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聽吹笛》和《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古詩鑑賞

時間 2021-10-14 22:25:21

1樓:明月戀我心

)比較兩首邊塞詩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詩寫景,表現將士歸來、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寫笛聲,表現盛唐豪情和些許懷鄉之情。

李詩寫景,表現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寒;寫笛聲,表現懷鄉的迷惘和悲涼。

2樓:惠桂蘭紫香

前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淨」、「牧馬」等字面大有關係。

那大地解凍的春的訊息,牧馬晚歸的開廓的情景使人聯想到《過秦論》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則「牧馬還」三字似還含另一重意味,這就是胡馬北還,邊烽暫息,於是「雪淨」也有了幾分象徵危解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一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境裡,不知那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詩的三四句與「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其境界很動人。

三四句之妙不僅如此。將「梅花落」拆用,又構成一種虛景,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固然是寫聲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

而這虛景又恰與雪淨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竟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同時,它仍包含通感,即由聽曲而「心想形狀」的成分。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情調。不過,這種思鄉情緒並不低沉,這不但是為首句定下的樂觀開朗的基調所決定的,同時也有關乎盛唐氣象。詩人時在哥舒翰幕府,同時所作《登隴詩》雲:

「淺才登一命,孤劍通萬里。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己」,正是由於懷著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種豪情,筆下的詩方能感而不傷。

3樓:沃亭晚士嫣

你找的是這個吧!!

例:塞上聽吹笛

高適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1)比較兩首邊塞詩的思想感情:

答案:高詩寫景,表現將士歸來、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寫笛聲,表現盛唐豪情和些許懷鄉之情。李詩寫景,表現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寒;寫笛聲,表現懷鄉的迷惘和悲涼。

點撥: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脫離內容孤立分析,內容凸顯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對內容的比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水到渠成。(2)比較兩首詩的表現手法:

①煉字角度:高詩一個「滿」字,既寫牧馬時節梅花該落的合情合理,也漾溢「埋骨豈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隱含全體將士懷鄉的不傷之思。李詩的一個「盡」字,寫了將士懷鄉的無一例外和綿綿不盡的鄉愁。

②修辭角度:高詩妙用通感,將《梅花落》笛曲的聽覺轉化為梅花飄落的視覺,邊地無梅引發故鄉梅聯想。李詩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寫出邊塞環境的險惡和荒寒。

③情景角度:高詩寓情於景,和平寧謐和思鄉之情蘊於「雪淨」、「牧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詩寫景兼抒情,前三句寫景、寫聲,後一句抒情。

④技巧角度:高詩虛實結合、象徵暗示,「雪淨」寫春來,象徵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邊塞安靜,「牧馬」暗示胡馬北還和將士牧歸。「羌笛」暗示邊烽暫息的安閒;前兩句實寫表邊塞和平生活,後兩句虛寫抒將士心志。

李詩烘托鋪墊,「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環境艱險,襯托思鄉悲涼。點撥:對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無論哪一種分析都不能脫離詩句,手法的表現技巧在詩句之中,關鍵在於抒情。

除了比較不同之外,兩首詩還可以比較內容、技巧上的相同之處。答案:(1)徵人思鄉的主題相同。

(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樂聲傳情的表現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總之,題不一定多,但要精,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拓寬思維,深挖要點,學有所獲。

夜上受降城聞笛與塞上聽吹笛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夜上受降城聞笛

表現手法是渲染,以景結情,通過聞笛這一情景側面來表現

《塞上聽吹笛》古詩解釋《塞上聽吹笛》古詩怎麼解釋

5樓:阿拉蕾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而回.在蒼茫而又清澄的月夜裡,不知那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風傳笛曲,一夜之間飄滿關山.望採納

閱讀塞上聽吹笛雨夜上受降城聞笛兩首詩都是寫月夜聞笛感情基調有何不同

6樓:love爾le憶

兩首詩都表達了復徵人思鄉的感情。制(1分)高詩寫冰雪消融,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意境澄澈壯闊,感情哀而不傷(樂觀開朗);(1分)李詩寫月如秋霜,充滿寒意,夜風送來嗚咽的蘆笛聲,意境寒冷悽清(愁慘),感情悲涼哀怨。(1分)

高適的塞上聽吹笛與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異同

7樓:簫灑舞劍

高適的詩寫景,表現將士歸來、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

寫笛聲,表現盛唐豪情和些許懷鄉之情.

李益的詩寫景,表現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寒;

寫笛聲,表現懷鄉的迷惘和悲涼.

夜上受降城聞笛詩歌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

夜上受降城聞笛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

8樓:簫灑舞劍

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看,但見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上寫烽火臺前大漠如雪,下寫受降城外月色如霜,營造了一個荒涼、嚴寒、淒冷的環境,將邊地生活的孤苦展現出來,為下文表現徵人思鄉巧妙地設定了情境.

9樓:李佳聲

一一道來……一樣:一樣是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的意思、這種驫瞭解鬣鼺?️溷?

夜上受降城聞笛描寫塞風景的句子,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邊塞荒寒淒冷的句子是

我社會是大哥 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看,但見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 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運用比...

《夜上受降城聞笛》全文漢字加拼音

y sh ng sh u ji ng ch ng w n d 夜上受降城聞笛 t ng d i l y 唐代 李益 hu l f ng qi n sh s xu sh u ji ng ch ng w i yu r shu ng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b zh h ch chu l gu n...

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前兩句運用什麼手法來描寫景物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詞是 沙似雪 與 月如霜 抒發了邊防將士之鄉情。夜上受降城聞笛 前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簡要分析? 直到遇見你天蠍 夜上受降城聞笛 的前兩句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在這兩句詩中,將沙比作雪,將月比作霜。兩句詩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