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假節」什麼意思,古文中 假節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7 19:59:15

1樓:殘月棲鴉

不知道是否這個?

假借jiǎjiè

(1) [make use of]∶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假借於藏書之家。——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外力

(2)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六書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義的詞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後漢書·張衡傳》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tolerate]∶容忍

(5) [acting county magistrate]∶寬容大王少假借之。——《戰國策·燕策》

古文中"假節"是什麼意思?

2樓:鄭浪啪

假節,假(通「借」)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

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後漢書·袁術傳》:

"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

《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周書·泉企傳》:

"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3樓:匿名使用者

1、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2、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後漢書·袁術傳》:

"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周書·泉企傳》:"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3、借用符節。

4、虛偽的節操。

4樓:歲月不寒

應該是「假借」

假借義jiǎ jiè yì

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文字而表示的意義,叫假借義。如"而"原意為鬍鬚,借用為連詞義;"來"原意為小麥,借用為來去的"來"的意義。

詞的假借義,也就是通常說的通假字,指古代漢語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韻部)的字可以通用。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數量少,語言裡有這個詞,但是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通假字有兩種情況。

一種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為「背叛」的「背」,「內」假借為「納」;一種是無本字的假借,如「而」本義是「鬍鬚」,假借為連詞「而」,「莫」本義是「日落」,假借為「沒有」,「焉」本義是鳥名,假借為語氣助詞。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前邊說的「莫」,本來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後來又造「暮」字,又如「益」,本來是「水從器皿中漲出」的意思,後來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應稱為古今字,但有些書上不這麼嚴格區分,也統列入通假範圍之內。

舉例:分辨本義與假借義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當「給予」講,是假借義。《說文》:「錫,銀鉛之間也。從金,易聲。」

假借義——通過文字的同音假借使該字表示的意義。假借是把漢字當成一個 純粹的表音符號。 假借使一個漢字起到了幾個漢字的作用。

本義——漢字造字時用字形表示的詞義。

「錫」此時通「賜」,借「賜」之音而已。

5樓:高樓居士

假節 :

jiǎ jié

1.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2.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後漢書.袁術傳》:"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晉書.職官志》:

"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周書.泉企傳》:"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

"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3.借用符節。

4.虛偽的節操。

6樓:魔芋粉

持著信物

[題名]:假節

[解釋]:1.假以符節,持節。

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2.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

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後漢書.袁術傳》:"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

"《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周書.泉企傳》:

"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3.

借用符節。 4.虛偽的節操。

7樓:落拓一書生

請問古文中的「假節」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持節,就是持有自己使節身份的證明。

假,通借。符節由皇帝將節交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

所以持節,就相當於皇帝「借給」印信,就是「借節」,即假節。

9樓:第二件禮物

意思就是:假裝過節,假的節,等等。

10樓:淼火鳪鸖

1、假以符節,持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2、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後漢書·袁術傳》:

"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晉書·職官志》:"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周書·泉企傳》:"孝昌初,又加龍驤將軍、假節、防洛州別將,尋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時,持節、假節已有名無實,但仍通稱出任刺史、太守為假節。

3、借用符節。

4、虛偽的節操。

古文中的 "名" 有什麼意思?

古文中「悉 的意思,古文中悉是什麼意思

聊逍遙 悉這個字篆文裡也就有了,目前在甲骨文裡還沒有發現。看說文解字的收錄有小篆有古文 古文之形體應該是大篆 應是大篆時也就是周朝就有這個字了。這個字是一個會意字,看篆文是從心從採,表示心裡辨別清晰。說文解釋是 悉,詳盡也。這個是引申意思。本意還是心裡辨別清晰之意。另還有以下幾種引申的意思 1 詳細...

古文中的諾是什麼意思,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令頤井元忠 意思是 我知道了並會按照您的意思去辦 一般是上級佈置完任務,下級對上級說。 用童餘琇晶 意思是表示接收了指令,很現代嗯之類的意思。 婁薇薄智勇 就是 是 的意思 古裝劇看少了啊,美人心計 用的都是 遇晤夏安宜 大概就是好的意思。諾 一般是下屬對上級的指示表示應答 善 一般是對別人說的話的...

古文中的「蒙」是什麼意思,古文中的「蒙」是什麼意思?

小c成威 蒙 m ng 基本字義 1.古族 a.中國少數民族之一。b.蒙古國的主要民族。2.受 一般都是這個意思。 具體字義要參考上下文 可能的意思有 混沌 或 矇昧,未開化 古文中的 蒙 是什麼意思?5 曉龍修理 古文中的 復蒙 的意思是 遮蔽 制覆蓋 蒙拼音 baim ng dum ng 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