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作品有哪些,莊子的著作有哪些?

時間 2021-05-07 20:02:09

1樓:匿名使用者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姓莊,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子的作品有哪些?

2樓:黛妮

一、莊子的作品:

《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

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別,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盪,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

二、莊子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與孟子同時。戰國宋國蒙邑(河南省民權)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3樓:涼月奏丶

第二十節《莊子》作品選講教學目標分析《莊子·逍遙遊》的內容和寫作特點,以此為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莊子》的思想和藝術成就。

重點難點分析

本文的內容非常豐富,莊子圍繞逍遙遊的話題,發表了很多見解,而這些見解又大都通過寓言和人物對話表達出來,含義豐富。不同的人往往或產生不同的理解。應儘量結合原文去把握莊子的本意。

特別是對逍遙遊的理解,應從全文出發,全面準確地理解莊子的本意,不要侷限在文中某一具體事物和形象上。

教學內容《逍遙遊》原文作品分析一、《逍遙遊》的內容

1、有待和無待。

待是對客觀條件的依賴。莊子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大至大鵬,小至小鳥,都是有所待的。有待就有侷限,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只有莊子所追求的逍遙遊是「無所待而遊於遠窮」的。實際上這就是在精神上超越於現實,去體悟大道的存在。「天地之正,六氣之辯」都是指宇宙間的自然變化,也就是大道的作用。

大道的特徵是無限和永恆,只有大道是無所待的。在精神上忘懷一切,與代表永恆和無限的大道融為一體,體道的人就獲得了大道的品質,覺得自己就是無限和永恆的存在。這種感覺就是逍遙遊。

逍遙遊只是精神的自由,不是行動的自由。但有待與無待的觀點啟發人們去認識和克服自身的侷限性,努力進入更為自由的境界。

2、無功、無名、無己

這是一種忘懷一切的境界,是一種無所追求的人生態度。在莊子看來,它又是進入逍遙境界的途徑。莊子認為,一個人有所追求就會被所追求的東西束縛,會為此而付出代價,從而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為了自由,莊子主張超然物外,忘懷現實,甚至忘記自身。這種思想代表了隱士的生活態度,他們沒有更多的貪慾,也不願對現實有任何貢獻,只求在世上有個安身立命之處。這種人生態度在本質上是消極的,它和那些犧牲自己為民造福、為了理想和信念去奮鬥和獻身的思想行為不可同日而語。

但這種人生態度又是出於對現實的失望和無奈。

3、大智和小智

大智和小智的不同就在於生活範圍的不同引起的精神境界、思維視野的區別。文中提到的小動物生存的空間和時間都極為有限,它們的認識範圍和思維水平自然也就十分狹窄、低下。更可悲的是,這種小智使人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甚至拒絕真理。

蓬間小雀竟然認為自己是「飛之至也」而嘲笑大鵬。肩吾對連叔的話竟然「驚怖其言」。這種人在莊子看來無異於智力上的殘疾人。

莊子把這種狹隘的思想行為稱之為「成見」、「成心」,認為它妨礙了對大道的把握,限制了人的自由。要獲取精神的自由,就必須先從小智的束縛之下解放出來。

4、有用和無用

有用和無用表面上是在講人生態度,其實是講思維方式。如何看待事物的用,關鍵是採取什麼標準,站在什麼角度。惠施代表了思維僵化的人,他用一成不變的標準去判斷有用和無用,自然不能從多方面發現事物的價值。

實際上,走出僵化的思維模式,在人們的眼前就是一個無限廣闊和天地。另一方面,事物的價值又總是相對的,沒的一成不變的東西。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習慣的立場上去看待事物,評價是非。

宋國人自己喜歡好帽子,以為越國人也同樣喜歡,結果賠了血本。用一成不變的觀點去看問題,把自己的好惡強加於人,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小智,和自鳴得意而嘲笑大鵬的小鳥在本質上沒什麼兩樣。這樣的思維方式,豈能給人帶來真正的自由?

逍遙遊是精神的自由。讓思想衝破牢籠,解放閉塞的心靈,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逍遙遊》的藝術特點

2、文中巧妙靈活地運用了比喻和寓言,形象生動,寓意豐富而深刻。全文除中間點明主旨的幾句話外,全都是藉助於形象來說理。其中有比喻,有寓言,也有妙趣橫生的人物對話,這種對話也包含著寓意,具有寓言的性質。

作者對比喻、寓言的運用也極為自由靈活,有的是正面比喻,有的是反喻,有的是幾個譬喻層見疊出,有的是譬喻中套譬喻,故事中有故事。前人稱此文「文復生文,喻中夾喻,如春雲生起,層委疊屬,遂為垂天大觀。真古今橫絕之文也。

」(宣穎《南華經解》)

3、本文行文跌宕縱恣,大開大闔,揮灑自如,具有章法結構的變化之美。文章緊緊圍繞絕對自由這一中心,從不同角度論述,筆觸自由馳騁。各段落之間跳躍起落,似斷實連。

開頭突兀而來,經過層層轉折,反覆譬喻,方點出中心論點,使人恍然大悟,原來前面所說的一切都是鋪墊。結尾在與惠施的反覆論辯中,以無用之用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篇中忽而敘事,忽而引證,忽而議論。

以為斷而非斷,以為續而非續,以為復而非復。只見雲氣空濛往返紙上,頃刻之間,頓成異觀。(林雲銘《莊子因》)同步思考題1、什麼是逍遙遊?

4樓:金厥華起

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莊子的著作有哪些?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莊子的哲學思想源於老子學派,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天道自然無為」的世界觀。《大宗師》說:「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

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齊物論》說: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未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就是說,世界有它的沒有開始,有沒有開始的開始,世界的源頭是找不到、分不出來的,假如用「有」「無」來辯論,也是「沒有有和無」,以至連「沒有有和無」也沒有。因此,世界宇宙的本源是無名無形的、非物質的東西,超越了認識範圍,是不可言說的神祕的精神性的本體。

莊子都有哪些代表作品?

6樓:北京創典文化

莊子的學問非常淵博,對當時各派學術都有研究,並形成他自己的看法。他的代表作品有《莊子》,也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為莊子及其後學的著作集,其中的《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名篇,尤為後世傳誦。

莊子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7樓:黛妮

一、莊子的作品:

《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

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別,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盪,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

二、莊子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與孟子同時。戰國宋國蒙邑(河南省民權)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8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的代表作是《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

《莊子》亦稱《南華經》,約成書於先秦時期,道家經典著作之一。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 《莊子》而當時所流傳的,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

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哲學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9樓:

姓名: 莊子

又名: 莊周

性別: 男

生卒年: 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所屬文學時期: 先秦文學

歷史背景: 百家爭鳴

所屬流派: 諸子散文

代表作品: 莊子

同時期作家: 孔子 孟軻 荀況 韓非

作家研究: 莊子和范蠡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莊子 約前369-前286著名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家貧,曾借粟於監河候(官名),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

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

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

《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豐富。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曾說他的作品"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莊子的著作歷來註解極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等。

幫你在網上查到的

《莊子》裡面的成語,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貽笑大方,望洋興嘆,庖丁解牛,安知魚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標新立異,朝三暮四,無中生有,東施效顰 螳臂擋車,呆若木雞,枯魚之肆,盜亦有道,鵬程萬里 鵬程萬里,每況愈下,越俎代庖 御風而行,運斤成風 夏蟲朝菌,綽約多姿,塵垢秕穅,大而無當 斷髮文身,跳樑小醜 槁木死灰 沉魚落雁 存而不論 隨者唱喁 ...

雨果有哪些著作,雨果的作品有哪些

呂蕾 巴黎聖母院 悲慘世界 另外還有 詩 東方吟 秋葉集 黃昏之歌 靜觀集 歷代傳說 等,劇本 逍遙王 瑪麗蓉 德洛麥 呂克萊斯 波爾吉 瑪麗 都鐸爾 昂傑羅 衛戍官 呂伊 布拉斯 等,一個死囚的末日 笑面人 等。另外,他還寫有 文學與哲學雜論 論莎士比亞 行動與言論 見聞偶記 等 819年與長兄合...

亞里士多德的作品有哪些,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哪些?

漫閱科技 他的作品經過歷代 和學者們的整理編纂而彙集為 亞里士多德全集 20多卷,其中最主要的著作有 形而上學 工具篇 物理學 論靈魂 尼各馬可倫理學 政治學 詩學 等。 葉子 中文名 亞里士多德 外文名 aristot l s 國籍 古希臘 出生地 色雷斯 斯塔基拉 出生日期 公元前384年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