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條文中的規則和原則如何區分

時間 2025-04-25 12:10:28

1樓:品味豬

一般說來,可在幾方面來區分:

1、總體上,規則是明確、具體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法律條文;原則是籠統、抽象、模糊的雀悔清,它作為法律規則的指導思想、基礎或本源的、綜合的、穩定的法律原理和準則。

2、適用範圍上,法律規則是針對某一類具體的行為,有同類特性;法律前悉原則,比較抽象,對行 為、事件、物件有廣泛的覆蓋面。

3、適用方式上,法律規則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中,而法律原則不如此,而是有可能不同原則甚至互相沖突的原頃前則都會同時出現在同一部法律中。

2樓:心語

一、在內容上,法律規則的規定是明確具體的,而法律原則不預先設定明確的具體的假定條件,更沒有設定明確的法律後果,其要求比較籠統、模糊。

二、在適用範圍上,法律規則只適用於某一型別的行為,而法律原則具有巨集觀指導性,其適用範圍比法律規則寬廣。

三、在使用方式上,法律規則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指冊如果壹條規則所規定的事實是既定的,或者這條規則是有效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接受該規則所提供的解決辦法。而法律原則的適用則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唯槐巨集當中的,不同強度的原則甚至衝突的原則可能存在於一部法律之中。當兩個原則在具體的個案中衝突時,法官必須根據案件的具明迅體情況及有關背景在不同的強度的原則間做出權衡。

四、在作用上,法律規則具有比法律原則強度大的顯示性特徵,它形成了法律制度中堅硬的部分,沒有規則,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則是法律規則的本源和基礎,他們可以協調法律體系中規則之間的矛盾,彌補法律規則的不足與侷限,他們甚至可以之間作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據。

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的區別是什麼

3樓:劉莉莎

1、內容不同:

1)法律原則的要求比較籠統、模糊,它不預先設定明確的、具體的假定條件,更沒有設定明確的法律後果;

2)法律規則的規定是明確具體的,它著眼於主體行為及各種條件(情況)的共性;其明確具體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適用上的「自由裁量」。

2、適用範圍不同:

1)法律原則對人的行為及其條件有更大的覆蓋面和抽象性,它們是對從社會生活或社會關係中概括出來的某一類行為、某一法律部門甚或全部法律體系均通用的價值準則,具有巨集觀的指導性,其適用範圍比法律規則寬廣;

2)法律規則由於內容具體明確,它們只適用於某一型別的行為。

3、作用不同:

1)法律原則也是法律制度、規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們是法律規則的本源和基礎;它們可以協調法律體系中規則之間的矛盾,彌補法律規則的不足與侷限,它們甚至可以直接作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據;同時,法律原則通過對法官「自由裁量」的指導,不僅能保證個案的個別公正,避免僵硬地適用法律規則可能造成的實質不公正,而且使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彈性張力,在更大程度上使法律規則保持安定性和穩定性;

2)法律規則具有比法律原則強度大的顯示性特徵,即相對於原則,法官更不容易偏離規則做出裁決。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的區別

4樓:牟德棟

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內容上,法律規則的規定是明確具體的,著眼於主體行為及各種情況的共性。而法律原則的要求比較籠統、模糊,法律原則並不直接告訴行為主體應當如何去實現或滿足對行為設定的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標準,故其在適用上,法官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和裁量的空間。

2)在適用方式上,法律規則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而法律原則的適用不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不同強度的原則,甚至衝突的原則都可能存在於一部法律之中並得到適用。

3)在作用上,法律規則比法律原則強度大,沒有規則,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則作為法律規則的本源和基礎,可以協調法律體系中規則之間的矛盾,彌補法律規則的不足與侷限,甚至可以直接作為法官判決的法律依據。

4)在**上,法律規則在國家法上只能出自立法者之手,這在成文法國家中顯得尤為突出;而法律原則的**剛較為廣泛。

5)在適用範圍上:法律規則只適用於某一類行為,其無法具有普遍適用性;法律原則對人的行為及其條件有更大的覆蓋面和抽象性,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能貫穿於任何法律事實之中。因此,原則的適用範圍也寬於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的區別

5樓:律臨姚曈

法律規則均由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個部分構成,而法律原則一般情況下無固定的表現構成形式。法律原則較為抽象,法律規則比較具體。法律規則只適用於某一類行為,其無法具有普遍適用性;法律原則對人的行為及其條件有更大的覆蓋面和抽象性。

法律規則的基本功能在於對人們行為提供確定的、可**的導向;法律原則是法律規範的基礎或在法律中較為穩定的原理和準則。它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也沒有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法律依據:《民法典》

第四條 【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

第六條 【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法律適用】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之間有哪些區別

6樓:神判

問: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之間有哪些區別?

校解析答案: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同屬於法的構成要素。其中,法律規則是法的主體,它一般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部分激兆賀組成,具有規範性和一般性,它在廣義上被使用時,與「法」、「法律」同義。

法律原則是法律上規定的用以進行法律推理的準則,它既沒有規定確定的事實狀態,也沒有規定具體的法律後果。它比法律規則更抽象、概括。

二者的區別猜伏在於:

1)法律規則具有確定性的特點,是在「全部或沒有」的表式下適用的,而法律原則比較有明派伸縮性。

2)法律原則是人們在一定情況下必須考慮的,但它本身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3)在幾個原則發生衝突時,人們需要權衡幾個原則的分量。一般來說,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的關係,對成文法(制定法)來說是比較明顯的。

北京市關於晚育的法律條文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十六條 鼓勵公民晚婚 晚育。女年滿二十三週歲 男年滿二十五週歲初婚的為晚婚。已婚婦女年滿二十四周歲初育的為晚育。如果女方在北京工作,應當享有晚育假。 芊一蕁 1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二十條 機關 社會團體 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晚婚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獎勵...

法律條文裡如何對煽動造謠等進行界定

毒水之源 打架一事已經 調解結案了,雙方都沒什麼異議,此處不再細說。關於鄰居一直說三道四,如果與事實不符的話,這屬於惡意中傷,惡意誹謗,侵害本人的名譽權。這種情況輕則違犯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找警察出面調解。嚴重的話可以構成 可以起訴並要求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但是這種事一般舉證比較困難,更何...

憲法中有關於提前病退的法律條文嗎

憲法中並沒有關於提前病退的相關規定,但根據1978年6月 頒發的 關於工人退休 退職的暫行辦法 和 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 國發 1978 104號 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 男性幹部 工人年滿60週歲,女幹部年滿55週歲,女工人年滿50週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2 從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