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杜天瓊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犯罪。自然人犯罪,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所實施的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我國刑事立法中所規定的絕大多數犯罪是自然人犯罪。
單位犯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裡所說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肆慎司、企業、事業單位。
機關」是指國家機關。「團體」包括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雖然這些單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資格,但是,我國刑法並沒有要求單位犯罪爛激的主體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2、單位實施的犯罪行為必須是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那些危害社會的行為。就是說構成單位犯罪首先必須是單位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這些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是在刑法分則和有關法律具體規定中規定為單位犯罪的行為。如果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沒有具體規定,則不能以單位犯罪追究刑事責任。
這主要是從單位犯罪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的。由於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不斷發展的時期,有些規章制度尚不健全,在社會生活中單位的哪些行為屬於犯罪,情況比較複雜。因此,刑法將那些實踐中比較突出的、社會危害比較大、罪與非罪的界限較容易劃清的單位危害社會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3、單位犯罪,一般都由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單位的領導人員決定,以單位的名義並由單位內部人員具體實施,在通常情況下,犯罪的目的是為了單位謀取非法利益。只有具備以上條件才算單位犯罪。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最高人民法院關飢雹襪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2樓:點行**
法律分析:1、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2、單位犯罪必須是在單位意志支配下由單位內部成員實施的犯罪,必須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其負責人員決定實施3、單位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條文明確規定。法律依亂褲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純侍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譁褲簡當負刑事責任。
3樓:張川壘
f8478一、從單位的成立形式和組織結構看,經過有權機關或組織(如工商局、上級主管部門等)審批、登記註冊的社會經濟組織等,可以認定為單位。但是,有些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在形式上雖然經過工商部門審批、登記註冊,如果確有證據證實其實際為沒伏特定一人出資、一人從事經營管理活動,主要利益歸屬於該特定個人的,應當根據查證屬實的情況,以《刑法》上的個人論。至於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中各股東的出資比例大小,以及是否具有親屬關係(具有財產共有關係的家庭成員除外),一般來說並不影響對單位的認定;
二是從單位的實際活動性質看,如果單位主要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或者成立單位的目的就是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否定其正當的單位人格,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以個人違法犯罪行為論處。
在查明單位屬實的基礎上,要認定單位故意犯罪,應當主要把握兩個構成特徵:
一犯罪意志的整體性,即單位故意犯罪是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負責人決定的。如果單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員擅自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事後得到負責人認可或默許的,可以視為其危害行為具有犯罪意志的整枯山攜體性,以單位犯罪論處。否則,應認定其危害行為系出於個人意志,以個人犯罪論處;
二、非法利益歸屬的團體性,即單位故意犯罪在客觀上表現為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或者違法所得實際歸屬於單位或其中的部分股東單位。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兩個特徵的行為,才能認定單位故意犯罪。
對於單位中的個人假借單位名義實施犯罪,為個人謀取非法利益的,或者雖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實施犯罪,但違法所得實際由個人共同分取的,因這兩種情形都不具有非法利益歸屬的團體性特徵,應以個人犯罪論處。
法律依據唯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認定與界限
4樓:馬鋒
法律分析: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犯罪。自然人犯罪,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所實施的為刑法所歲世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乎凳肢不得定罪處刑。
第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粗汪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單位犯罪的認定與界限是什麼
5樓:肥沙吵捕
單位犯罪的認定與界限具體如下:
1、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2、單位犯罪必須是在單位主體的意志支配下實施的;
3、單位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或分則性條文明確規定。對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處罰以雙罰製為主,以單罰製為輔。
單位犯罪基本特徵如下:
1、單位犯罪的主體的法定性;
2、單位犯罪的意志的整體性;
3、單位犯罪利益的整體性;
4、單位犯罪罪名的法定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條。【單位負刑事責任的範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6樓:蘇義飛
法律分析:單位犯罪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且法律困隱歷明確規定是單位犯罪的,認定為單位犯罪。
法律依據:一、《刑法》第三十條,單位負刑事責任的範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刑法》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攜殲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汪搜。
單位犯罪是如何認定,單位犯罪是如何認定的
法律分析 認定單位犯罪,首先應當查明單位是否屬實。一是從單位的成立形式和組織結構看,經過有權機關或組織 如工商局 上級主管部門等 審批 登記註冊的社會經濟組織等,可以認定為襲搏單位。二是從單位耐絕的實際活動性質看。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刑法第三...
單位犯罪的主體,單位犯罪的主體
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公司 企業 事業單位 機關 團體,並不強調是否為法人,除非是獨資私營企業必須為法人,分支機構可以成為單位犯罪主體,認定單位犯罪關鍵在於犯罪行為是否經單位全體成員或者單位決策機構集體作出決定,並且所得收益歸單位或者單位全體成員所有。具體到本問題要看分支機構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是否是經該法人...
單位領導是犯罪嗎,單位犯罪領導必須負責任嗎
已經足夠判刑了,單位應該移交檢察院提起公訴。下屬犯罪領導負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 視情況而定。如果下屬是在工作期間犯錯或犯罪了,領導因疏於管理,沒有及時發現下屬的過錯行為或犯罪行為,或者是領導雖然發現了,但是卻視而不見,給所屬單位造成損失的話,那領導一定是要承擔責任的。如果領導對自己所管轄亂穗範圍內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