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為什麼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的創作跨入了新的階段

時間 2021-05-07 19:58:58

1樓:

作者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萬德拉1564—1616

《堂吉訶德》是西方文學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其作者一生艱辛,經歷奇特。他21歲時因捲入薩拉曼卡城皇家院內的一次爭鬥,被判以砍去右手的刑罰。

塞萬提斯為了躲避判刑,逃離家鄉前往義大利。在那裡他先參加了羅馬軍隊,後又為西班牙神聖兵團作戰。在與土爾其人的多次戰鬥中,他衝鋒陷陣,多次受傷,左手致殘。

七年之後,他帶著獎章及推薦信準備回國,途中不幸被阿爾及爾人捕獲,判作勞役。幾次越獄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後由家人和朋友交付鉅額贖金,才得以返回家鄉。此時他已經33歲,左手殘廢,但他面臨的是家庭的債務和失業。

他兩次結婚都不幸福,為了養家餬口,他找到一份納稅員的工作。但是又因他稅收工作不力,帳目混亂被關進監獄。《堂吉訶德》就是在他經歷坎坷窮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照出作者自我的體驗和情感。

塞萬提斯在謀求生存之餘,潛心創作。他用了8年時間完成了《堂吉訶德》的第一部,**於2023年發表,受到人們的喜愛,書中的兩個形象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幾乎家喻戶曉。然而這並未能改變塞萬提斯經濟上的窘境。

2023年後,塞萬提斯著手寫**的第二部。2023年在他即將完成之時,聽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訶德》的續集,十分氣憤,因此他在書中揭露了偽作,並結束了堂吉訶德的故事。2023年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的第二部出版,人們的熱情和喜愛不減,然而次年窮困交加的塞萬提斯在馬德里逝世。

《堂吉河德》是一部諷刺騎士**的**。主人公堂吉訶德因沉迷於騎士**,決定外出歷險,做一名行俠仗義的騎士。他找來同村的農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從,把鄰村的一位農家女兒杜爾希尼亞作為他的意中人。

他三次外出歷險,作了許多可笑之事。最後他被化裝成白月騎士的朋友打敗,放棄行俠遊歷,回家不久後病倒。臨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騎士**之過。

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的故事嘲諷了流行一時的騎士**,指出它們既違背現實的真實又缺乏藝術的真實。從此以後,騎士**在西班牙和歐洲一蹶不振。

《堂吉訶德》的意義還在於作者以喜劇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們自身存在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堂吉訶德和桑丘是一組既互相關聯又相互襯托的人物,前者體現了人對理想的追求,後者體現了人對實際生活的關注。二者相互影響,到後來,堂吉訶德漸漸看到理想的夢幻性質,桑丘則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

二人一路上風趣幽默的對話,以及**對西班牙現實生活的生動描寫,使得讀者從他們身上看見自身存在的對立矛盾,從堂吉訶德的喜劇性形象中看到悲劇的色彩。

《堂吉訶德》在表現人性及社會現實的同時,還表現了作者對文學創作的思考。**第二部還描寫了人們對**第一部的反映和批評,從人物對堂吉訶德的不同態度表現了社會各個階層不同人物的形象。因此,**揭示了文學作品對讀者的影響,揭示了作家、作品和人物的相互關係,表現了作者對文學創作強烈的自我意識。

2樓:瀟灑夢之幻

西班牙作家 塞萬提斯

3樓:幸佳思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萬德拉

4樓:鷹饕

西班牙作家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萬德拉

為什麼說堂吉訶德既是滑稽的,又是崇高的

1 可笑 沒有為什麼 因為就是可笑 2 做法滑稽 動機崇高 3 堂吉訶德精神就是有堅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主義 這是英雄的特質 是革命者的素質 人類需要堂吉訶德精神 人類需要信仰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作。唐吉柯德通常被學術界成為 人文主義者的 理想人物 在他身上 幾乎沒有 前期人文主義...

李寧要換標誌,李寧為什麼要換標誌?換的標誌是什麼意思?

到底換不換不清楚 按設計來說,一般不會把原標誌分開後作為新標誌使用的,況且分開的是枝和葉。或者又是李寧的又一個新產品 不是,要具體看哪一款。打個比方說,一般李寧鞋子的鞋後跟有2個標誌,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但我買的一款板鞋就沒有,是專賣店買的絕對是真貨 李寧體育用品 由體操王子李寧先生始創於199...

關於佛教標誌和納粹標誌,為什麼德國納粹的標誌和佛教的標誌很像呢

很久以前看到一篇報道說印度的佛教人士要通過法律手段還 萬字 一個清白,討回納粹曾經對萬字的曲解與誤用,看到這一新聞心裡有些茫然,記得初中看過對這兩個類似符號的解釋,當時眼明心亮的就接受了,那篇文章說的是納粹的是一個 卐 也就是說佛教的 卍 可以說是兩個z的交叉,而納粹的是兩個s 的交叉,所以有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