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好段,《三國演義》好段摘抄,15段左右就行。

時間 2021-05-07 19:59:20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微力試卷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

三國演義好句好段

1、曹操輸了一陣,回寨與諸將商議。于禁曰:「某今日上山觀望,濮陽之西,呂布有一寨,約無多軍。

今夜彼將謂我軍敗走,必不準備,可引兵擊之;若得寨,布軍必懼:此為上策。」操從其言,帶曹洪、李典、毛玠、呂虔、于禁、典韋六將,選馬步二萬人,連夜從小路進發。

2、承辭操歸家,至夜獨坐書院中,將袍仔細反覆看了,並無一物。承思曰:「天子賜我袍帶,命我細觀,必非無意;今不見甚蹤跡,何也?

」隨又取玉帶檢看,乃白玉玲瓏,碾成小龍穿花,背用紫錦為襯,縫綴端整,亦並無一物,承心疑,放於桌上,反覆尋之。

3、玄德到寓,星夜收拾軍器鞍馬,掛了將軍印,催促便行。董承趕出十里長亭來送。玄德曰:

「國舅寧耐。某此行必有以報命。」承曰:

「公宜留意,勿負帝心。」二人分別。關、張在馬上問曰:

「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

」因命關、張催朱靈、路昭軍馬速行。

4、曹操自引兵至黎陽。兩軍隔八十里,各自深溝高壘,相持不戰。自八月守至十月。

原來許攸不樂審配領兵,沮授又恨紹不用其謀,各不相和,不圖進取。袁紹心懷疑惑,不思進兵,操乃喚呂布手下降將臧霸守把青、徐;于禁、李典屯兵河上;曹仁總督大軍,屯於官渡,操自引一軍,竟回許都。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15段左右就行。

2樓:網球王子之尊

演義第5回(羅本,下同),大將軍何進召四路諸侯進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笨馬……姓董,名卓。」

「面闊口方」,本來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邊,可惜董太師是一個超級大胖子。「身長八尺,腰大十圍」,和許褚一樣,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師則是肥膘。按說,董卓也是靠著「數討羌胡、累有邊功」起家的,戎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來是當官後驕奢淫逸的結果。

「手綽飛燕」我弄不懂是什麼意思,「走及笨馬」大概是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的意思了。

後來曹操謀刺他時,「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連坐著都會覺得辛苦,看來胖得實在太過分了。他被殺死後,「卓極肥胖,看屍軍士以火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照達旦,膏流滿地」,這就是「點天燈」了,下場極其悲慘。

呂布誅殺了董卓之後,呂布就升級為諸侯,所以把他放在這一貼裡。

第6回:「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閒,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後來董卓、曹操和他對陣時都曾產生過「貌若天神」的感覺。

呂布是三國裡著名的帥哥,虎牢關大戰時,羅貫中老師甚至作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高度評價。但呂布的「帥」還是非常特別的:首先是他的高,演義中「高人」很多,但「身長一丈」是僅次於烏戈國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後是他的壯,以董卓、許褚一樣的腰圍,還能當上帥哥的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呂布開創了猛將帥哥中有別於馬超的流派。

袁紹第4回,袁紹勸何進誅殺宦官:「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孫,袁逢之子,名紹,字本初。」

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身材高大,容貌雄偉,舉止威嚴,確實有軍閥大帥的風範!後來董卓欲行廢立,袁紹挺身反對,董卓威脅說:「汝視我之劍不利也?

」袁紹亦拔劍出曰:「汝劍雖利,吾劍豈不利也!」,我覺得是演義中最血性最豪氣的一句話。

可惜後來剛愎自用而又優柔寡斷,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演義第2回黃巾軍遭到截擊:「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英雄豪傑,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則其貌不揚,曹操顯然屬於後者。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僅論長相,和袁紹比起來是差得很遠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氣,氣質上自然而然就會卓而不群。後來馬超反西涼,曹操行反間計,與韓遂相持時,「操引眾將出營,獨顯一騎於**。西涼之兵有不識操者,皆出陣**。

前後重沓,動以萬計。操跨寶馬而出,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

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

震懾諸軍的不會是曹操的相貌,顯然是他的霸氣。

劉備與曹操相反,劉備屬於形貌雄奇一類:「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朱。」

雖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脣若塗朱」卻是典型的美男子了。不過劉備的其他方面卻有點怪異,「兩耳垂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佛祖菩薩,估計是福澤深厚的意思了;「雙手過膝」,讓人想到的卻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或者是臂長過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顧其耳」,這個同樣匪夷所思,羅貫中老師想暗示些什麼呢?大概是「異人異相」吧?

後來,陶謙見劉備儀表非俗便要讓出徐州牌印,吳國太在甘露寺舉行面試後也說「真吾婿也」,看來劉備長得確實是挺帥的。

孫氏父子

孫堅第3回,孫堅在攻宛城黃巾時出場:「那人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第9回,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孫堅先到:

「此人身長八尺,英雄雙全,橫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

可見孫堅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孫策小策是演義中我最偏愛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義中卻找不到關於他的相貌的描寫。找來找去,勉強找到兩處稍稍靠譜的:一是第14回,孫堅跨江擊劉表,孫策請求同往,孫堅說「此子自幼英氣過人」;一是第58回,孫權坐領江東,演義中回憶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評價孫氏昆仲「各才氣秀達」。

「英氣過人」,「才氣秀達」,應該也能說明孫策的俊朗帥氣了。

孫權孫權的相貌很獨特:「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還有就是劉琬的評價:「孫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必有大貴之表,而又亨高壽,眾皆所不能及也。」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雖說已經極有威嚴,但還不算多麼獨特;真正厲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義裡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孫權怎麼會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有很大的空間可供好事者想象了。

第122回曹操興兵下江南,撞上一枝軍馬:「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長下短,眾人認得正是孫權。」上身長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原來孫權連身材也是很獨特的。

馬騰「桓帝時,其父名肅……流落隴西,與羌人雜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身長八尺餘,面鼻雄異,秉性溫良,人多敬之。」

按照生理學的理論,不同人種的結合容易出產優質的混血兒。馬騰身上集合了漢人與羌人的血統,相貌不凡也沒什麼奇怪的。

其他公孫瓚:「第十四鎮,聲如巨鍾,丰姿雄偉,北平太守公孫瓚」。

劉表:「表身長八尺有餘,姿貌甚偉。」

這兩個老牌諸侯原本都有很強的勢力,而且也都是儀表堂堂的人物。

帥哥三國裡,帥哥如雲。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能形**數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宣告在先:排名不分先後。)

周瑜「瑜」者,美玉也,當真是名如其人。當初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得三千兵,起家江東,首先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面如美玉,脣若點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胸藏緯地經天之術,腹隱安邦定國之謀,乃廬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面容俊美,姿質風流,此乃外秀;胸藏韜略,腹隱機謀,是為內秀。周瑜樹立了三國帥哥的一個標杆,是儒雅之帥的代表。加上赤壁偉業,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來被眾多三國迷(尤其是女孩)所偏愛,是很自然的。

當然,在傳統觀念裡,周瑜帥得有些陰柔。但在我的眼中,身為統率三軍的大都督,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烈烈豐功的大好男兒,周瑜應該是英姿勃發的那種。看他戲弄蔣幹的那一章,酒中談笑,舞劍作歌,歌曰:

「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

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

」歌罷慷慨,滿坐盡歡。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陸遜江東多風流,周瑜之後,又出現了一個陸遜:「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遜,字伯言,乃吳郡吳人也。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

同樣的面容俊美,同樣的謀略過人,同樣的功勳赫赫。在我看來,陸遜簡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馬超十七歲的時候,馬超隨父親討伐李傕、郭汜,驚豔登場:「這個少年將軍,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扶風茂陵人也,馬騰之子,名超,字孟起。」

反西涼時,曹操看到:「一人手執長槍,生得面如傅粉,脣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乃扶風茂陵人也,姓馬,名超。」

大戰葭萌關時,劉備看到:「門旗影裡,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將門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長得、穿得極帥,真是我見猶憐,想不喜歡都不行。馬超是三國帥哥的另一個標杆,是彪悍之帥的代表。和呂布相比,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擁有一副模特兒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曹操的勢力尚未強大之時,在兗州招納了一眾優秀的謀士,奠定了日後霸業的人才基礎。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薦一個人:「某聞劉岱有一賢士,勝某十倍。……此人乃東郡東阿人也,身長八尺三寸,美須,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長身,美須,俊目,自然是帥哥無疑了。

諸葛亮諸葛亮是羅貫中老師筆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其實,演義中的諸葛亮也是極帥的。

劉備三顧草廬,才終於為讀者揭開了臥龍先生的神祕面紗:「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後來,諸葛亮舌戰江東,張昭等人也見識了諸葛亮的風采:「飄飄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雲之志。」

再後來,諸葛亮去世n年之後,魏國後輩鍾會仍有幸一睹諸葛亮的風采:鍾會領軍入蜀,破陽安關,在定軍山前,「鍾會在帳中伏几而寢,忽然殺氣凜凜,只見一人,綸巾羽扇,深衣鶴氅,素履皁絛,面如冠玉,脣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身長八尺,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顯聖了。

感覺上,諸葛亮為人俊逸,氣質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長劍,活脫脫就是呂洞賓的模樣。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好段和讀後感,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gong宮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桃園三結義 2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評價曹操 3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袁紹 4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 5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袁紹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 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7...

三國演義好句段點評 賞析 ,三國演義第四回的好詞佳句,精彩賞析及模仿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語道破天機,看到了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有規律的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 驅馳時勿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 隱微處不愧青天 關羽是一個武功很強的人,而且勤於攻讀史書,知書達理,最重要的還是他忠肝義膽,一直是效力劉備,即使曹操給了他很多恩惠。在敗走麥城後,忠貞不屈,...

三國演義疑問(高分),《三國演義》中的疑問

因為這是 不是正史。主要突出的是英雄人物的形象,性格,突出戰爭的場面。真正的戰爭不是那樣的!將領都是運籌帷幄的!他們思想陳舊,不懂得隨機性,你知道一鼓作氣吧,主將勝了,小兵也有鬥志了 那只是羅貫中的演義和你讀書的誤解,其實也是在群毆,只是一旦主將死了,就沒有了總指揮,所以看上去就象是主將之間的打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