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作者是誰,《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誰

時間 2021-05-07 19:59:39

1樓:阿沾

作者是姬昌,《易經》又稱《周易》。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姬昌(前2023年―前2023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

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為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為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2023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2023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為文王。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為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

2樓: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永珍,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

3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周易賦胡秉言

鴻濛混沌兮,孕盤古,無極始出兮,太極來。初生兩儀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開。始祖伏羲,長坐方壇、聽八風之氣,觀草長鶯飛,審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長,度鷹翔魚躍,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

開陰陽之道,正姻緣、和人倫秩序。「塗光休氣兆北閾,赤文綠字煥東周」。 人奉之為神,尊八卦祖師。

開華夏之文明,蘊奧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論解讀兮,八八六十四。疊加成象,鑑析準確。

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萬物。雷聲震震曰善教,巽逐陰風曰進退。坎險陷陷心憚慮,離麗附和柔順心。

艮止審慎動靜適,兌喜悅悅善照臨。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觀變,制器、卜佔。取義象位之說,闡陰陽之對立。

成系統之世界觀,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之變化。強宇宙變化之生生不息,說「天地之大德」,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精論,。告後人「物極必反」之思想,調「居安思危」之憂患。

倡「順乎天而應乎人」,張自強不息,變革以成偉業。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標,承「和諧」之思想。立「易與天地準」。

拓模糊解釋現實之精確,確立易卦包羅永珍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厚德載物,唯有周易。

易道深矣。「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經上下幾千年,收無數仁人志士之鑑析,成群經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東方文化之核心。天開新宇兮,浩正氣,地現阡陌兮,展心懿。古為今用取精華,陰陽二進舉世奇。

揭示二元之規律,珍惜瑰寶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綿遠若流長,用之不完,汲之不盡。「鴛鴦繡罷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玉匣存來枕邊放,怎舍一時離己身。

4樓:匿名使用者

《易經》的產生:

1、《易經》產生的年代:

關於《易經》的產生年代,目前說法不一,據學者們考證,應該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說是七千年前,而成書的年代則是在商末周初。

2、《易經》的起源:

而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則一般認為《易經》起源自「河圖、洛書」。

傳說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3、歷史上的《易經》,據說有三種,即所謂的「三易」:

⑴、一曰《連山》,產生於神農時代的《連山易》,是首先從「艮卦」開始的,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

⑵、二曰《歸藏》,產生於黃帝時代的《歸藏易》,則是從「坤卦」開始的,象徵「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表示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一切以大地為主。

⑶、三曰《周易》,產生於殷商末年的《周易》,是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伏羲氏 後來的易傳是孔子為易經做的註解

6樓:嘿嘿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為易、詩、書、禮、樂、春秋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拓展資料

《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對《周易》**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二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譯文就是取此義 。

具體地說,「周」字,有二義:

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

②:指代號,即周朝,古代常稱周朝的書為周書,如《周禮》、《周語》等。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也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 。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誰

7樓:超級晨霧的光

《周易》的作者是姬昌。

《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擴充套件資料

《周易》成書背景: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

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周易》的作者是周文王姬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

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執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周文王簡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姬昌,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遵后稷、工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

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臺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掛」,流傳於世。在位50年。

季歷死後,其子姬昌繼位,他就是日後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績是為滅商做好了充分準備。他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表面上臣服於商朝,暗地裡卻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紂的「受命之君」。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

接著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佔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並且據有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邑,把政治中心遷於豐(今西安市西南)。

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課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畫像,都來自漢代山東武氏祠畫像石。

(周易的價值

葉公好龍作者是誰,葉公好龍的作者是誰

諸事可言 作者是劉向。葉工好龍這個成語出自 新序 雜事五 作者為劉向。成語起源 楚國左司馬沈尹戌陣亡後,楚昭王任命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樑做葉公。葉公在葉邑 今河南葉縣南舊城 治水開田,頗具治績。當時,葉公到葉邑上任不久,便瞭解到該地水患嚴重,百姓苦不堪言。由於竹簡不適合畫水利施工圖,只能將自家的牆壁作為...

易經是誰寫的,周公嗎,周易是不是易經

金玉亭愛寫詩 周易 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因周有周密 周遍 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每卦有卦辭,每爻有爻辭...

《春日》的作者是誰,《春日》的作者是誰??朝代??

叫那個不知道 春日 是宋代思想家 教育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1 原文 春 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2 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遊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3 賞析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