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涅槃是什麼樣的境界,佛涅槃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

時間 2021-05-07 20:00:31

1樓:匿名使用者

涅盤翻譯成中文為不生不滅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無涅盤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則,就叫做涅盤,涅盤翻譯過來叫做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這一顆心,智慧的心,解脫的心,來面對這個世間,什麼叫做不生不滅呢?意思就是任何的東西增加,也沒感覺增加,任何的東西減少,也不計較減少,因為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沒有實體可得,簡單講涅盤就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增也沒有增相,減也沒有減相,也沒有什麼是跟非,也無所謂的對跟錯,簡單講涅盤就是不落入對立,完成了絕對的智慧。絕對就是絕對,就像虛空可以包容一切,這就是我們修學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顆智慧的心,過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的生活,換句話說用一顆像虛空那麼大的胸量來過著我們每一分每一秒的現象界生活。

這個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進入了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那我們慢慢就瞭解涅盤的心是什麼,就是我們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個原則一個領域,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眾生都佛性,到最後都要進入涅盤,但是有因緣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較早成熟,沒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經過百萬劫。所以看個人的因緣,看個人的福報,不過啊用一點點智慧的心,涅盤的心在生活當中,總是可以過很快樂的日子,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生滅增減,是非對立相

統統沒有,化作絕對的智慧,絕對的包容,那麼人絕對的包容就無諍,社會絕對的包容就不會戰爭,國家跟國家絕對的包容就沒有爭戰。那麼人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果一個人懂得涅盤的心,不管他走到那裡都是那麼的忍辱,那麼的平和,那麼的安詳,包括他晚上睡覺都不作惡夢。這是佛**要積極追求的就是涅盤的智慧心,菩提心。

佛 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若離開涅盤思想,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只能稱之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奧義。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盤為死亡,此乃嚴重之誤解。倘能如其所言,則死亡又為另一生命之開端,豈非生死未了?眾生長嬰輪迴之苦,乃受業力所牽,作主不得。

唯有佛陀為究竟死亡,以其死即不得再生,不生則不滅,蓋已打破無始無明,徹見本來面目,此允稱為佛教是可貴之處。

凡人皆貪生畏死,因世間他事,皆有解決之道,唯獨死亡,無可商量。聖者超脫物外,於現實生活中,即是不生不滅之涅盤妙心,所謂:不染六塵名**;不生妄想名涅盤。

心外見法,名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盤。生死與涅盤本無距離,只在當下一念間。若體悟本性,生死、涅盤皆不可得。

吾人但不造生死業,即得大涅盤;若求大涅盤,即造生死業。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盤。

2樓:匿名使用者

佛、薄伽梵者,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 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

安忍莊嚴,福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 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師,諸 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盤城者之商主。

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 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 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

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 眾暴流。妙智圓滿;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盤,住真實際 。安住遍現一切有情之地。

是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

更不是什麼三頭六臂,飛天潛地鬼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佛是宇宙最偉大的聖者。

他具有無量的福,無量的神通,而得大自在者。為九界的大導師,人天的師表。不是管什麼,執掌什麼權力-管天管地的神。

凡有管什麼,執掌什麼天地大權者,都必有煩惱,都未超三界未了生死的凡夫。都不能自在,是故佛不是神。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八解脫……簡述如下:

三身:法身-遍滿虛空,無所不在,感而隨通-隨時隨地,大悟則證**身,小悟證小法身。報身-無量福、無量德、無量神通。

十方世界來去自在,無煩惱無一切痛苦。應身-投胎轉世的肉身。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為說法度眾生而應世的。四智:成所作事智-凡欲作利益眾生的事,度眾生的事。

事事能成就的智慧。妙觀察智-觀察世間一切事事物物,皆正知正見,超人而徹底的明白,無邪知邪見。平等性智-觀一切眾生平等,不分彼此高低-皆有佛性,皆能成佛。

大圓鏡智-一切慈悲、智慧、德行、福報神通都圓滿,如大圓鏡的智慧。五眼:肉眼-見前不見後,見光不見暗,見近不見遠。

閤眼、死眼都不能見。天眼-能見前後、光暗、遠近的事情。有遠見的眼光謂天眼。

法眼-能見宇宙萬有事事物物之法。一切事物因因果果。能利用事事物物的方法。

慧眼-能判斷事事物物的是非善惡邪正真假,事事物物的因果,修行的方法。佛眼-能見宇宙一切萬物的因果,十方世界眾生的生死來去因果、宇宙真理。六通:

天眼通-佛能見天上天下十方世界的一切事物。神有其福報道行的深淺而定。天耳通-佛能聽十方世界一切聲音。

欲聽即聽,不欲即無。神有遠近。神足通-佛能到十方世界飛遊自在。

神由各各的福報而有其範圍。他心通-佛能知一切眾生的心裡,智識的高低,根機的勝劣而應機說法。宿命通-佛能知眾生過去宿世的因緣果報,命運好惡。

六道輪迴之事。漏盡通-超三界,離開六道輪迴生死,生死自如,無一切煩惱,無業障謂漏盡。 佛為什麼有這些智德呢?

不是天生自然的。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過去累生累世,無量劫修來的。

釋迦牟尼佛,雖是二千五百餘年前,出生於印度,修行而成佛。但過去生已累劫修來。佛經有「本生談」說明,佛過去生、累生累世、積功累德的故事。

十方世界不論過去成佛的、或現在欲成佛的、未來欲成佛的,都必須具有此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才能成佛。也才稱得是佛。否則自高自大,謂我是某佛降世、某佛化身、肉身成佛,皆是妖言惑眾。

末法時代藉佛名譽而邪法惑人,營利人名利者比比皆是,是故不論信佛、或欲學佛者必須先了知佛是什麼?有人說,我們聽說,欲學佛欲成佛很容易。依您這樣說,即不太容易了?

認真的說,世間欲吃一頓飯,欲生存生活都須出力出汗,都須很多的努力,欲成家立業,欲成就一個事業,都須很多的努力,而且經過很多的波折,才有一個事業基礎,成佛是那麼容易的事嗎?不過,譽如讀一年書有一年的智識學問,學佛一年有一年的德行,而漸漸近於佛道就是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重生。有了前事的記憶,以後的生活將如魚得水

佛涅槃和唯物主義者眼中的死亡有什麼區別?都是無意識界?

4樓:若往

涅槃是一來個描述的角度。

涅,源是不生

槃,bai是不滅。

是佛從自性du本zhi來的角度來觀察,得出的結論dao。

一切萬法,不生不滅。

不生,就是從來沒有真實生出,自然也就不會真實消滅。

就像做夢,夢裡的事物,並沒有真正的發生和消滅。

整個過程,只有心體真實。

只是心識的自娛自樂。

一切眾生,都是因為用心習慣不同而成為不同種類的生命因用心習慣不同而變現不同境界的世界

我們如果按照佛的經驗和指導,也可以認識和體會本來涅槃的視角。

5樓:匿名使用者

涅槃之無意識是證入產生生命意識的根源,離意識形態表象,但不是斷滅空見。唯物主義之死亡無意識是入斷滅見。

6樓:海印放光

佛教的涅槃,只是肉體死亡,清淨智慧的本心進入到無有煩惱的永恆狀態,這種狀態並非無意識。《妙法蓮華經》中記載,多寶佛,已經涅槃很久了,但在釋迦牟尼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多寶佛特意出來讚歎。

7樓:匿名使用者

涅槃超越了意識的範疇。

都是無意識(實際是一個超越了意識,一個是失去了意識),但境界不一樣。比如說 看到沒有和沒有看到 雖然結果表現是一樣的,但層次是很不同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涅槃是境界。外道涅槃是跟死亡差不多。

涅槃經那麼厚一本經。就是介紹涅槃。

9樓:仙人

有本質不同,

bai死亡是指生命功能消

du失(不是形體消zhi失)(重點dao在功能消版失,只剩殼子)涅槃權 是指只剩下不生不滅的本體 (法身 本源 不是靈魂 )佛不論是否有肉身,法身恆在,肉體消失後之餘法身,的情況叫涅槃(重點在只有法身本源 )

10樓:舒心

佛教的涅槃是不生不滅之意。而且是特指的真心不生不滅。和唯物主義,和死亡都扯不上邊。

11樓:孔曉鎖

沒有區別,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12樓:善潔菩薩

涅槃是重生,唯物死亡是結束生命

星雲法師:人涅槃之後的境界怎麼樣?

13樓:凡塵丶鑞駔

4.大涅槃-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來的法身。勝鬘經中說;「法身即如來大般涅槃的體」,大涅槃是諸佛的法界,是諸佛甚深的禪定,也就是常樂我淨的境界。

《法華經》裡面也有一段闡釋解說:「惟如來證大菩提,究竟圓滿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說過了上面四種涅槃的層次後,我還要順帶講說一下唯識家所講說的四種涅槃。

這四種涅槃是: 1.自性清淨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雖然會受外在的影響而有汙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淨不變的,具有無數無量的微妙功德,可以無聲無滅,澄明虛空,一覽無遺。

這個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萬物眾生平等共有的,與一切法不一不異,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證得這個清淨自性。 2.有餘依涅槃-與前面所說的有餘依涅槃相同,這時真如已脫離煩惱障,雖然還有微苦所依未滅,但是種種煩惱都已經了斷,不再受眾苦交迫了。

3.無餘依涅槃-能出離生死輪迴苦海,煩惱既斷,餘依亦滅,所有微苦皆已離盡,和前面講的「無餘依涅槃」相同。 4.

無住涅槃-如前面的「大涅槃」一般,此時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而應化世間,圓融無礙。因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會貪著於涅槃境界的安樂,而能觀照眾生疾苦,倒駕慈航,常為眾生的依怙。有了真實的般若智慧,必然不會沾滯於生死輪迴的空假,而能覺知諸法的虛妄,引導迷津,常為眾生的明燈。

經上說:「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能夠證悟無住涅槃,就能悲智雙運、染淨俱超。

好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一樣,包容一切而不自以為包容,擁有一切而不自以為擁有,這種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薩不住一法而善運一切法的涅槃妙境。

請問「佛」都有什麼樣的名稱啊,請問「佛」都有什麼樣的名稱啊???

摘自 大乘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 1 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 2 如來 3 應供 4 等正覺 5 明行足 6 善逝 7 世間解 8 無上士 9 調御丈夫 10 天人師 11 佛 12 世尊 13 在世教授 14 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解 佛告訴阿難 過去無量不...

佛是怎樣的境界,高人解答,佛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如來 是佛的十號之一,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我個人理解是 如來 是 好像來過 的意思!絕大部分人對於佛的理解也是停留在 好像 這個層面,混混沌沌,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明。放之四海,我們對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所以啊,絕大部分人存在於混沌之中,而佛凌駕於混沌之上,是真知之道!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統統是...

佛戒指戴法,佛戒指都有什麼樣的

8萬4千法門 如果戒指上有佛菩薩像或 千萬不要佩戴,非常不恭敬,特別是一個佛菩薩頭,報應在地獄。佛菩薩像要恭敬誠心供奉,不能隨意佩戴。下面有類似問題的開示。不可以,有非常大的過失 衣服是用來遮體取暖的,而佛菩薩及經咒是要恭敬頂戴的,世尊說過 末世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將文字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