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聞笛》全文漢字加拼音

時間 2021-08-01 11:45:58

1樓:

《yè shàng shòu jiàng chéng wén dí 》

《夜上受降城聞笛》

táng dài :lǐ yì

唐代:李益

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shòu jià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 。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ú zhī hé chù chuī lú guǎn ,yī yè zhēng rén jìn wàng xiāng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譯文: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處吹起淒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作者生平: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

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這首詩語言優美,節奏平緩,寓情於景,以景寫情,寫出了徵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詩意婉曲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2樓:霸天

“受降”的讀音是shòu xiáng。

1,《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唐初名將張仁願為了防禦突厥,在黃河以北築受降城,分東、中、西三城,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另有一種說法是,公元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2,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愁。

3樓:蒯讓寶靜

”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拼音是yè

shànɡ shòu

xiáng chénɡ

wéndí。

《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1、原文: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2、賞析: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

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後兩句則正面寫情。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

4樓:北仙閣

yè shànɡ shòu xiáng chénɡ wén dí夜上受降城聞笛

lǐ yì

李益huí lè fēnɡ qián shā sì xuě回樂峰前沙似雪,

shòu xiáng chénɡ wai yuè rú shuānɡ受降城外月如霜。

bù zhī hé chǔ chuí lú ɡuǎn不知何處吹蘆管,

yī yè zhēnɡ rén jìn wànɡ xiānɡ一夜徵人盡望鄉。

5樓:匿名使用者

huí lèbai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shòu jià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 。

bú zhī hé chù chuī lú guǎn ,yī yè zhēng rén jìn wàng xiāng

6樓:倫又菡

為什麼讀jiang四聲

7樓:馬啃菠蘿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夜上受降城聞笛描寫塞風景的句子,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邊塞荒寒淒冷的句子是

我社會是大哥 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看,但見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 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運用比...

《塞上聽吹笛》和《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古詩鑑賞

明月戀我心 比較兩首邊塞詩的思想感情 答案 高詩寫景,表現將士歸來 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 寫笛聲,表現盛唐豪情和些許懷鄉之情。李詩寫景,表現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寒 寫笛聲,表現懷鄉的迷惘和悲涼。 惠桂蘭紫香 前二句寫的是實景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

《夜上受降城聞笛》前兩句是如何運用比喻描繪大漠月色的

鄺倩闕代巧 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看,但見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 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運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