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時間 2021-08-30 10:01:27

1樓:張美麗呵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錦囊妙計,恩怨分明,驕兵之計,養精蓄銳,虛虛實實,虎體熊腰,青山不老,以卵敵石。

錦囊妙計 [ jǐn náng miào jì ]

釋義:舊**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劉備)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釋義:對於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驕兵之計 [ jiāo bīng zhī jì ]

釋義: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孟達暗暗發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陣,現今退在關上。’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

養精蓄銳 [ yǎng jīng xù ruì ]

釋義: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虛虛實實 [ xū xū shí shí ]

釋義: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

2樓:可靠的未名小友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寶刀未老 趁虛而入 頓開茅塞 反戈一擊 橫衝直撞 抱恨終天

呼風喚雨 探囊取物 名不虛傳 危在旦夕 義不容辭 縱虎歸山 赤膊上陣 萬死不辭

步步為營 鼎足三分 舌戰群雄 錦囊妙計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

3樓:匿名使用者

虛虛實實、初出茅廬、舌戰群儒、錦囊妙計、驕兵之計等。

1、虛虛實實

【解釋】: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於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並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

【譯文】:難道沒有聽說兵法‘虛真假實’的研究?曹操雖然能用兵,這可以瞞過他了。

2、初出茅廬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譯文】:只需驚破曹操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3、舌戰群儒

【解釋】: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譯文】:諸葛亮駁倒很多讀書人。

4、錦囊妙計

【解釋】:舊**裡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譯文】:你保主公入吳,當領這三個錦囊。口袋裡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5、驕兵之計

【解釋】: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孟達暗暗發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陣,現今退在關上。’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

【譯文】:孟達暗暗發書,申報劉備,說黃忠連輸幾陣,現在退在關上。玄德慌忙問孔明。孔明說:這是老將驕兵的辦法。

出自《三國演義》的歇後語或成語有哪些?

走麥城出自三國演義中哪個故事,三國演義中,「敗走麥城」講的是歷史人物中誰的故事

是 三國演義 中的關羽 三國演義夜走麥城的故事 關羽父子敗亡的故事。三國演義 夜走麥城的故事 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苦肉計,夜走麥城,刮骨療毒分別是從哪個故事的?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交戰時使用 苦肉計,周瑜與曹操赤壁大戰時使用 夜走麥城,關雲長與東吳交戰時戰敗被俘。空城計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

出自《三國志》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三國志的成語 三國志裡的成語 案兵束甲 出自晉 陳壽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傲慢無禮 出自 三國志 吳志 三嗣主傳 裴松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 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 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愛人好士 出自晉 陳壽 三國志 蜀...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解釋,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楚青夢 樂不思蜀 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百步穿楊 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現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初出茅廬 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