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國教是道教,為什麼他們又興佛教呢

時間 2021-05-07 19:59:53

1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的宗教

唐朝時期,統治者為了加強對人民的精神統治,積極提倡各種宗教。當時,隨著對外關係的發展,許多外國宗教在中國傳播開來。

道教祆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主要是在西域胡商中流傳,唐人信仰的並不多。在唐朝流行的主要宗教還是道教和佛教,其中又以佛教的勢力最大,影響最深。

道教尊老子李耳為教主。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從李淵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後裔自居,積極扶植道教,企圖藉助神權來鞏固皇權。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進一步尊老子為大聖祖,令人畫老子像頒於天下,要求生徒皆習《老子》、《莊子》等,又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等,以壯大道教的勢力。玄宗還派人四處搜尋道經,編纂《道藏》3744卷。當時兩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廟,道觀也很多,僅長安就有三十所。

據統計,到884年(中和四年),全國共有1900餘所道宮,道士達1.5萬餘人。

佛教佛教在唐代也有新的發展。由於南北朝以來新的佛經不斷傳入和對教義的不同解釋,所以在唐代逐漸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

各派雖有差異,但基本精神卻是相同的。它們都提倡靈魂不滅、因果報應、六道輪迴等迷信說教,引導人們逆來順受,安心現狀。所以,它們都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支援。

在諸派別中,以智�為代表的天台宗、以玄奘為代表的法相宗、以法藏為代表的華嚴宗和以慧能為代表的禪宗的影響較大。

2樓:崙嵛

道教是唐代國教,整個唐代絕大多數時間是興道,只有武則天時期興佛。

唐代國教:道教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受孔孟思想的影響非常大,而佛教的教義和孔孟非常相似,能起到互補的作用,所以被統治者完全接受,興盛起來

4樓:

尊崇佛教是武則天干的,因為有一段佛經語言東方會有一位女主,迎合了武則天的想法

5樓:亞丁湖

張華北為了尊佛不惜妄語說誆,難道不知地獄專為你等破戒之人而設定麼?

6樓:霧裡幽蘭

樓上的說法是片面的

阿彌陀佛 我說的是樓主說的《各派雖有差異,但基本精神卻是相同的。它們都提倡靈魂不滅、因果報應、六道輪迴等迷信說教,》佛教何時變為迷信說教,請亞丁湖 不要誤會。

7樓:

唐的好多皇帝崇尚佛教,因為佛教慈悲為懷,容易籠絡百姓,收買人心,從而鞏固自己的基業

8樓:般若無明卍

唐朝真是一個大包容的文化盛世,唐文化的核心就是來者不拒。

在諸多思想的碰撞中,儒釋道三家並舉齊輝,

就哲學思辨而言,以佛教哲學(天台,華嚴,三論,唐密,禪!)最勝,可度上品利根;

以普度眾生而言,唯有佛法(淨土)堪當此重任,可度九品眾生。

有識君主自然不會阻礙這一歷史趨勢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玄奘,對,就是著個人!如果有誰不認識他,就可以去投胎了!

10樓:龍哥說

唐朝是一個佛教空前興盛的時代,但皇室卻偏愛密宗

唐朝為什麼既推崇佛教又盛行道教?

11樓:足壽足著

感覺你說錯了,應該是推崇道教,盛行佛教。

推崇道教,主要是唐朝的皇帝姓李,為了提高自己的門戶,所以自認為老子(李耳)的後代。好像是在唐高祖是就把道教地位抬的很高。並且在唐太宗時期,更是提出道教放在佛教之前。

例如如果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一起出行,和尚要讓道士先行。到了唐高宗時期,更是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時期又是追封一些尊號。

其實這樣提升道教老子的地位,就是為了說明他們李唐皇室也一樣高貴。

至於佛教,在唐朝盛行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彰顯當時唐朝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懷。唐朝前期很自信,一直不鄙視外來的東西,即便是宗教。

在玄奘取經歸唐後,唐太宗曾經親自迎接,可見其胸襟之廣。而且再看景教(當時的**教),不是也被唐太宗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寺廟嗎?那時候,我想唐太宗的思想應該是道教在前,其他並舉。

沒有說偏袒佛教。

佛教在唐代風行的第二個原因其實要歸結於武則天。武則天非常信佛教。而且作為一個女人想到皇帝,這在中原思想和很多宗教學派裡邊都是不可能或者大不敬的。

只有當時的佛教,有提出彌勒可以轉世為女子的思想。武則天提升佛教地位,藉助這個宗教力量,大肆宣揚,自己是彌勒轉世。這樣的話,她身為女子做皇帝好像也合乎天命。

甚至在她這個時期,她提出讓佛教為先,道教變成了第二。如果再有和尚和道士一起出行,和之前說的例子相反,這次道士要讓著和尚了。直到唐玄宗時期,才又改了過來。

之後還有武宗滅佛事件,這個事件其實不單單是因為唐武宗自己通道教,而是佛教當時對社會的腐蝕程度太大了。因為,佛教相比道教更容易吸收信徒,再加上他們佔有大量良田,飼養極多假和尚,一直不用繳納任何稅。所以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一大蛀蟲。

甚至早在睿宗時期,就有「天下財富,佛佔其半」的說法。可見其對社會的危害。即便是今天佛教大師們,說起武宗滅佛也認為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總的來看,我認為在唐中前期,這樣及推崇道教又盛行佛教,其實都不過是為政治服務罷了。在後來,也不少唐朝皇帝有的信佛有的通道,這些更多是個人信仰。

純屬個人意見,不見得完全正確。

12樓:綠寶石洋行

因為儒釋道三教都是以不同方式勸人為善的宗教,針對不同的有緣人,大唐是盛世,有明君,自然為了百姓的福祉全都推崇了。

13樓:家長心理學普及者

道教在中國是早就盛行的,一直都是古代帝王所推崇的,所以在唐朝道教盛行已經是發展的結果了。佛教呢因為唐太宗的信服在唐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禮遇。所以兩教並行。

14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是一個文化相當開放的朝代,雖然唐朝推崇佛教,但是唐朝也出現過滅佛事件。其實唐僧西行取經,更本不是唐太宗送他去的,而是他自己偷跑出去的,就和現在的偷渡差不多。

15樓:手機使用者

本身是盛行佛教,但是古代人打仗喜歡玩出師有名,所以就打著道教的旗號開搞

16樓:匿名使用者

推崇道教,主要是唐朝的皇帝姓李,為了提高自己的門戶,所以自認為老子(李耳)的後代。好像是在唐高祖是就把道教地位抬的很高。並且在唐太宗時期,更是提出道教放在佛教之前。

例如如果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一起出行,和尚要讓道士先行。到了唐高宗時期,更是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時期又是追封一些尊號。

其實這樣提升道教老子的地位,就是為了說明他們李唐皇室也一樣高貴。

17樓:笨笨阿木先生

道教在唐朝被尊.首先是沾了老子李耳的光.因為唐是李姓江山.

再就是大唐初始氣度龐大,文化空前發展.宗教包容性也不僅限於佛道.**教也在那時被皇家請進國門,只是**教小家子氣不成氣候罷了.

樓上雲飛龍師兄.個人認為佛教並非教人行善.所謂無善亦無惡.要是我們佛**也把佛教理解成行善法門,佛祖西來意當埋沒在我們手中.阿彌陀佛.

18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這恰恰是唐朝強盛的原因所在。廣博的胸懷可以容納一切。

南無阿彌陀佛!

19樓:紫電青霜雲飛龍

李家王朝姓李,所以推崇老子李耳的道教

因為唐朝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又繁榮,所以,對學術的發展就奠定了良好基礎佛教是既包括形而上的本體論的哲學,也包括形而下的生活哲學,還包括文學,醫學,科技,自然等的學術思想,所以研究的人就很多,可惜,現在研究的少了啊

達爾文的進化論說,人是猿變得,我沒覺得

猿可是猴子,猩猩的祖先,到現在仍然是猴子和猩猩,相比之下,佛教說,人是光音天(外星來客)下來的天人後裔,倒是更可信

馬克思的絕對唯物論冷冰冰的,可人是感情動物!

有時,宗教也是挺可愛的,它總是教人向善,人人都信佛的話,世界幾乎可以沒有戰爭了

持戒可以修身,六度可以助人,利人利己,你說好不好呢所以我信佛,阿彌陀佛!

為什麼道教是唐朝國教,而《西遊記》中李世民興師動眾派遣唐僧西天取經,還貶低道教宣揚佛教思想? 10

2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西遊記》是**不是史實,而且是明朝人寫的。真實歷史中唐僧是偷渡出國的,回國時在境外給李世民寫信,得到允許才回來的。

21樓:匿名使用者

西遊記早在吳承恩之前就有好幾個版本但大框架都是佛教的吳承恩只是收集整理統一完善了各版本

最早的善本里 孫悟空是個淫猴

你讓小吳子 推翻了全部重來 嗎

22樓:匿名使用者

西遊記也有可能是用捧殺的方法貶低佛教的,比如以前大家看了電視劇都非常討厭唐僧,尤其三打白骨精那次,而唐僧在著作中又屬於佛的主角。另外大家都喜歡孫悟空,而孫悟空來自道教的師承。我感覺《濟公遊記》才是真正宣揚佛教思想。

個人見解,請指教,謝謝!

23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事實上,雖然核心點是一致的,但佛教確實比道教說得更透徹,所以作者這麼寫無可厚非,並不是說當時主什麼宗教,大家就都要認可

道教三清指的是什麼,道教的三清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來歷?

巴掌說法 道教三清指的是道教中最高的神,三清神靈,三清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在道觀的神像位置擺放中,太清道德天尊居左,手持太極圖或陰陽扇,象徵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 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象徵著世界的原始狀態 上清靈寶天尊居右,手持玉如意,象徵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

為什麼說唐朝是中國最繁華的時期,唐朝為什麼是中國的鼎盛時期

夢中丨笑醒 實際上北宋才是中國最繁華的時期。為什麼說唐朝是中國最繁華的時期?唐朝為什麼是中國的鼎盛時期 政治上 國家統一,政局相對穩定,統治政策得到調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製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舉制的創立和完善,從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證了這種政治格局的穩定,貞觀之治是這種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開元盛世達到鼎...

為什麼他們說接吻是甜的

屬豬的機器 戀愛就是這樣的 在耍朋友的時候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填的 想接吻這樣浪漫的事情當然是 甜的 哦 你沒被喜歡的人接吻過當然不知道其中的 甜 是啥意義了,小朋友。 白月蘭 有幾種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性就是 其中一方可能吃了糖果所以他們才覺得甜!的二個可能性就是 他們所說的甜不是吃出來的甜而是從心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