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關羽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的對比

時間 2021-05-07 20:00:55

1樓:楚之逸人

這個題目好大啊!用它來寫一篇學術**都行了。

簡單來說吧,我認為《三國志》是歷史學術專著,力求真實,講究實錄:所以在這裡面,關羽是一個人;《演義》是通俗文學讀物,力求精彩,講究吸引人:所以在這裡面,關羽是一個神。

《三國志》為了追求真實性,一些難以確定的史料便只能捨棄不用;《演義》為了追求故事性,一些符合大眾口味的資料便是物盡其用。——所以《三國志》裡的關羽沒有《演義》裡的關羽形象飽滿,但這並不能怪陳壽,這是文章性質的限制。

作為通俗文學讀物的《演義》,更容易受到民間文化的影響。所以深受老百姓和中下層封建知識分子喜愛的關羽也被民間拔高了,完美化,神化,甚至妖魔化了。歷史上的關羽是武勇的,在《演義》中上升成了神勇;歷史上的關羽是忠心的,在《演義》中上升成了忠義;但是,他投降曹操的事實被文飾了,他「衝冠一怒為紅顏」(想搶秦宜祿的老婆作老婆,見曹操捷足先登,恨不得馬上宰了曹阿瞞)的韻事被塗抹了。

他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物,完全沒有一點世人的七情六慾。而《演義》的創作者,修改者和接受者,似乎也都力求統一這一認識。

《演義》中的關羽,是一個被改造的很完全的關羽。他被老百姓改造,又被中下層封建知識分子改造,還被社會隱藏勢力者改造,最後被封建統治者改造。他的封號也是從「侯」到「王」,由「王」到「伏魔大帝」——《演義》中的關羽,跟《三國志》中那個真實的失敗的關羽,已有了很大的差別。

但是,《演義》中的關羽更吸引人也是事實,因為他被民間改造過,更貼近民間,他的形象更豐滿,更容易被民間接受,從而更形成了中國開始是自下而上,後來是自上而下的「關羽文化」。

2樓:校遠北水

三國演義裡的關羽是個義薄雲天的人,什麼過五關斬六將,去投奔大哥之類的,其實在三國志裡沒有這麼誇張。他是忠於大哥,但他也無條件投降過曹操。

3樓:想起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

最簡單 《三國志》中關羽剛愎自用 驕傲

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就相對完美些了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4樓:520娟

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他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

關羽,河東解良人。在與劉備結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屬於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勇冠三軍、萬人敵……這些都說明亡命之徒的特點,比如許楮、臧霸等人都屬於此類。

但是關羽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區別於張飛等人的是他還治《春秋》。所以不管當時的人還是後世的人,都認為他是比張飛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個檔次的。所以劉備可以把荊州交給他打理。

建安十七年,諸葛亮帶張飛、趙雲進川,很不放心的把荊州交給關羽。在劉備看來,關羽是隆中戰略計劃中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當時似乎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人選。

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在赤壁之戰前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關羽精甲水軍萬人,劉崎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這支原本劉表手下精銳的荊州水軍正是關羽鎮守荊州的主力軍。關於荊州的戰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這一性格特點,關羽的另一特點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劉備得孔明之後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如果說當時關羽瞧不起剛剛二十出頭剛出茅廬的小子還是正常的話,那麼後來要於馬孟起單挑就太不識大體、自負、不能容物了。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

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完全是一個爭勇鬥狠的一介武夫,不識大體,諸葛亮的一封信還要遍示賓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虛榮!諸葛亮的這封信雖然緩解了暫時的矛盾,但是助長了雲長的驕、傲之氣。

建安二十四年,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

果然、劉備將黃忠列為無虎上將引起了雲長的憤怒大丈夫誓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拜。此時關羽針對的並非是黃忠,矛頭指向的已經是劉備了。此次幸虧費詩的善言,不然劉備真不知道如何**階了。

此時雲長已經如此難控制,劉禪代位之後又如何駕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國歷史上來看,此時劉備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

量淺,胸無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傷。比起司馬懿坦然受婦人服,關羽的心理素質極差。孫權給兒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還說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這樣傷人的話。

後關羽圍樊城,讓孫權出兵相助,孫權卻使敕使莫速進。關羽極其憤怒下說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這樣的話,「洛子」是對江東人極大的侮辱,還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將移師東吳。

看看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心中雖痛罵韓信,但是嘴上還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此外看關羽北伐,糜芳、傅士仁**軍糧,有時不能及時到達,關羽宣稱還,當治之;再看看劉邦,在外面辛苦作戰,還不停的給後方的蕭何封官,兩下比較,治《春秋》的關羽比起市井無賴劉邦來實在太遜。

陸遜的一封信竟然讓關羽心花怒放,撤去後防重兵。這充分說明了他只是一個淺碟子,實在淺的很。

在用人方面,關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這些後方重鎮以及**軍需的重任交給素來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敗!大軍解圍撤退,反擊江陵之日,情勢和當初彭城落入劉邦之手,項羽敵前撤退反擊彭城一樣,項羽一舉擊潰劉邦的部隊,關羽復仇之師卻邊走邊散,這是怎麼樣的統帥?當年孫權給吳下阿蒙開出的看書單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稱的關羽應該感到臉紅(有可能是臉紅了)。

關羽的自負,不僅斷送了自己,還斷送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計劃。由於他個人的衝動無謀,使全盤戰略計劃成為虛話。

關羽性格的最大悲劇是自戀,而這種自戀,較之呂布又有不同。呂布的自戀來自於自負,來自於對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無敵的信念。而關羽的自戀則是一種強烈得近乎**的自戀,這種自戀的**不是自信,卻是自卑,或者說由於到達了自戀的頂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謂「剛極易折,物極必反」。

關羽的性格其實有很多,譬如義薄雲天,譬如有情有義,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剛愎自用,譬如……陳壽《三國志》對關羽有一個相當精闢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言雖一句,卻大有深意,充分體現了關羽的這種自卑的自戀。

「善待卒伍」,是因為從行伍兵卒到三軍統領,地位差距足以道計,絕對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加以善待,於己無損,反可博「體恤士卒」美名。而「驕於士大夫」,則是因為面對真正的士大夫,極易勾起自身作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為終關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風雅,所以他留長鬍子;所以他處處要顯示與眾不同;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手捧一本《春秋》,雖然從未見他從《春秋》之中悟出什麼;所以當諸葛亮誇他「髯之絕倫逸群」時會「省書大悅」甚至「以示賓客」,惟恐天下不知。

這種需要依靠他人評價來找到信心的心態,充分反映了關羽「附庸風雅」的嚴重底氣不足。

西方文學家說過:「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的時間。」或許事實上不用三代,但是與本人從小的家庭教養和環境卻是密不可分的,關羽在《演義》中賣棗,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實在不具備成為士大夫的條件,也絕對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內涵,所以當真正面對士大夫的風流雅緻時,關羽的這種附庸風雅就很容易看破。

欲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緒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逆反,以驕相待,處處顯示我比你強,我不恥你。而關羽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將自卑隱藏得極好而自戀發揮到了極至,因而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輝形象。但是最終,關羽還是因為這種「自戀而又自卑」性格下「驕於士大夫」的表現而導致最終身亡。

首先,他拒絕了與孫權的聯姻。與孫權聯姻本事上上之策,關羽亦非愚人,不會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為關羽平生最恨,或者說最嫉妒的就是孫權。孫權本亦應是一介武夫,卻仰仗父兄基業,竟成一方霸主,且儼然以風流雅士自居,這對關羽內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這種心理的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動兵攻曹。因為自戀到自卑,關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這種事業不是上陣打打殺殺的砍幾個敵將,而應當是「威震華夏」,於是他意氣風發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驕待」的士大夫卻眾心不從,於是關羽就走了麥城,然後死掉。

關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悲劇一生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自戀和自卑,惟使後人嘆息。

5樓:寂寞的頑石很好

關羽這個人非常忠義,重感情,但是關羽過於驕傲自大!所以才有了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

6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好的性格特點是他很忠義就講義氣,很忠心也比較好學,但人總有兩面的嗎,他的缺點就是比較孤傲就有點自以為是。

7樓:金米豆粿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性格的特點就是忠和義。

8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絕非亡命之徒,其為人忠肝義膽;其勇武力敵萬軍,單刀赴會;其智略兵圍樊城,水淹七軍;其魄力統帥三軍,談笑刮骨.然其為人太傲!!"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然後手起刀落,一招搞定;還有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也正是傲,不僅斷送了自己,還斷送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

9樓:槍炮與玫瑰失蹤

關羽是仁和義的化身,忠誠,勇猛

10樓:匿名使用者

好的性格是義,怪的性格是自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科學技術高峰時段播出時間週一就開始對:這些:這?在這個

12樓:匿名使用者

忠誠(被後世尊重的主要原因)、自負(失敗的原因)、量小(自恃資格老,先後打壓諸葛亮和黃忠)。

13樓:哥是貧民

忠義,狂傲,剛愎自用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三國演義》與《三國志》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 是歷史演義 的經典之作。該 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 劉備 孫權為首的魏 蜀 吳三個政治 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 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以...

三國志中的劉備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的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奉孝乃立足之本 既然是區別 就該把劉備這哭哭啼啼 優柔寡斷的性格給平反了,歷史上的劉備也有韜略武功的 博望坡之戰 是劉備指揮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陸遜評價劉備驕縱輕狂這個不假,劉備依仗自己是老人物 不顧各方勸阻 執意要滅吳為關羽報仇 禮賢下士是真的,而和諸葛亮的關係不像演義裡如魚得水。用敬而遠之更加貼切...

舉出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兩個不同故事

三國演義 是根據 三國志 寫的。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 丙辰雜記 提到演義時說 七分實三分虛 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 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澄清 三國志 以對諸葛亮 關羽 劉備傳統正面人物進行再評價,胡適 魯迅等革新派學者也帶頭從釋 三國演義 而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