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到一百歲叫什麼,古人從一歲到一百歲是怎麼稱呼的?(例 四十不惑)

時間 2021-07-05 06:40:05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2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弱冠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花甲)

七十古稀

古人從一歲到一百歲是怎麼稱呼的?(例:四十不惑)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4樓:子車飛鬆茂端

孩提幼兒時期

總角童年時期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花信女子24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喜壽77歲

米壽88歲

白壽99歲

耄耄80-90歲

期頤100歲

5樓:匿名使用者

女子15豆蔻 男子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耳順 60花甲 70古稀 80耄耋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中國古代把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一直到一百歲稱為什麼?

7樓:0914菜菜

10歲:

1.   幼學、幼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2.   外傅之年:兒童10歲。外傅是指古代貴族子弟至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

20歲:

1.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2.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3.      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4.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30歲1.    而立(而立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2.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4.     半老徐娘:女子30歲。

40歲1.   不惑(不惑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50歲1.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2.    半百:很好理解,一百歲的一半。

3.     知天命、知命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60歲1.   耳順、耳順之年:均指60歲。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2.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3.     花甲、花甲之年: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4.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對應的90歲為上壽。

5.      耆: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70歲1.    從心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

2.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3.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80歲1.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十歲。

2.    中壽:指80歲以上。

3.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90歲1.    上壽:九十為上壽,對應的60歲為下壽。

2.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100歲

1.    期頤、期頤之年:指百歲高壽。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

「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

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8樓:陶然載·紅豆

襁褓—— 不滿週歲 黃口——本指雛鳥,後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垂髫(tiáo)、始齔(chèn)——童年泛稱。

幼學——10歲 束髮——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6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十歲的年紀鮐背之年——90歲

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9樓:朝陽v花季

十歲以下稱黃口,男子二十稱弱冠,三十稱而立,四十稱不惑,五十稱知天命,六十稱花甲,七十稱古稀,八十至九十稱耄耋,一百稱期頤。當然還有其他稱法,如六十稱耳順等。

年滿一百歲叫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

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一歲年齡一歲人的下一句是什麼

悅大丫 一歲年齡一歲人,幾度春秋幾度心。出自南懷瑾老師自述 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個時辰,每一刻 每一秒都在衰老。莊子講得更徹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當你生出來的時候,就是死亡的開始,即生即死,隨時在生死。莊子講生命更有意思的一句話,我常引用的,就是 不亡以待盡...

一歲小孩抓鬮一般抓什麼,小孩一歲的時候抓鬮都抓什麼東西

錢 算盤 筆 尺 書 章 金銀首飾 吃的用的玩的樂的可以準備的全一些看個人家庭情況。據傳說賈寶玉的父親集人間百種物品讓他抓,他只抓了胭脂。我家寶寶抓的尺和首飾。小孩一歲的時候抓鬮都抓什麼東西 叫 抓週 象徵學問的書 象徵文人的筆 象徵財富的錢 象徵權力的印 象徵.你想他長大做什麼活成為什麼就拿一些象...

一歲寶寶飲食安排和量,一歲小孩,飲食如何安排?

1一歲寶寶飲食安排時間表。主食 穀類 軟飯 粥類等 麵食 麵條 面片 麵包 包子 饅頭 餃子 餛飩等 輔食 母乳 配方奶 白開水 水果汁 菜汁 菜湯 菜泥 碎菜末 肉湯 肉末 松 肝泥 動物血 豆製品 蒸全蛋 水果 磨牙食品 小點心 自制蛋糕等 飲食安排 6 00 母乳 牛奶或配方奶200ml,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