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有什麼精神,墨子的主要思想

時間 2021-05-07 19:59:11

1樓:匿名使用者

墨子精神:兼愛、正義、良心

墨子的主要思想

2樓:易書科技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義叫墨翟,魯陽(今魯山縣)人。墨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以及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墨家學說,還有《墨子》一書傳世。

主要內容包括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以及非命等十項,他把兼愛作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當成支點。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和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死後,墨家分成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他自稱為「鄙人」,被人稱作「布衣之士」。墨子曾當過宋國大夫,他是一個同情農民百工的士人。

墨子以前向儒者學習孔子之術。但後來慢慢對儒家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拋棄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墨子一生,一面廣收**,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一面不遺餘力地反對兼併戰爭。

墨家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以及嚴密紀律的團體,最高領袖是「鉅子」,墨家的成員都叫「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指導,聽從指揮。墨子的親信**有幾百人,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曾走遍中國。

墨子的學說思想有:1.兼愛非攻。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和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2.

天志明鬼。宣揚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又一特點。墨子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制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3.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和天子都和天志相同,上下一心,實行義政。

尚賢就包括選舉賢者當官吏,選舉賢者成為天子國君。4.節用節葬。

他們批評君主以及貴族的奢侈浪費,特別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的風俗。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有認識論方面。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和無,不要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以及所聽到的為依據,得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墨子將「事」、「實」和「利」結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以及社會效果為準繩,儘量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墨子還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他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來建立以及論證自己的政治和倫理思想。

《墨子》這本書是墨子的**和他的再傳**對墨子言行的記錄。《墨子》有些是記載墨子言行,論述墨子思想,主要是前期墨家的思想;還有一些是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以及邏輯思想,還有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是後期墨家的思想。其中還有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尤其是天文學、幾何光學以及靜力學。

《墨子》的內容還涉及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以及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和他的後學的重要史料。

墨子在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成就以及貢獻是多方而的。在墨子看來,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和區域性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都是這個統一整體的組成部分。墨子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以及定義。

他給出的數學概念有:關於「倍」、「同長」、「中」(即物體的對稱中心)、圓還有正方形以及直線的定義。此外,墨子還對十進位值制進行了論述。

墨子對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力學、光學以及聲學等分支。墨子精通機械製造,研製出一種能夠飛行的木鳥,造出載重30石的車子,他還知道當時各種兵器、機械以及工程建築的製造技術,並有不少創造。

墨子的哲學建樹,以認識論和邏輯學最為突出,他的貢獻是先秦其他諸子所無法比擬的。墨子認為,人的知識**有聞知、說知以及親知三種途徑。墨子還是中國邏輯學的奠基者。

中國古代戰爭最著名的守城戰術典籍也是墨家的《墨子》。

綜上所述,墨子在中國古代傑出科學家的行列中堪稱佼佼者之一。遺憾的是,墨子在科技領域中的理性靈光,隨著以後墨家的衰微,幾近熄滅。後世的科學家大多注重實用,忽視理性的探索,這是中國科技史上的莫大損失。

3樓:匿名使用者

① 兼愛非攻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

② 天志明鬼

所謂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愛民,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

③ 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

墨子要求上面瞭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④ 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⑤ 非樂

墨子極其反對**,甚至有一次出行時,聽說車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馬掉頭。他認為**雖然動聽,但是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大臣處理政務,上不合聖王行事的原則,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對**。

⑥ 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藉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務於他的「兼愛」,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張「非命」。認為認得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只要通過人的積極努力,就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標。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眾愚樸之人」墨子看到這種思想對人的創造力的消磨與損傷,所以提出非命。

[9]在墨家整個思想體系中,軍事思想佔有重要位置。《墨子》軍事思想是處於弱者地位的自衛學說,其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二是救守,支援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4樓:刷粉勒儻

墨子的「非攻」與愛民

,墨子主張「兼愛」,其實質是「愛利百姓」,以「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論行動,皆以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為準繩。周朝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土地荒蕪,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彌兵息戰,休養生息。

墨子體察到下層的民情,代表小生產者及廣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張,就這一點講,是有積極意義的。自古及今,不論什麼形式的戰爭,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眾。為什麼「非攻」,確立什麼樣的準則及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達到目的,在《墨子》一書中大致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墨子的思想主要有哪些?他的理念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其**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墨子的中心思想有那些?

6樓:匿名使用者

據《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條五類綱領,即《墨子·魯問》所云:「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

」其中兼愛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揚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之有志——兼愛天下之百姓。

因「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只臣也」,"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墨子不僅堅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認為它們對於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墨子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制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

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瞭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

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於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④節用節葬。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哲學政治思想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實 」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

「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廢(發)以為刑政 ,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係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

墨子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侷限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但墨子並沒有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墨家學派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邏輯思想體系。

一種觀點認為,墨子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

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種觀點認為,「非命」與「天志」體現了墨子「天人之辯」強烈的思維張力,在墨子宗教哲學裡,天志兼愛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歡自強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

他對統 治者發動 戰爭帶 來的禍 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逸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 」來充當; 而人民與天子國君,則都要服從天志 ,發揚兼愛,實行義政,否則,就是非法的,這就是「 一同天下之義」。

邏輯思想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

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範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準,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

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墨子的行為,墨子提出的是什麼

既不是倒退,也不是救世主,只是百家爭鳴中的一位哲學家,墨家和墨子的思想代表了戰國亂世中勞動者尤其是小手工業者追求和平 安定生活的願望,墨家非攻 兼愛 尚賢 尚同的思想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墨家派出行動隊幫助弱國百姓的義舉雖然不能阻擋列國征戰,但卻對中國後世的民間結社 行動影響深遠,儘管墨家後世為各家...

墨子的辯論風格是什麼,墨子的辯論原理是什麼

木熊月 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 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廢 發 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 事 實 利 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 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

墨子是什麼學派的創始人,「孔子 墨子 老子 莊子」都是什麼學派創始人?

老劉說金融 說到墨子,你可能知道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 兼愛,非攻 你也可能知道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軍事家。善造機關,長於守城。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墨子還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使我國在世界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