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習俗有哪些,謝謝,與春節有關的習俗

時間 2021-06-26 04:12:03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隆重的節日,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民間俗稱“過年”。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稱元辰,元日、元朔等。

顓頊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為元,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以農曆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以農曆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農曆初一為元旦;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又重新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這曆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2023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中國開始採用公曆,每年以公曆1月1日為新年元旦,這樣,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人們就只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不再稱元旦。

在民間,春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期間,我國各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雖說千里不同風,百年不同俗,但除了細節有異,全國各地的活動卻基本相同,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具體習慣有:

祭灶、掃塵、貼春聯,換門神,剪窗花,掛年畫,吃年夜飯,守歲迎年,燃放爆竹,拜天地,祭祖先,迎喜神,給壓歲錢,拜年,迎財神,以及眾多娛樂嬉戲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具體請參閱我的空間

與春節有關的習俗 5

3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王一鳴

春節風俗習慣

篇一:中國春節傳統習俗

中國春節傳統習俗

貼春聯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

”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除夕夜守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

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

4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1、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

2、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春節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3、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又稱“吃團圓飯”。除夕飲食習俗。因除夕年飯既有祝賀豐收、慶祝全家團圓之意,又有驅疫健身、圖吉納福之願望,故極有講究。

4、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閤家歡聚,迎接新年。

5、拜歲

拜歲,春節風俗之一,是指在歲首新年辭舊迎新之際,拜祭歲神(太歲)。拜歲是中華民族流傳至今最悠久的傳統風俗之一,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在歲首舉行祭祀儀式,迎新歲、祈年、接福。

5樓:匿名使用者

1、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2、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3、給壓歲錢。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春節的傳統民俗,與春節有關的習俗

az一寧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信仰 祭祀與家庭倫理是春節歷久彌新的精神核心,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有舞獅 飄色 耍龍 遊神 押舟 年例 逛廟會 逛花街 燒煙花,也有踩高蹺 跑...

春節有哪些習俗?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比較流行的習俗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按民間的說法 因 塵 與 陳 諧音,新春掃塵有 除陳布新 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 晦氣統統掃出門。2,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用麥芽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讓灶王爺上天別說壞話。3,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

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春節有哪些民間習俗

臘月初一,跳灶王,起源於古老的臘月驅鬼的活動,後發展為跳灶王,由乞丐來做,扮作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形象,挨家跳,一直持續到灶王爺 二十三 接近二十三還要賣灶柴,用松柏枝和棕青樹枝。臘八節,佛教稱為成道節,於古代的臘祭。後佛教傳入,合二為一,吃臘八粥,施粥揚益,北京最出名的是雍和官的臘八粥。醃臘八蒜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