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哪些文章中有 絕 字 他們的意思

時間 2021-05-07 19:59:15

1樓:酷我江山

動》(會意。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從刀,從卩(人)。表示人用刀斷絲。本義:把絲弄斷)

同本義絕,斷絲也。――《說文》

冠纓索絕。――《史記》

又如:絕纓(冠纓斷絕。比喻寬巨集大量)

引申為斷,斷絕

絕,斷也。――《廣雅》

舉鼎絕臏。――《史記·始皇紀》

必絕其謀。――《戰國策·秦策》

楚誠能絕齊。(絕齊,與齊國斷絕外交關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絕秦趙之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絕秦望。

得水則為絕。――《莊子·至樂》

絕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驚,自引而起,袖

絕-絕jué

⒈斷,隔斷:~交。~緣體。

⒉完,完全,窮盡:氣~。~無例外。~處逢生。敵人陷入~境。

⒊極,非常:~密。~倫。~妙。~大多數。~無僅有。〈引〉高超,獨特:~技。~招。

⒋一定,無論如何:~不允許貪贓枉法。⒌⒍

①極端,非常:~頂的聰明。

②最高峰:泰山~頂。會當凌~頂。

⒎①最,極:~對可靠。

②完全,一定:~對辦得好。

③無條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對存在於相對之中,在相對中有~對。

④只根據一個條件測算的:~對溫度。~對高度。

在文言文中,「絕」字是什麼意思?

2樓:次次次蛋黃米亞

在文言文中,「絕」字有以下意思:

1、斷,斷開。《靈樞·禁服》:「近者編絕,久者簡垢。」

2、阻斷。《三峽》:「沿溯阻絕。」

3、遏止。《素問·寶命全形論》:「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

4、斷絕。《素問·平人氣象論》:「故人絕水谷則死。」

5、竭絕。《素問·生氣通天論》:「陰陽離絕,精氣乃絕。」

6、止。《素問·氣交變大論》:「衝陽止者死不治。」

7、阻隔不通。《素問·通評虛實論》:「五臟絕閉,脈道不通。」

8、衰敗,亡失。《靈樞·經脈》:「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

9、盡,極。《素問·陰陽類論》:「一陰至絕,作朔晦。」

10、滅,死亡。《串雅·序》:「昔歐陽子暴利幾絕。」

11、極 很 非常。《核舟記》:「佛印絕類彌勒。」

12、與世隔絕的。 《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3、獨一無二的。 「天下三絕。」

3樓:滄海一聲笑

文言文①斷,斷開。《靈樞·禁服》:「近者編絕,久者簡垢。

」 ②阻斷。《靈樞·官針》:「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

」 ③遏止。《素問·寶命全形論》:「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

」 ④斷絕。《素問·平人氣象論》:「故人絕水谷則死。

」 ⑤竭絕。《素問·生氣通天論》:「陰陽離絕,精氣乃絕。

」 ⑥止。《素問·氣交變大論》:「衝陽止者死不治。

」 ⑦阻隔不通。《素問·通評虛實論》:「五臟絕閉,脈道不通。

」⑧衰敗,亡失。《靈樞·經脈》:「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

」 ⑨盡,極。《素問·陰陽類論》:「一陰至絕,作朔晦。

」 ⑩滅,死亡。《串雅·序》:「昔歐陽子暴利幾絕。」示例

4樓:匿名使用者

絕,斷絲也。——《說文》

「絕」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師」字跟「絕」字有哪些意思,有什麼活用?主要是《師說》和《勸學》裡面的。

5樓:你的素素姑娘

古之學者必有師 ,老師。

師者 ,名詞作動詞,當別人的老師。

吾從而師之 ,名詞作動詞,向別人學習。

而絕江河,渡。

6樓:緘和默

師,1.

現代軍隊的編制單位。隸屬於軍或集團軍,下轄若干旅或團。

2.軍旅,軍回隊。

出師。3.

掌握某種專答門知識或精通某種技藝的人。

工程師;醫師;廚師;理髮師。

4.傳授知識或技藝的人。

***《論知識分子問題》:「我們都受過資產階級教育,甚至一部分人還受過封建教育,如上塾館,拜過『天地君親師』。」

師傅;師徒。

5.學習,效法。參見「師法」、「師承」。

6.學習的榜樣。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7.由師生或師徒關係產生的稱謂。

師母。8.

對僧、尼、道士的尊稱。

9.姓。

7樓:吸奶嘴兒

師說裡有好幾個師字,有師傅,從師,求教的意思。絕,勸學裡的而絕千里的絕是跨越的意思。

初中所有的文言文中「絕」字出現在**?(只要告訴我在哪課上就好了) 100

8樓:夏茉花若萱

《三峽》《共工怒觸不周山》《湖心亭看雪》《**》《與朱元思書》《桃花源記》

古文與現代文中,形容絕望、無奈的字眼有哪些

9樓:開世林夕

詞語或許存在,但字眼則沒有,無論古文現代文,從來沒有單純某一個字能形容一種情緒或者狀態,

現代文形容無奈的,比較常用的是描寫背影或者眼神,配合周圍的景色傳達出無奈的神情。絕望個人感覺比較複雜,如果是形容無奈需要配合其他描寫,那麼形容絕望一般都需要結合上下文,怎麼個絕望法?如何沒有生機?

一般來說文章不闡述清楚這兩個問題,所謂的絕望也只是筆者手下單純的兩個字而已……

古文與上類似,但是出於文體 的不同,具體表現有些不同,最顯而易見的是篇幅。無奈比較出名的應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其他很多詩詞都有無奈情緒但比較含蓄,「欲說還休」「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無奈算是古詩詞中比較常見的情緒。

而絕望實際上並不多見,古人詩詞除了閨怨,其他相對樂觀豁達,私以為太絕望的詩詞就單單人生態度就難以成就傳世名篇。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前篇寫出了自己的絕望,但絕望並非由於某個字眼,也不是某一句話,「尚何言哉」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

總之呢,任何一種情緒都不是某一字眼能表達的,情緒需要醞釀,需要前後文的襯托……

古文中哪個字代表連綿不絕,持續不斷的意思? 50

10樓:弘申天人

漢字浩如煙海,本義表示連續不斷、持續不停的文字,非常用字不敢亂說,常用字裡面沒有專門表示這個意思的文字。不過「亙」「永」等都可以表達「連續不斷」意思。

11樓:如是我聞矣

迭,連,別的暫時也想不起來了

12樓:愛美麗的妮妮

重,疊,不斷,絡繹。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3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14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15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17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古文中的"謝"字有哪些解釋?

18樓:匿名使用者

」謝「在古文中的意思如

下:1、更換、替代。

出處:西漢 劉安《淮南子.兵略》:「若春秋有代謝。」

釋義:就像季節一樣不斷更換。

2、詢問、問候。

出處: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釋義:太守詢問羅敷:「願和我同乘一車走嗎?」

3、感謝,道謝。

出處:西漢 司馬遷《鴻門宴》:「乃令張良留謝。」

釋義:於是就讓張良留下來道謝。

4、認錯,道歉。

出處:西漢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由賓客帶領到了藺相如的門前道歉。

5、辭去、推卻、拒絕。

出處:漢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釋義:劉母拒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6、凋謝;死。

出處:唐 杜牧《留贈》詩:「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

釋義:不要在鏡子前面哭泣了,等到薔薇花凋謝的時候就回來了。

7、告訴,勸誡。

出處:漢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釋義:多多勸誡以後的人們,以此故事作為警戒,千萬不要不要再犯同樣的悲劇。

8、告辭,告別。

出處:西漢 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釋義:侯生看公子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了朋友上車。

9、 姓。如南北朝時期詩人:謝靈運。

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謝,辤去也。從言,䠶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謝,辭別離去。字形採用「言」作邊旁,採用「䠶」作聲旁。

詞語解釋

1、謝絕 [ xiè jué ]

釋義:婉辭,拒絕。

2、致謝 [ zhì xiè ]

釋義:向人表示謝意。

3、道謝 [ dào xiè ]

釋義:用言語表示感謝。

4、代謝 [ dài xiè ]

釋義:交替;更替。

5、感謝 [ gǎn xiè ]

釋義:用言語行動表示感激。

相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相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1.仔細看,審查 2.容貌 3.輔助,幫助 4.輔助君主掌管國事的最 吏 5.古代主持禮節儀式的人 6.xiang 箱 質地 7.xiang 箱 互相 瀋水之北 相 1 仔細看 審查。2 容貌 善惡形相。3 輔助幫助。4 輔助君主掌管國事的最 吏,後來做宰相 丞相 國相。5 讀音為一聲時 是相互的意...

「尚」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文言文中「尚」都有什麼意思

風輕星璨 基本字義 1.還 h i 仍然 小。未。不可知。2.尊崇,注重 武。賢 a.崇尚賢人 b.墨子 篇名,內容闡述墨子的一種政治主張 3.社會上共同遵從的風俗 習慣等 風 時 4.矜誇,自負 自 其功。5.古,久遠 故樂之所由來者 矣,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 6.庶幾,差不多 饗 希望死者來享用祭...

也 在古文中的意思,在古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天涯蝶舞之星劫 也y 副 象形。邨的本字。本義 羹魁柄 亦表示同樣 also too aswell either 如 我高興,你也高興 也可以 也是 疊用,強調兩事並列或對等 aswellas 如 她會打籃球,也會打網球 表示轉折或讓步 even 如 即使失敗十次,他也不灰心表示委婉。如 我也只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