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少年遊》中「稱意即相宜」是什麼意思啊

時間 2021-05-07 19:58:44

1樓:匿名使用者

少年遊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許有情知。尋常風月,等閒談笑,稱意即相宜。

十年青鳥音塵斷,往事不勝思。一鉤殘照,半簾飛絮,總是惱人時。

晏殊的《珠玉詞》有「長似少年時」之句,此調故名《少年遊》。晏殊一生平順,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臺、花前月下。他經歷的生活創造瞭如夢的意境。

這種生活態度深刻影響了他的幼子晏幾道。宋代父子能詞的不少,但父子俱為大家的卻只有晏殊和晏幾道,

納蘭容若和晏幾道都是喜歡回憶,都是生活在回憶裡的人,很多人說,納蘭容若是「清代的晏小山」,因為兩人都是相國公子,生活奢蘼,後來,家道中落。際遇相似,詞風亦有相近之處,都是走清嘉嫵媚路數,都擅寫小令,擅寫愛情,寫到極至,絢爛到讓人忘記題材單一。

納蘭這一闋《少年遊》並無出奇之處。但其中所詠之詞似人人皆有,而容易打動自己。「尋常風月,等閒談笑,稱意即相宜。

」說出了人生心跡,有故事的人還是沒故事的人,讀到這裡,都覺得自己曾經有過故事,而且容易被自己的故事打動。「只要你知道,只要你懂得,因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稱意,哪怕十年音塵絕,回想起來只有彼時美好,否則就算一樣月鉤精巧、柳絮輕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

生命中要麼很快樂,要麼不快樂,人生盡是崢嶸,但是真性情的人,喜怒哀樂不摻假。人生像一枝山茶開在峭壁,崢嶸而壯麗。周邦彥的《少年遊》有詞: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馬滑露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徽宗臨幸李師師家,邦彥與名妓李師師來往甚密,那夜邦彥也在,倉促不能出,匿伏床底,徽宗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師師切新橙共嘗,徽宗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遂制《少年遊》以記其事。

同樣是《少年遊》,周邦彥調侃他人,寫得真是清麗真切,靈動如露。容若寫自身卻是苦如黃連。

少年時的相依,如潮似水,如踏青遊戲,眼前繁花錯落,心有不甘卻定將結束。彼時柔弱花枝往往未得承受將來盛開的力量。留下遺憾,留下百年的思念。

少年遊慢是什麼意思?

廝人遠故,似不終,少年遊是什麼意思

2樓:歌吟鈴子

是不是出自南宋詩人劉過的《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內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容,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其中「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一句是指二十年後舊地重遊,像以前年少時一樣買酒品桂,只是時移世易,再沒有年少時的心情。

翻譯是 想要買上桂花,帶著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遙一番。但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豪邁的意氣。表示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惘然。

3樓:

唐多令①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內幾日,又中秋容。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

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註釋〕 ①唐多令:

調名源起不詳,「唐」或作「糖」。

憶王孫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的巔峰詞作

東鳴宦樂 原文 西風一夜剪芭蕉 倦眼經秋耐寂寥 強把心情付濁醪 讀 離騷 愁似湘江日夜潮 賞析 此篇悲涼頑豔,無一句不惹人愁。蕭蕭一夜西風,芭蕉雖未凋盡,卻也滿目瘡痍。倦眼 點明已是深夜,秋夜裡詞人說自己仍抵得住孤獨。言雖如此,也只由濁酒將心情打發,強 字道破此中真意。難道就如此沉淪下去?悲憤之時讀...

納蘭性德親手種的樹在哪,納蘭性德一生

納蘭性德曾經親手種植過明開夜合,這是可以肯定的,至於什麼時候種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會晚於康熙二十四年 花園由於位在住宅西部所以稱為 西花園 花園正門三間,但終年封鎖,經常由一個隨牆門往來。進園後首先看到兩座土石假山為屏障,循山口過小橋見竹林一片,中有方亭一座。依長廊而行有一六方亭,篆書額曰 恩波...

求 納蘭性德《長相思》的朗讀,納蘭性德長相思的朗讀

蝸牛得快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地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 1655 1685 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 1682 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山一程,水一程 彷彿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身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