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解釋,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時間 2021-07-07 06:23:23

1樓:楚青夢

樂不思蜀: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

百步穿楊: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現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初出茅廬:,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諸葛亮有關。

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趙雲有關。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解釋

2樓:

1、抱恨終天

拼音是bào hèn zhōng tiān,意思是懷著極大的遺憾,一直到死。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

譯文:如今父母已經去世,會一輩子感到悲痛。

2、謀事在人

拼音是móu shì zài rén,意思是計劃安排事情是屬於人的能力範圍之內的。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回:「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譯文:孔明(諸葛亮)感嘆道:「謀劃事情在於人,但能不能還要看時運啊,不可強求!」

3、等閒之輩

拼音是děng xián zhī bèi,意思是無足輕重的尋常人。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

譯文:魏國有鄧艾,他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

4、初出茅廬

讀音是chū chū máo lú,意思是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譯文:兩軍對戰的時候選擇了火攻,談笑風聲中指揮著戰爭,說其指揮若定,嚇破了曹操的膽,這是出山的第一次勝戰。

5、寶刀未老

讀音是bǎo dāo wèi lǎo,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譯文:兩軍對峙,張郃便笑黃忠這麼老了還出來打。黃忠怒道:「小子欺負我年老,但我手中的寶刀可不老。」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3樓:匿名使用者

1、三足鼎立

成語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解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2、七擒七縱

成語拼音:qī qín qī zòng

成語解釋: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3、三顧茅廬

成語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語解釋: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4、得隴望蜀

成語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語解釋: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成語出處:《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5、舌戰群儒

成語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

成語解釋: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4樓:我是大角度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有:

1、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稱人才思敏捷。

出 處: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不成者行**。

2、三顧茅廬[ 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 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3、下筆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 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4、不出所料 [ bù chū suǒ liào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準確。

出 處:清·曾樸《孽海花》:「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後;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裡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5、不由分說 [ bù yóu fēn shuō ]由:聽從,順便;分說: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

出 處:元·武漢臣《生金閣》:「怎麼~;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

6、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出 處: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7、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 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炎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8、乘虛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乘:趁。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出 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籤》一二○:「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9、五內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像火燒的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出 處:清·李汝珍《鏡花緣》:「蹉跎日久;良策毫無;每念主上;不覺五內如焚。」

10、人生如寄[ rén shēng rú jì ]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

出 處: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三國演義的成語加解釋。。。求回答。。。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成語(帶解釋)、俗語、歇後語,越多越好

三國演義中的問題,三國演義問題及答案

老夫不發少年狂 1.曾和關羽 張飛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將為?呂布 2.黃巾賊程志遠為何人所殺?關羽 3.赤壁之戰中,誰獻策炸降曹操?闞澤 4.曹操因人進獻一吉祥物,搭建了一座巨臺,其名為?銅雀臺 5.洛神賦 中洛神是意指誰的妻子?曹丕 6.孔明病死在 五丈原 7.在作戰中,眼睛被流箭射中,說 父精母...

《三國演義》的問題,三國演義問題及答案

首先,請不要把 三國演義 寫成 三過演義 魯迅提到的情況確實在 三國演義 確實存在。例如 1 關於 欲顯劉備之長而似偽 典型的事例就是曹操大兵下江南,劉備攜荊州百姓逃難的例子。今天看來,我們很難相信劉備這種有圖謀天下之心的人能在關鍵時刻不惜命而照顧素不相識的百姓 當時割據統治者的本質很難做到這點 2...

三國演義試題,三國演義試題

1.請說出 三國演義中 至少三個與數字 三 有關的事件。三英戰呂布 三顧茅廬 三氣周瑜 2 三國演義 中有兩匹千里馬分別叫什麼?他們最終的主人是誰?赤兔 關羽 的盧 劉備 3 三國鼎立說的是那三國?各自的首領是誰?魏 曹丕 蜀 劉備 吳 孫權 4 諸葛亮借完東風后,是誰去江邊接的他?趙雲5 被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