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往往有宗教色彩,其中。我國佛像畫的始祖是

時間 2021-07-09 17:52:11

1樓:

漢明帝 僧人帶來佛經佛像

之後才有佛像畫

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2樓:

呵呵,我剛好複習到古代史了:

我國佛像畫的始祖是曹不興,他是吳國人,善畫人物、龍、

虎及馬。他見到古印度傳來的佛像,便從事摹寫。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著名的畫家及繪畫理論

4樓:匿名使用者

繪畫藝術成就

①魏晉南北朝的繪畫,往往帶有宗教色彩.

②三國時的曹不興是我國佛像畫的始祖.

③東晉顧愷之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特點

5樓:陽朝梅景

1.科學技術進步

2.道教、佛教傳播與反佛

3.承上啟下的文學

4.大放光彩的藝術

6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東漢晚期政治敗壞,局勢混亂。曹操與諸葛亮採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來恢復社會秩序。曹操提倡信賞必罰,主張法治。

提出「用人唯才」的觀念打破以門第或名教的標準。諸葛亮也提倡法治觀念,入蜀後修明法制,執法公平。提出「治國之要,務在舉賢」的主張以任才適用。

他也重視軍法,如街亭之戰馬謖違反軍令而被斬,他也自貶三等。漢末魏初的名法思想為此後魏晉玄學思潮提供了基礎,使名士基於政治黑暗將焦點由名法的具體問題轉向玄學的抽象思辨。

經學方面,漢末鄭玄之經學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晉之世,王肅繼承父學而注經,其對經學的見解與鄭玄不同,遂有鄭、王兩派互相駁難。曹魏末年,司馬氏篡魏為晉。

當時政治黑暗,知識份子之思想趨向反動、消沉而無出路。傾向曹氏者多是失勢士子,採取清談方式批評政治,主張自然。傾向司馬氏者,則主張維持名教,使儒家作風漸起分化。

因晉武帝為王肅外孫,遂被立為官學,一時黜鄭申王,使王學成為宗主。

-------------------

由於東晉統治者安於江南,不以恢復中原為意,門閥大族致力於南方的莊園經營。北方大族及大量漢族人口遷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與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自曹魏以來,中國的文學發展一直處於大步前進的時期,其中以東晉年間的文人最為著名。

東晉出現了山水詩人謝靈運、田園詩人陶淵明等人,他們對舊體詩作出改革,為將來隋、唐的詩文盛世創造了前提條件。在社會生產上,北方的手工業技術與南方的技術相互融合,使東晉的手工業水平比西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農民和土著農民辛勤勞動,開闢南方廣大的山澤荒野,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促進了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

南北朝的文學藝術更是有所發展,隨著山水詩的出現,長期以來的以表現人物為主的繪畫傳統開始轉變,山水景色也成為繪畫的內容。 南朝還有不少以人物畫著稱的畫家,也有人在團扇上畫 出「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的山水。南齊謝赫撰著了 研究繪畫理論的《古畫品錄》,而他所總結的「六法」,已 不僅限於人物畫,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南朝書法也名家輩出。王羲之後裔、由陳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寫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跡。而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的作品都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

7樓:雲暮歌

文化分廣義的文化和狹義的文化,我在這裡就預設是狹義的文化,也就是精神層面的文化了。

三國魏晉時期,在精英思想方面,西漢中後期以來儒學被神化的地位逐漸下降,因為天下大亂導致了人們對於儒家秩序的懷疑。所以名法、道玄,甚至佛教在不斷興起。魏晉玄學一直是那個時代思想上發展最大的特點,玄學不是單純的道家思想,而是一種融合了儒道基本概念的思辨性的思想理論,後期又和佛教的思想不斷融合,促進,共同發展。

基本上就是討論一些問題,比如有和無,名教和自然,生和死,這一系列的比較本源性的問題。中國傳統對於這些問題並不給予多少的關注,到了魏晉時期,才大大發展。

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的倫理正式融入了國家的運作。兩漢重儒學,但是在法律、社會管理等層面,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秦朝,有強烈的法家傾向,這個在東漢中後期得到轉變,真正的制度上的變化則要到三國魏晉。魏律裡首先出現了以倫理入法的情況,這一直髮展就是唐律疏議中的「十惡」和「八議」。

而且曹魏出現了「九品官人法」,將品德放在了選拔人才最主要的地位(漢代的孝廉科也是重德的,但是這並不是漢代**入士的主要途徑,特別在西漢,**入士途徑非常多,大多數還是才能為主)。而自社會層面,開始鼓勵大家族聚居,而不是西漢那樣打擊豪強,強迫遷居。在家庭層面,大家族普遍注重家禮,婚姻狀況成為判斷一個家族是否為禮法之家很重要的依據。

而且在家學之中喪服禮也成為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文化融合方面,魏晉南北朝由於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入主中原,所以民族融合不斷加強。這個趨勢一直延續到隋唐帝國,在**、舞蹈、壁畫等藝術形式中大染胡風。南方和山越等民族的融合也加快了腳步。

在器物的製造,和飲食文化的變遷上面,民族融合的影響也非常顯著。

在文學創作方面,北方受遊牧民族影響,變得很豪放。但是北朝的文學不佔主流。主要還是南方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文風格。

一方面語言崇尚簡潔清新,富有玄理,這就開始了魏晉玄言詩,這個和玄學思想的大發展顯然有關。另一方面則繼承了兩漢以來的華麗文風,但是由鋪陳的漢大賦,變成了注重表現個人情感的小賦。這個在詩歌上就逐漸發展為南朝的宮體詩,辭藻華麗,內容**。

魏晉南朝的文學是貴族化傾向很濃的,基本上典故輩出,思緒渺遠,完全不是一般人能玩的。這也和那個時代士族和庶民懸隔的時代背景有關。士族能夠依靠血統,平流進取坐至公卿,而平民沒有意外則永遠沉淪下僚。

在文學等藝術層面,士族精英化的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但這些都是士族內部的沙龍,圈子越來越小。大傳統和小傳統隔絕的結果,就是南朝的精英文化賞心悅目,卻已經沒有了生命力,就像七層琉璃寶塔,炫目但是易碎……

8樓:萊弗月子會所

個人覺得是兩點吧。

一是頹廢,二是融合。

漢民族的文化日益頹廢。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文化日益融合。

頹廢與融合的另一個結果是佛教的廣泛傳播。

一直到南朝梁的時候,侯景之亂,江南士族盡死,傳統漢文化可以說是頹廢到了盡頭。

與此同時,史說界有一個說法叫「衣冠在北」,當時的文化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少數民族佔領的中原地區了。少數民族開始被漢化,漢化的同時又參雜了佛教的文化和少數民族傳統的文化。

從這時候起,佛教開始廣泛影響中國和中國的民眾,並且從此以後,越是亂世,佛教就越昌盛。

中國「人吃人的光榮傳統」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並且在後世被發揚光大。

——————————————————

ps。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有力量的文化人。從曹操以後,一代比一代頹廢。

開始是士大夫頹廢,後來連老百姓也頹廢了。男人也擦胭抹粉,無病呻吟,顧影自憐了。

直到亡國滅種,也未曾開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

9樓:匿名使用者

就主要體現在詩歌創作方面。代表作家有「三曹」、「建安七子」、蔡琰、左思、陶淵明、「大小謝」,另外還有「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和嵇康等。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自覺的突出標誌是:

(1)學術思想的多元化及以老莊為主體的玄學的風行,帶來了文人思想觀念的解放和個體人格精神的自覺,使文學從經學的附庸地位中掙脫出來,走向了廣闊的天地。道家哲學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學自覺的最基本的思想源泉。

(2)文學創作的文學性。在文學的創作心態中,淡化了文學的政治傾向和社會的功利目的性,強化了文學的本體性和文學的審美趨向。文學創作開始趨向於個性化和風格的多樣化。

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學,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風格、形式,都顯示了多姿多彩的特點。

(3)文學自覺最顯著的標誌是文學理論的自覺。而理論的自覺,又是在人的自覺和創作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這一時期湧現出了眾多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著作,就是這種理論自覺的產物。

在文學本體論、創作論、體裁論、風格論等諸多方面,都有卓著的建樹,又促進了文學創作的自覺和繁榮。

10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志人志怪**,如《世說新語》《搜神記》

雕塑: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繪畫: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等畫家,一方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漢畫的技藝和風格,一方面又受到了來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繪畫表現手法的影響,在繪畫理論和表現手段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

**舞蹈:蘭陵王破陣舞~

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政治的特徵,魏晉南北朝貴族政治特徵,元朝地方行政體制的特點以及什麼原因造成了元代地方行政區劃的混亂局面

夜雨朝下 1 自來曹魏設立九品中正制後自,逐漸形成家族式的門閥制度現象,九品中正製成為士族把持選舉,操縱政治的工具,由此而形成了以後的門閥政治。極大地影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國家政權被幾個大的門閥家族所左右,如東晉的謝氏,王氏等 2 元朝地方行政體制廢除了郡縣的地方行政區劃,改行行省制度。3 混...

魏晉南北朝的教育制度,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有什麼新變化

幕暮 南朝歷宋 齊 樑 陳,前後約170年,北朝至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訟元386年 至北周靜帝大定元年訟元581年 約200年。這時期學校教育總的特徵和趨向是,南朝呈現出多樣化,北朝表現為規範化。一 南朝教育制度的多樣化 南朝宋建國60年間注意恢復和發展官學教育,宋武帝有感於戰爭使學校荒廢,曾於永初三...

南北朝時期佛教,雕塑與壁畫簡介,論魏晉南北朝與佛教藝術的關係

暴走 灰太狼 佛教有較大的發展,已形成眾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創始於陳 隋之際,創始人智 君源源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每逢時衰世亂,人心頹喪的結果,不是傾向現實,追求奢靡的生活,便是逃避現實,追慕高遠的境界。我們試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中國,由於政治局勢的動盪不安,導致社會風氣的頹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