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劉備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的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04 18:01:14

1樓:奉孝乃立足之本

既然是區別 就該把劉備這哭哭啼啼 優柔寡斷的性格給平反了,歷史上的劉備也有韜略武功的 博望坡之戰 ,是劉備指揮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陸遜評價劉備驕縱輕狂這個不假, 劉備依仗自己是老人物 ,不顧各方勸阻 ,執意要滅吳為關羽報仇 。禮賢下士是真的,而和諸葛亮的關係不像演義裡如魚得水。用敬而遠之更加貼切,這就是劉備不好分析的地方。

為什麼對人都很客氣卻不重用,說明劉備也有好惡,喜歡龐統徐庶法正。喜歡軍事人才,討厭內政人才。。。。?

2樓:老王談人文

三國志說的比較中肯,把他當普通的人來講;三國演義裡把劉備說成聖人了。

3樓:全速單機迷

都是仁君,帶領著蜀漢復興,對不下都十分鐘愛,希望幫到你,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人稱三國演義有三絕,指的是曹操的奸,諸葛亮的智、關羽的義,我認為應當再加三絕,劉備的仁、呂布的勇、趙雲的全(唯一沒有缺點的人)。

轉入正題,三國志中的劉備是一位“梟雄”,白手起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實現鼎足而立的大英雄,三國演義想塑造他的仁,但過猶不及,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如寫劉安殺妻烹肉給劉備一章、劉備摔阿斗一章,給人的感覺就是假、虛偽。還有就是為了襯托諸葛亮之流,寫了過多劉備哭的事例,讓人覺得“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新三國》雖有諸多不是,這一點上把劉備塑造的很成功,梟雄就應該是在長江邊被逼得走投無路時,掣劍在手,振臂一呼和曹操拼命。新三國中的劉備應該是真實的劉備,有仁、有義、有勇、有謀,當然還有點奸,有點偽。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的劉備

5樓:匿名使用者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

劉備說出那話也很正常,道理人人都懂,做不做又是一回事了

6樓:90過招

**是以現實為原型 只不過為了提倡忠君愛國把劉備身上的仁義誇大了 當然 總的來說 劉備是有勇有謀的一代梟雄

7樓:江南周盤

三國志裡面的劉備也是仁義君子,這個是不用懷疑的,只不過三國演義老是表現他哭的情節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是什麼?

8樓:放逐孤單

兩者區別如下:

1:類別不同:《三國志》是紀實的史書,而《三國演義》是杜撰的**。

2:作者不一樣:《三國志》作者是西晉的陳壽,《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

3:創作時間不同:《三國志》創作於公元280-290年,《三國演義》創作於明初洪武年間。

兩者好看與否,如從文學性說的話《三國演義》好看,如你要了解史實,那就《三國志》好看。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志》全書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其作者是西晉陳壽,《三國志》的評價很高,被評為二十四史中最好的“前四史之一”,但由於《三國志》是陳壽個人編撰,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史料不足,所以也有人評價它記錄過於簡陋。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作者是羅貫中。該書是根據三國時期的史實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的優秀歷史**。它的內容豐富多彩,為讀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認識價值。

故事遠起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結民間傳說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9樓:super小怪獸

《三國志》是中國二十五史中的一部,記載了由東漢末年一直到西晉統一中國期間的歷史,是一部正史。而《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長篇章回歷史**。《三國志》 的作者是陳壽,這位陳壽曾在晉朝做官的時候,就私自撰寫三國的歷史,一共是六十五卷,後來被合成為一部《三國志》。

在當時還有很多其他文人,也同時在撰寫三國曆史,但是隻有陳壽的版本取材謹慎,文筆簡潔,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據說曾經夏侯湛在看了陳壽撰寫的《三國志》之後,自嘆不如,便將自己所寫的《魏書》盡數毀去,號稱自己要封筆不再寫了。

《三國演義》的作者,目前很多學者都公認為就是明代作者羅貫中。羅貫中原名羅本,字貫中,是山西太原府祁縣人。而他的生平大多記載在他的朋友賈仲名所寫的《錄鬼簿續編》中,在這本書裡面,羅貫中是一個早年曾經有爭霸天下的雄心的人。

在元代末年,他曾投身於割據一方的張士誠麾下,做一名幕僚,後來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羅貫中自此隱居了起來。之後便開始蒐集隋唐以來,民間的所有三國故事與說書的版本。

明朝建立後,羅貫中在朝廷的默許下,撰寫了《三國演義》一書。後來《三國演義》又有清初文學家毛宗崗負責修正,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卷首詞,就是後來毛氏父子加上去的,這一句卷首詞可以說是整部書的點睛之筆。

由此可見,其實《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區別非常大,雖然**是以陳壽的原本和裴松之的註釋為主要取材物件,但是羅貫中卻把他一生沒有辦法完成的志向和抱負,都寫進了這本《三國演義》裡的英雄爭霸當中。所以《三國演義》是以劉備建立的蜀漢為正統,將其作為了故事的主線一步步推進。

在**的前半部分,主角是劉備、關羽、張飛等人,到了後期則是諸葛亮、姜維等人。而在正史裡的正面人物,篇幅較多的則是曹操和司馬懿等人,而這些人在**中全都成了反派角色,遠沒有《三國志》中描寫那麼多。至於東吳的孫氏父子,戲份在**中就更少了。

羅貫中還在《三國演義》中,摻雜了很多天命不可知的觀念。比如諸葛亮這個人雖然神鬼莫測,可最後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這似乎也是羅貫中對自己壯志未酬的一種影射。

10樓:我叫馬拉松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

二者的區別是:前者客觀的描述歷史,後者增加了演義的成分,增加了主觀的感**彩,比如將曹操刻畫為奸臣。

作為研究史學的人來說,應該看《三國志》,作為閱讀文學角度來說,《三國演義》比較好看。

真實的三國志三國曆史,和三國演義的主要區別在**?

11樓:恏乄亖

1、體裁不一樣,《三國志》是國別體正史,而《三國演義》是**。

2、如回果要學

歷史,當然要答讀《三國志》;如果是為了於消遣中獲取某些歷史知識,《三國演義》足已。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

拓展資料:《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202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三國演義》與《三國志》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 是歷史演義 的經典之作。該 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 劉備 孫權為首的魏 蜀 吳三個政治 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 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以...

三國志中的關羽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的對比

楚之逸人 這個題目好大啊!用它來寫一篇學術 都行了。簡單來說吧,我認為 三國志 是歷史學術專著,力求真實,講究實錄 所以在這裡面,關羽是一個人 演義 是通俗文學讀物,力求精彩,講究吸引人 所以在這裡面,關羽是一個神。三國志 為了追求真實性,一些難以確定的史料便只能捨棄不用 演義 為了追求故事性,一些...

舉出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兩個不同故事

三國演義 是根據 三國志 寫的。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 丙辰雜記 提到演義時說 七分實三分虛 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 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澄清 三國志 以對諸葛亮 關羽 劉備傳統正面人物進行再評價,胡適 魯迅等革新派學者也帶頭從釋 三國演義 而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