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歌鑑賞怎樣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5-07 19:59:27

1樓:見諒和我

先從作者生活的朝代,然後從作者的生活經歷,最後就是寫詩歌的背景

2樓:絮語

我不同意,那如果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呢?難道他的作品就無法閱讀了嗎?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讀詩,讀懂詩句本身的意思才是王道

「做人要直,表情要曲」,所以詩人的情感一般是含蓄的,他一定會把自己的思想附著在某一客觀外物的身上。

客觀外物本身不具有感情,所以詩人要使用修飾性的詞語來體現自己的感情,這是讀詩的關鍵。

同樣是寫竹子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裡面的竹子具有強韌、不怕風吹、生長環境惡劣(破巖),卻依然挺立的特點。

所以詩人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

我們再看歇後語: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抓住的就是竹筍生長時的這些特點,含蓄地諷刺了具有這類特徵的人

樓主不要操之過急

多讀詩,分型別來讀詩,你就有感覺什麼意向表什麼感情了

3樓:小貝很鬱悶

樓上說的很好,大概就是這樣了

詩歌鑑賞怎樣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4樓:小倩兒七七

古典詩詞表達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較為含蓄的手法。世人往往將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寫中。

1.結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窺測詩詞的情感。

2.分析詩眼,透視詩詞的情感。

《天淨沙秋思》中的斷腸二字,可以表達出詩人的情感,那便是詞人思念家鄉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讀意象,挖掘詩詞的情感。

不畏浮雲遮望眼

為什麼不用白雲、孤雲,而用浮雲呢?因為浮雲可以暗指困難、挫折、障礙等。可以通過理解這個意象,知曉詩人艱難險阻的精神。

4.藉助典故,探尋詩詞的情感。

有出處的詩句。

5樓:是與他的愛

跟著詩句走,每一句話都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瞭解其生活年代的大環境背景 ,讀的時候讀出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跟著詩句走,每一句話都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試著去想作者當時的心境就ok了

7樓:艮古綿長的愛你

瞭解其生活年代的大環境背景

拜託誰能幫我總結一下高中古代詩歌鑑賞作者思想感情,就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最好是四字詞語,越多

8樓:匿名使用者

心繫祖國,思念故鄉,嫉惡如仇,忍辱負重,愛憎分明,體恤民情,愛民如子

高中語文古詩賞析的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術語

9樓:璇情記憶

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惆悵、無奈、思鄉、牽掛、不捨、羈旅之愁、傷春、憤懣、樂觀豁達、充滿信心、同情、控訴

10樓:花園的樹

熱愛讚美,真摯熱烈,愛國激情,報國無門的憤慨之情,壯志難酬,寄情於境、託物言志,欲抑先揚,先抑後揚, 言近旨遠,形神兼備,聯想豐富、見解獨到、清新雋永、情調曠達;

沉重,憂愁,徘徊,惆悵,感傷,悲憤,痛心。。。。。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技巧

11樓:3aaa歲月

1、分析意境

解答這一類的題目,首先要能抓住詩中所展現的圖景

畫面,會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能夠概括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的特點,掌握一些鑑賞的詞語,如蕭瑟悲涼,恬靜優美,壯闊雄渾,寂靜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體,就是要結合具體的意象或者意境來回答作者為什麼高興或者傷感。

2、分析語言

3、分析技巧

解答這類題目,首先必須指出,運用了哪一種表現的手法,再結合具體的詩句說明為什麼使用的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最後要說出這種手法,表達詩人感情的效果。

4、分析主旨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5、煉字型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裡義;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12樓:南瓜蘋果

1、分析意境或意象

解答鑑賞古代詩歌的題目,或者閱讀中國古代的詩歌,必須會通過作品形象,深入到意境中去。我們民族的審美習慣,崇尚委婉含蓄,喜歡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物象當中。

所謂的「意象」,就是用來寄託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而所謂的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客觀景象的描寫統一起來,在這種統一當中,表現出意味雋永的意象。

比如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其筆下所書寫的就是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高潔不同流合汙的梅花的形象。

而意境呢,就是一組意象的統一,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既可以拎出一個個具體的意象,更容易讀到渾融如一的意境。

解答這一類的題目,首先要能抓住詩中所展現的圖景畫面,會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能夠概括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的特點,掌握一些鑑賞的詞語,如蕭瑟悲涼,恬靜優美,壯闊雄渾,寂靜冷清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體,就是要結合具體的意象或者意境來回答作者為什麼高興或者傷感。

2、分析語言

3、分析技巧

解答這類題目,首先必須指出,運用了哪一種表現的手法,再結合具體的詩句說明為什麼使用的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最後要說出這種手法,表達詩人感情的效果。

擴充套件資料

1、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頷聯(3,4)、頸聯(5,6)、尾聯(7,8)

2、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田園: 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王昌齡、高適、岑參、范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陸游、杜甫(沉鬱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鑑,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浩、)

13樓:

古代詩歌鑑賞題型及答題思路

l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

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遊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詩人寫了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閒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14樓:譚銀光

一、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產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l、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型別:(1)豪放灑脫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大度的風格。

(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3)歸隱田園型:

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閒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5)兒女情長型:

如李商隱的詩表現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6)保家衛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7)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型:

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邊塞的風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苦。

2、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1)細節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

(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及其他事物對詩歌中所描繪的人物進行烘托。(3)對比襯托:

運用對比、類比來刻人物形象。(4)比興手法:如自居易的《長相思)運用了《詩經》的比興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婦懷遠之情,下片直述念遠恨別的情懷。

(5)抒情方式:運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等方式

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3、鑑賞形象的技巧。對詩歌形象的鑑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藉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藉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3)藉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

二、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

鑑賞詩歌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方面的藝術效果以及語言風格。

1、詩歌的語言分為以下幾種:(1)意象語言:如鬆、竹、梅、菊等被人們賦予特定象徵意義,象徵人堅強、高潔、清高等品格。

(2)情感語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詩人的情感。(3)象徵語言:

有些詩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有些是全詩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4)特定稱謂語言:如「楊柳」喻指分別;「秋水」指眼睛;「盜泉」指不義之財;「鴻雁」指書信等等。

2、語言特點:(1)風格特點:主要包括「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練、沉鬱」等。(2)結構特點:主要包括「疊詞、倒裝、意象詞語羅列」等。

三、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覆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結合、比興、直抒胸臆等表達方式方法的運用。

l、修辭手法:在古代詩歌中,經常運用各種修辭,以加強表達效果。如:

比喻除了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生動形象外,還可以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徵。腺語、雙關等修辭能委婉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排比、反覆等修辭能表達詩人強烈的情感等等。

2、表現手法(1)象徵:象徵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徵人的品德節操。如以「梅」象徵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徵高潔、傲霜鬥雪的堅強等等。

(2)託物言志:是作者藉助物的象徵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3)注重寫景:

詩歌貴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寫景方式主要有側面烘托、以景襯情、靜動結合、虛實結合、卒章顯志等。

3、結構:詩歌的結構安排常見的有層層渲染鋪墊、首尾照應、結構對比等。

四、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包括作品的內容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態度,作品的意義(包括作品的積極意義與侷限性,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審美趣味與感情基調。要準確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是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古詩中常見的主題包括以下幾種:

l、思鄉主題:如讚頌壯麗河山;抒發羈旅愁思;思念家鄉等。2、詠人主題:

如同情勞動人民;反映離亂痛苦生活;思念親友;依依惜別、情深意長等。3、慰己主題:如抒發凌雲壯志、施展才華抱負;悲嘆年華早逝、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仕途失意:

告慰生平的喜悅等。4、報國主題: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感嘆:

山河淪喪的感嘆;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等。5、傷世主題: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等。

瞭解了詩歌的主題思想。就能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和所寄託的情感,進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義,為更深一層地鑑賞古詩奠定堅實基礎。

高中生作文詩歌,我想要高中詩歌鑑賞類作文5篇 700字左右 快

所以我向家人宣佈趁著暑假有這樣一個機會,好好的大幹一場.放假之後的一個星期我都在市中心找工作,可是要不是工資低的養不活自己,就是怕自己累到.到最後三天過去了,我還是一無所獲,我終於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是眼高,覺得只有那種體面的工作才適合自己,眼看我就要放棄了,可是又想到我和家人說過我一定會找到工作,仍而...

古代詩歌鑑賞,古代詩歌鑑賞五篇

錢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 樓觀參差 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

詩歌鑑賞過故人莊》,蓮燈的詩歌鑑賞

紫雲隨筆 過故人莊 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 的嚮往,以及與老朋友的深情厚誼。蓮燈的詩歌鑑賞 蓮燈 是一首很美很有意境的詩,林徽因用了一貫的比喻象徵手法,把她的心比喻成一朵蓮花,一朵有亮光的蓮花,就像蓮燈,而蓮燈本身象徵著生生不息的生命。詩的主題則在闡述人生處在一個如過客般飄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暫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