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主要事蹟和對他的評價,求《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評價和故事。

時間 2021-05-07 20:00:27

1樓:離落蒾薍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樓:匿名使用者

簡短點就用4個字蓋棺論定:折而不撓

意思:經常遭遇挫折,但是永不氣餒,頑強奮鬥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傅斡: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張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巨集而有大略。

人物評價

[編輯本段]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元:「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

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張鬆:「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幹:「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巨集而有大略。」

張鬆:「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

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諸葛亮上表劉禪:「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

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

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國君王。

東漢靈帝末年,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臺。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公元二零八年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

奪取漢中擊退曹操後,劉備於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為漢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時曹丕已於去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位,時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備於是於成都武擔之南即皇帝位,年號章武。次年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二二三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諡號昭烈帝,後人尊稱稱劉備為先主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事蹟參考三國志 我個人對他地評價是他是個把哭運用的最活地一位高人 哭出了半壁江山

5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託孤,三顧茅廬

都挺有名的

可以看 文言文讀本 哦~~~

求《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評價和故事。

6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佔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曹操行事殘暴,時常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

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7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代表著仁義,占人和!

呂布死後趙雲、關羽、張飛當屬絕世猛將!這些人都甘心為劉備而死,這說明劉備這個人他很注重人心。劉備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逃亡,也就是說他一直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但是他有一群對他死忠的兄弟和部下,對他不離不棄!

諸葛亮絕世牛人,心高氣傲不也被劉三備感動的一沓糊塗了嗎?如果劉備在現代絕對能拿個奧斯卡小金人!有很多他的故事代表詞語:

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8樓:匿名使用者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對劉備說,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劉備一生主要事蹟

9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出生於沒落的漢朝皇室世家,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論輩分是漢獻帝的族叔。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劉備集團的力量相對較弱,又無穩定的根據地,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境地。曾經一度寄居大軍閥曹操、袁紹、劉表之下。但劉備為人的品質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處均深受禮遇和尊敬。

188年,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地方武裝,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史料記載他:「數有戰功」、「有武勇」。戰爭結束後,劉備建立了其軍事集團的正規武裝力量,任職東漢王朝的平原相(縣令)。

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呂布攻佔後改任豫州牧。

207年,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任軍師。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佔荊州、聯孫吳、退曹兵、入四川。

221年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成為三國時期的其中一國。先後娶妻甘氏、麋氏、孫氏和吳氏。子劉禪繼位。

223年,在為關羽報仇而發動的對吳戰爭中失敗,退兵回到蜀國。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病逝,諡號為「昭烈」。劉備在中國有兩個墳墓。

一個是成都市武侯祠內的「惠陵」;另一處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曹操的主要事蹟,曹操的主要事蹟及文學事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 呂布 劉表 馬超 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 烏桓 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 興修水利 獎勵農桑 重視手工業 安置流亡人口 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 經濟出現轉機。建安十八年,...

莎士比亞的生平簡介和主要事蹟,魯迅的主要事蹟以及生平簡介

一 生平簡介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 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 蘇珊娜 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 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

袁隆平的簡要事蹟,袁隆平的主要事蹟

海夏侯青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他使譏餓的中國人有了飯吃,他不僅僅屬於中國,世界人民都受益,從此不打餓肚子了。袁隆平的主要事蹟 腦動力tv頻道 我個人認為袁隆平的貢獻是很大的,要理解一個人的貢獻,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為如今很多習以為常的思想觀念,在當時卻需要突破很大阻力才能實現,在這一點上,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