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建築藝術的演變

時間 2021-05-07 19:59:53

1樓:匿名使用者

自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至南北朝末期約一千餘年,木構架體系已基本形成,直櫺窗、人字拱等已廣泛使用,建築型制上出現了廡殿、懸山、折線式歇山、攢尖、囤頂等五種基本形式。這期間秦漢的大一統為不同地域建築交流提供了條件,魏晉南北朝同西域的頻繁交往以及佛教傳入又對建築產生了重大影響。此時園林建築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敦煌、雲崗、龍門、天龍山、響堂山、西霞山等佛寺實質上成了全民性的大園林及遊樂區

總結魏晉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美術的發展變化

2樓:李支韋

與西方繪畫一樣,中國畫最先成熟的是人物畫,而工筆人物又是人物畫的原始形態。以工整細緻,線條優美為特點。我在4年學習過程中,對工筆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工筆人物畫。

中國工筆人物畫,歷經了千年的發展,隨著朝代的更失以及統治階級文化取向,政治需要的變化而幾經沉浮,但在今天看來,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所具有的文化品格是獨特而又成熟的。雖然每個時代工筆人物畫表現出來的具體風格面貌各有不同且不可重複(因為每個時代的文化背景不可重複),但幾千年來的民族傳統及世代相傳的老莊哲學儒家思想幾乎成為歷代工筆畫家的作品標籤。縱覽歷代工筆人物畫作品其表現出來的文化內涵的統一性在世界藝術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這也是我鍾愛工筆人物畫的理由之一。永恆卻不失時代,在沉浮幻化的世界中以獨特而不失自我的方式描繪著畫者的喜怒哀樂。象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美麗又讓人心曠神怡。

就發展而論,現代工筆人物畫迎來了自元代落寞以來的又一次復甦。其方式方法表現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這與一個時代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全球一體化,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給現代工筆人物畫無論是在創作手法上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無疑是注入了大量的生命力。

現代工筆人物畫不斷走向成熟,並面向了人民,回到了生活中,以獨特而又成熟的面貌描繪著當代的人文風景。畫者得以在創作題材,手法,心靈等各個方面的解脫,在對工筆人物畫的創作上可盡心而作,表達自我。也正因如此,在思想上才能更近一步接近或者說才能更貼切的表達中國五千年來的文化思想,傳統的審美。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建築興盛,有哪三種建築形態

3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時,政治動盪,戰爭頻繁,民眾生活日益貧苦,佛教以其博大的解脫之道而得到廣泛流傳,並以空象之意盛行於世,佛教進入興盛時期。此間佛教建築有:四合院式寺廟、佛塔、佛殿這三種建築形態為主體。

自印度及大月氏來中國傳教僧人甚多,同時其建築藝術亦隨之傳入,此期中國佛教建築主要以印度及犍陀羅藝術為範本。就石窟來說,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都是在這一時期修築的。就佛塔來說,在《魏書·釋老志》中曾提到:

「自洛中構白馬寺,盛飾佛圖,畫跡甚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鑔」說明當時盛行以塔為中心,周圍環繞著僧房的佛寺佈局方式即是印度佛寺常用的方式。此時不僅多層樓閣式塔普遍應用,而且仿效印度天祠建築的密簷式塔也出現了。敦煌、雲岡早期洞窟的佛像雕刻造型多具隆鼻細目長耳豐頤的特徵,帶有犍陀羅藝術風格。

總之,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在傳統建築工藝基礎上,大量吸收和模仿外來佛教建築藝術的時期。

我家附近有座九華山佛教寺廟,平時香客不斷,香火旺盛,我自己也會隨家人一起去那裡禮佛,很是一種享受的生活,也很愜意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印度的佛教寺院建築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精舍式,一種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寺院建築,設有佛殿、佛塔、僧舍、園林等;支提式是指依山開鑿的石窟,現存最早的古印度佛教石窟是巴拉巴爾石窟群。這兩種形式的佛教建築,都隨著佛教的漢傳,傳入了我國漢地,精舍式建築逐漸演變為我國的塔廟,支提式則演變為石窟寺。

從一座寺廟內部本身而言,建築物除主殿、副殿、僧舍(堂)、佔地面積大的還有相關的樓閣(鐘樓鼓樓、藏經樓等)外,還有塔剎、經幢、石燈等。 日本寺廟通常與園林結合,有很優美的景觀(水景、花園植被等),中國寺廟一般不太注重園林園藝。

5樓:匿名使用者

佛塔四合院式寺廟佛殿

對照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美術,談談隋唐佛教美術的特點 要詳細的

6樓:苗興豔

在佛教初萌的魏晉南北朝,佛教美術集中體現於佛教石窟藝術之中。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早中期的壁畫題材多為佛本生故事。畫面構圖簡潔明快、類似鐵線描勾勒的輪廓嚴謹而生動,畫面中人物多為半裸。畫面色彩豐富,人物肌膚部分的渲染富有質感和體積感,所用顏色以藍、白、綠、赭、灰等為主調,圖中配以散花裝飾,十分精彩。

這些繪畫風格被成為「龜茲風格」。

北朝時期的敦煌壁畫壁畫,以佛本生故事為主。常見的有屍毗王本生、須達那本生等故事,宣揚自我犧牲、拯救生靈以修成正果的佛教思想。

敦煌254窟北魏壁畫表現的是薩埵那太子本生故事。表現手法是用細勁線條勾勒輪廓並用色彩暈染,用赭紅色加散花圖案裝飾襯底,具有明顯的「龜茲風格」。但為適應信徒的欣賞習慣,又以本土民族的語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濃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敦煌249窟顯示了西魏時期的壁畫成就。壁畫繪於窟頂,採用中國的傳統神話與佛教神祉合併的形式,畫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獸等,還有帝釋天妃乘坐龍鳳駕的雲車。用筆不多,卻生動感人。

其中雲車的造型與《洛神賦圖卷》中的造型很有幾分相似之處。

雲岡石窟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曇曜五窟規模巨集偉,主佛造型頂天立地,面相豐滿方圓,凹眼隆鼻,薄嘴脣,後背有華麗的頂光和背光,直達窟頂**,氣勢壯觀肅穆。第二時期佛像開始變得慈祥和悅,服飾也變化為寬大的冕服。

菩薩和供養天的形象活潑嫵媚。造像題材逐漸豐富。第三期多為小型創作,多瘦骨清像的佛像造型,含蓄的微笑表現了對顯示的關愛。

北魏時期龍門石窟最巨集偉的石窟是賓陽洞。賓陽洞的雕鑿有著完美、周密的設計計劃,所以佈局特別嚴謹、整體。正壁有五尊雕像,正中為本尊說法雕像,相貌豐滿,微露笑意,給人以一種親切之感,階梯似的厚重衣紋餘留著雲岡石窟造像的風格。

菩薩和**們分列兩側。地面刻出走道和蓮花圖案裝飾,洞外兩側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現金剛力士,力士身軀肌腱骨堅,眉目挺怒,氣勢威武,所謂「怒目金剛」是也。這是較早運用誇張的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莫高窟的佛像和菩薩彩塑,都是以背部緊貼壁面,有的甚至是近似於高浮雕,手臂不管作任何動作還不能完全離開身軀,這種特徵表明,此時的工匠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和發揮泥塑的獨特表現效能,只是沿襲石雕的特徵。因此動作不夠舒展、自然。另外,在中心柱的四面還有「影塑」的飛天、供養人以及千佛的陪襯形象。

敦煌彩塑與石窟壁畫風貌一致,鮮豔燦爛,形成了一個整體輝煌的畫卷。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建築藝術的演變

7樓:無言少年

看看龍門石窟,晉朝的好像!佛教藝術隨著時代的不同而在不斷的變化,逐漸從印度風格向中土文化轉變。再者,佛教藝術很大方面受到當時政治因素的影響,比如那些佛像的原型,都是當時帝王的外貌特徵,也就是說佛就是天子,天子就是佛教的主神!

南北朝時期佛教,雕塑與壁畫簡介,論魏晉南北朝與佛教藝術的關係

暴走 灰太狼 佛教有較大的發展,已形成眾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創始於陳 隋之際,創始人智 君源源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每逢時衰世亂,人心頹喪的結果,不是傾向現實,追求奢靡的生活,便是逃避現實,追慕高遠的境界。我們試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中國,由於政治局勢的動盪不安,導致社會風氣的頹喪...

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政治的特徵,魏晉南北朝貴族政治特徵,元朝地方行政體制的特點以及什麼原因造成了元代地方行政區劃的混亂局面

夜雨朝下 1 自來曹魏設立九品中正制後自,逐漸形成家族式的門閥制度現象,九品中正製成為士族把持選舉,操縱政治的工具,由此而形成了以後的門閥政治。極大地影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國家政權被幾個大的門閥家族所左右,如東晉的謝氏,王氏等 2 元朝地方行政體制廢除了郡縣的地方行政區劃,改行行省制度。3 混...

魏晉南北朝包括哪些朝,魏晉南北朝分為幾部分 具體時間是什麼

所謂的 魏晉南北朝 它是幾個朝代統稱的複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我們不妨就先從 魏晉南北朝 一詞開始,魏 指的是三國裡的曹魏。由於曹魏受漢室禪讓,在三國時代及後世被肯定為中原王朝,而 蜀 吳 兩國為該時代的附屬割據王國,所以 魏 為正統,可以稱為 魏朝 而 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