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體的特點,《資治通鑑》有哪些特點

時間 2021-05-07 19:59:16

1樓:匿名使用者

特點:編年體的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

為此,從《左傳》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帶敘後事的方法,以彌補這一缺陷。另外,這種體裁以時閒為中心,對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敘述多過於簡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無法寫入書中,這些都影響了編年體史書的使用價值。

2樓:霜原

就是按照年份來編寫的歷史書的風格,比如說,某年發生了某事,然後接下來的某年又發生了某事,哦了。

附帶說明,我們學的歷史書就是編年體的。

紀傳體跟編年體比較的優點和缺點? 謝謝

3樓:ぁ愛

一個比較具體(時間,事件);一個比較詳細(情節)

可能是這樣吧

偶是初中生 ^-^

4樓:匿名使用者

紀傳體著眼於按一bai個人的一生的不du同階zhi段來敘事,比如在

dao某某年他發生了什麼專事,在另一年他又發生了屬什麼事等。

編年體則是按年代敘述在某一年都發生了些什麼事。

我個人比較喜歡看紀傳體,就像讀故事一樣把一個人的一生串起來,很有趣味性,編年體呢,感覺就像歷史書,相比來說有點枯燥。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著重說人一個著重說事

中國史書有何共性特點?

6樓:匿名使用者

自南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問世至清末的七百餘年間,紀事本末體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史書的主要體裁之一。與歷史悠久的編年體史書、紀傳體史書相比較,紀事本末體史書在歷史敘事上具有"文省於紀傳,事豁於編年"的優點,它是以事件為中心確立標目而的歷史.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有很多樹木都是共同的,這些書它們的內容有的很相似。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史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朝歷代的更迭統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君王的個人智慧和魅力。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史書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春秋》《左傳》、《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等。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是勝利者記錄的,所以對勝利者****,對前朝的貶低處更多一些。

11樓:獨行沒趣

中國史書通過編年史人物傳記,總體上來說描寫的物件是歷史人物.通過歷史人物來說明歷史程序

12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體例1.編體:代線索編排關歷史事件《左傳》 2.紀傳體:通記敘物反映歷史事件《史記》 3.紀事本末體:

事件主線關專題材料集起《通鑑紀事本末》 4.別體:家單位別記敘歷史事件《戰策》、《語》 5.通史:間斷記敘自古及今歷史事件《史記》 6.斷代史:

記錄某期或某朝代歷史《漢書》 史書體例劃標準種實際同史書按同標準歸屬同體例《三志》既紀傳體別體斷代史

《資治通鑑》有哪些特點 10

13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的體裁是編年體通史,特點是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

《資治通鑑》在我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具有極高的價值。

《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的編撰的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202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15樓:19910714楊秀

私家修史和眾家修史結合;

分步驟編寫:叢書、長編、定稿

編撰方法有所創新,使用是年是季是月解決了編年體通史紀事難題,同時採用追敘法和附敘法

記載內容的時間,從三家分晉寫到五代

優點:敘事確實、條理清楚、文筆高明

缺點:有些錯誤遺漏,紀年拘於定法,文化記載過少

什麼是編年體,什麼叫國別體 什麼是編年體 什麼是紀傳體

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 月 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絡。以編年體紀錄歷史的方式最早起源於中國。如 春秋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 春秋 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 左傳 ...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

南宮流觴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 左傳 左傳 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史,也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儒家 十三經 之一。共三十五卷。左傳 全稱 春秋左氏傳 漢朝時又名 春秋左氏 漢朝以後才多稱 左傳 是為 春秋 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 合稱 春秋三傳 左傳...

第一郭編年體史書是

春秋左氏傳 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 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 左氏春秋 又稱 春秋左氏傳 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 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的敘事,議論和 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養料。春秋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是魯國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