊?謝謝!

8樓:法嗔

遺囑繼承啊

《繼承法》第三章相關法條:

第十六條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第十九條 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二十條 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

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第二十一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9樓:影視交流感悟

父母都不在了,想辦理贈與也不可能了,只能繼承了。其實自家的事情好解決,現在大家談論房子應該過戶、贈與、繼承主要是商量怎麼和國家辦手續,以便自己所交的稅費最少罷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算繼承

11樓:景秀花戴念

第一順位繼承人:父母,子女,配偶。

如果爺爺離世,那麼爺爺和奶奶的房子如果是100%產權,爺爺和奶奶各佔一半50%。

爺爺的這50%由奶奶,爺爺的父母,爺爺的子女共同平均繼承。

12樓:yzwb我愛我家

算繼承。

繼承與贈與的區別是:繼承者是遺囑人的合法繼承者或者繼承者之一,贈與的受贈者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本題中,子女是父母的合法繼承人,且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所以父母過世後,子女擁有此房的房產算是繼承,不是贈與(遺贈)。

遺贈是指被繼承人通過遺囑的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予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13樓:匿名使用者

算繼承,繼承分兩種: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這個屬於遺囑繼承若是公證遺囑,可以直接辦過戶手續,

若不是公證遺囑,需要其他法定繼承人簽字同意,然後公證,再過戶繼承人意見不一致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4樓: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繼承者是遺囑人的合法繼承者或者繼承者之一,贈與的受贈者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所以屬於繼承

15樓:匿名使用者

繼承 縱橫法律網-廣東濱都律師事務所-鄺吉律師

遺產繼承人可以同時放棄繼承權後贈予他人嗎?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以:要麼先繼承,再贈與,或者就不繼承也不贈與;而不能是同時不繼承,又贈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遺產繼承和贈予的區別

17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贈與與贈予含義相同。兩者都是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

兩者的區別如下:

1.贈與需要有當事人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如果一方有贈與意願,而另一方無意接受該贈與的,贈與合同不能成立;贈予只有一方的給予 ,不需要另一方的接受與否,只要贈予方同意即可成立實行。

2.贈與是法律語言,是一種極為嚴謹的表達方式,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式來完成。贈予是文學語言,並不是一個法律用語,從法律角度無此定義。

3.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贈予是指送財物或他物給人,是一種單方面的行為。

4.「予」本身就含有給某人的意思,所以贈予有時候可以不用接人,直接接物;而「與」後面就只能是接人,指向受贈物件,所以贈與之後所接的只能是人。

18樓:大鬍子說房

買賣過戶、繼承與贈與房子的區別在於;1、生效時間不同:繼承只有產權人過世後才能過戶,而贈與和買賣可立即過戶;2、稅費不同:繼承稅費1%-4%,買賣稅費1%-9.

6%,贈與稅費,若贈與非直系親屬,與買賣一樣。如贈與直系親屬契稅3%。

19樓:華律網

在二手房過戶中,贈與與繼承是經常出現的兩種方式,但二者也有所區別。房屋贈與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而繼承是在房產所有人死後才發生的。房屋贈與是通過贈與合同的方式來實現的,而繼承可以是遺囑繼承或法定繼承,並不一定會存在合同。

從稅收方面來看,二手房過戶的稅收主要有三種,即稅、個稅和契稅。繼承過戶實際上是成本低的,主要費用是繼承權公證,繼承過戶與買賣和贈與相比,沒有營業稅、個稅和契稅。繼承人憑遺囑辦理繼承權公證,憑繼承權公證書到房管局更名。

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繼承是遺產人死後才可以進行產權過戶,所以這種過戶方式的人比較少。房屋贈與則分為直系親屬和非直系親屬的贈與。直系親屬成本只有契稅;非直系親屬贈與贈與成本有三個,其中契稅和稅的計算方式與買賣完全一致,個稅則是全額的20%。

20樓:胡延斌揚州

儘管遺贈與遺囑繼承有諸多相同之處,但從根本上說二者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民事法律行為。兩者區別如下:

1.二者的受讓主體不同。遺贈的受讓人必須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國家及其他社會組織。而遺囑繼承中的受讓人,即繼承人必須在法定繼承人範圍內,且必須是自然人。

2.二者所指向的客體範圍不同。遺贈的客體只包括財產權利,不包括消極的財產義務,但執行遺囑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而繼承的客體範圍不僅包括財產權利還包括財產義務。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以被繼承人的實際遺產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的部分,繼承人可不予清償,但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但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3.權利的接受、行使方式不同。受遺贈人只有依法在法定期間(在知道受遺贈的兩個月)內明確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時才視為接受,否則視為放棄遺贈。而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處理前,明確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才能有效。

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無權參與遺產分配,這也不同遺囑繼承人。

21樓:無味碳酸冰

遺贈與遺囑繼承都是通過遺囑方式處分財產,這兩種方式在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區別也是很明顯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遺囑繼承與遺贈繼承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繼承人與受遺贈人的範圍不同。遺囑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範圍以內及以外的個人,而受遺贈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或者國家、集體單位,而且,受遺贈人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國家或集體單位。

(二)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未明確表示放棄的,即視為繼承。而受遺贈人在知道或應當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未作出接受遺贈表示的,視為放棄,即喪失受遺贈權。

(三)受遺贈權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當受遺贈人先於遺贈人死亡,其受遺贈權便自然消失。當受遺贈人不願接受遺贈,他也不能將該遺贈財產轉給他人。

但是,當繼承開始後,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法定繼承人是指哪些人,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內包括哪些人

你好!對於法定繼承人你可以參考一下兩個法條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 配偶 子女 父母。第二順序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 養子女和有扶養...

法定繼承人是指哪些人,法定繼承人是指什麼人

你好!對於法定繼承人你可以參考一下兩個法條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 配偶 子女 父母。第二順序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 養子女和有扶養...

財產的法定繼承人有哪些,法定的繼承人都有哪些?

我國繼承法第10條 繼承人範圍及繼承順序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 配偶 子女 父母。第二順序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 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