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

時間 2021-08-30 10:45:05

1樓:殭屍傑克伯爵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有了顯著進步。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繼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數學、農學、地理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冶煉技術、醫學等許多方面又多有創新。

數學是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圓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數學發展最顯著的成就。很早以前,人們就認識了「周三徑一」,即圓周率為3。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知道那太不精確了。

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為計算圓周率和其他相關問題建立起相當嚴密的理論和完善的演算法。劉徽所運用的初步的極限概念和直曲轉化思想,非常可貴。祖沖之則更進一步精確推算了圓周率,求出圓周率的值在3.

141 592 6和3.141 592 7兩個數值之間,並提出其約率22/7和密率355/113,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無人超越。他還著有《綴術》,並在天文曆法、機械製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農學成就當首推《齊民要術》。自古以來,我國就以農業為主要生產部門,農業很發達。據《漢書·藝文志》記錄,西漢以前共有九種農書。

《勝之書》是西漢農書,但已散佚,就靠一些農政書籍尤其是《齊民要術》的引文,人們才能知其殘句。《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農書。賈思勰的這部著作集中、系統、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農學成就,尤其是總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生產經驗。

賈思勰治學嚴謹,「採捃(jùn,摘取)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最終寫成這部農學的科學著作。

地理學也是我國古代深得重視的學科。西漢時期,人們已能繪製精確的地圖。東漢時,桑欽著《水經》。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晉裴秀、北魏酈道元都是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地理學家。裴秀繪製了《禹貢地域圖》,「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他對歷史地理認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貢地域圖·序》中,他還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項原則,即著名的「製圖六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是中國古代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水經》記載了137條河流,《水經注》補入一千多條,文字也擴充了幾十倍,內容涉及面更廣,其內容遠遠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經地域的歷史變遷、經濟狀況、自然景觀等諸多方面,而且文筆生動流暢。

劉徽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劉徽,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曹魏末年,他撰成《九章算術注》9卷,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割圓術。《九章算術》說:

「周三徑一」,即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劉徽認為這太不精確,指出「周三徑一」不是圓周率,而是圓內接正六邊形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劉徽發現圓內接多邊形的邊數無限增加時,多邊形周長就無限逼近圓的周長,從而創立割圓術,他說:

「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劉徽從圓內接正六邊形算起,相繼算出正十二邊形、正二十四邊形,直至正九十六邊形的邊長,求出正一百九十二邊形的面積,得出圓周率為3�14的結論。後來,他又計算出圓內接正三千零七十二邊形的面積,得到了更精確的圓周率,即圓周率為3�14159。

劉徽運用了初步的極限概念,並提出了割圓術,這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

據《隋書·律曆志》記載:「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疏舛。自劉歆、張衡、劉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設新率,未臻折衷。

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過剩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朒nǜ。朒數,不足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

約率,圓徑七,週二十二。又設開差冪,開差立,兼以正圓參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

所著之書,名為《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

祖沖之精確推算圓周率的成果比歐洲早近一千年

祖沖之(429—500),推算出圓周率的過剩近似值為3.1415927,不足近似值為3.1415926。

直到15世紀前期,中亞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把它打破。他求出了小數點後16位的圓周率精確數值;16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也突破了這個由祖沖之創造的紀錄。他們都比祖沖之晚了一千年左右。

祖沖之還用分數來表示圓周率,密率為355/113,約率為22/7。16世紀中期以後,德國數學家奧托(或譯作鄂圖、渥脫)、荷蘭數學家安託尼茲,才先後分別求得密率,西方數學界還把密率稱為「安託尼茲率」,其實他比祖沖之要晚一千一百年。因此,有人提出應把「安託尼茲率」稱為「祖率」,這個榮譽應當屬於中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

裴秀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原則

裴秀在《禹貢地域圖·序》中說:「製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也。

有影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遠近之差;有分率而無準望,雖得之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準望而無道里,則施之於山海隔絕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無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失準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參而考之。然遠近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道里;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雖有峻山巨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

準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遠近,無所隱其形也。」人們稱他提出的六項製圖原理為「製圖六體」。

葛洪 葛洪(284—364),晉朝著名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年青時曾因鎮壓農民起義,賜爵關內侯。後做道士,曾到羅浮山煉丹。

所著《抱朴子》,內篇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外篇述「人間得失,人間臧否」。其中,內篇的《金丹篇》對煉丹法有明確記載。英國人、科技史權威李約瑟說:

中國煉丹術是「整個化學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即使不是唯一最重要的根源)」。葛洪還著有《肘後救卒方》,提出了預防接種疫苗的方法,並最早對天花、***等傳染病作了記載。

法顯 法顯(約337—約422),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旅行家、翻譯家、僧人。本姓龔,平陽武陽(今山西襄垣)人。他是我國僧人西行取經的先行者。

後秦弘始元年(公元399)從長安出發向西,涉流沙,越蔥嶺,歷盡艱險,終於到達天竺(今印度半島),取得《摩訶僧詆律》《方等涅經》等佛教經典,並學會梵文、梵語,還到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又得到了一些經籍。此後,法顯乘附商人大舶歸國,途中遇暴風,飄流到了耶婆提國(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他在當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再轉乘別的商船去廣州。

不料途中又遇大風,大船任風隨流,船上水盡糧絕。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這艘商船漂流到達青州長廣郡牢山(今山東青島市嶗山)南岸。歸國後,法顯南下建康,在道場寺與佛馱跋陀合譯佛教經籍。

他還記述旅行見聞,撰成《佛國記》。法顯對中外文化交流與中國佛學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有刪減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 魏國 馬均 改進 翻車技術

簡要敘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3樓:言之午

魏晉南北朝時期,科學技術有了顯著進步。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繼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數學、農學、地理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冶煉技術、醫學等許多方面又多有創新。

數學是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圓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數學發展最顯著的成就。很早以前,人們就認識了「周三徑一」,即圓周率為3。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知道那太不精確了。

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為計算圓周率和其他相關問題建立起相當嚴密的理論和完善的演算法。劉徽所運用的初步的極限概念和直曲轉化思想,非常可貴。祖沖之則更進一步精確推算了圓周率,求出圓周率的值在3.

141 592 6和3.141 592 7兩個數值之間,並提出其約率22/7和密率355/113,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無人超越。他還著有《綴術》,並在天文曆法、機械製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農學成就當首推《齊民要術》。自古以來,我國就以農業為主要生產部門,農業很發達。據《漢書·藝文志》記錄,西漢以前共有九種農書。

《勝之書》是西漢農書,但已散佚,就靠一些農政書籍尤其是《齊民要術》的引文,人們才能知其殘句。《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農書。賈思勰的這部著作集中、系統、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農學成就,尤其是總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生產經驗。

賈思勰治學嚴謹,「採捃(jùn,摘取)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最終寫成這部農學的科學著作。

地理學也是我國古代深得重視的學科。西漢時期,人們已能繪製精確的地圖。東漢時,桑欽著《水經》。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晉裴秀、北魏酈道元都是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地理學家。裴秀繪製了《禹貢地域圖》,「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他對歷史地理認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貢地域圖·序》中,他還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項原則,即著名的「製圖六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是中國古代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水經》記載了137條河流,《水經注》補入一千多條,文字也擴充了幾十倍,內容涉及面更廣,其內容遠遠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經地域的歷史變遷、經濟狀況、自然景觀等諸多方面,而且文筆生動流暢。

劉徽提出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劉徽,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曹魏末年,他撰成《九章算術注》9卷,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割圓術。《九章算術》說:

「周三徑一」,即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劉徽認為這太不精確,指出「周三徑一」不是圓周率,而是圓內接正六邊形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劉徽發現圓內接多邊形的邊數無限增加時,多邊形周長就無限逼近圓的周長,從而創立割圓術,他說:

「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劉徽從圓內接正六邊形算起,相繼算出正十二邊形、正二十四邊形,直至正九十六邊形的邊長,求出正一百九十二邊形的面積,得出圓周率為3

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政治的特徵,魏晉南北朝貴族政治特徵,元朝地方行政體制的特點以及什麼原因造成了元代地方行政區劃的混亂局面

夜雨朝下 1 自來曹魏設立九品中正制後自,逐漸形成家族式的門閥制度現象,九品中正製成為士族把持選舉,操縱政治的工具,由此而形成了以後的門閥政治。極大地影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國家政權被幾個大的門閥家族所左右,如東晉的謝氏,王氏等 2 元朝地方行政體制廢除了郡縣的地方行政區劃,改行行省制度。3 混...

南北朝時期佛教,雕塑與壁畫簡介,論魏晉南北朝與佛教藝術的關係

暴走 灰太狼 佛教有較大的發展,已形成眾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創始於陳 隋之際,創始人智 君源源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每逢時衰世亂,人心頹喪的結果,不是傾向現實,追求奢靡的生活,便是逃避現實,追慕高遠的境界。我們試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中國,由於政治局勢的動盪不安,導致社會風氣的頹喪...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制度

為近南北朝時期,這個制度你在某方面也還是特別多的,我覺得還是可以的。魏晉時期世族家庭教育的特點是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門閥士族都十分重視子弟的啟蒙教育,主要表現為重視蒙學讀物 注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首先是啟蒙課本。這一時期的蒙學教育仍以儒家經典為主,儒學忠孝仁義思想仍得到魏晉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