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時候人名字中的「字」是什麼意思?什麼人才有字

時間 2021-08-11 17:24:57

1樓:

簡單說,字就是對名的解釋.比如岳飛的飛字,為鵬舉,就是大鵬在天上飛的意思.理論上都可以有字.另,亮為孔明,等.

2樓:我愛羅後邊的

古人的名多為官稱,一般長輩老師和官人才可稱其名,而且比較嚴肅;

字則為日常用名,同輩可稱呼;

對先人稱呼時應稱字,呂洞賓(呂岩).秦淑寶(秦瓊)等.

號多相當於現在的藝名或書名,多在寫詩題字等場合做為落款用.

還有諡號:古時帝王追封已故人士的名號為諡號.

參看上一條.

3樓:錕吾劍

字是名的另一種形式,名與字有一定的聯絡,比如陸游姓陸名遊字務觀。你在「遊」覽時當然要「觀」了。稱字是對一些人的敬稱。除了下層民眾,一般人都是有字的,**以後開始消失。

4樓:匿名使用者

都說些什麼亂七八糟的

名字 是分開來的

打比方說一個人的名字叫 張雨生

張這個姓就是 名

雨生 就是 字

所以,陸游又有人叫作陸放翁

5樓:匿名使用者

都可以有字,還有很多人有號。

6樓:

字是別名的意思,古人只有同輩之間才可直呼其名,晚輩是不能叫前輩的名,只能稱呼他的字。

古代人名字中的字是什麼意思

7樓:愛夏的你呀

字就是名的延伸,是一種相呼應的關係,當然也有些是與名相反的,如朱熹,子元晦;熹與晦則是相反的關係。而取字的標準則是為了以表德,也被稱之為表字。例如上面說的孫權,權與謀則是對應關係,備與德也是如此。

在古時候,平輩之人不可直呼其名,晚輩對長輩也是如此。所以就多取了個字,在與平輩人交往之時,往往都是稱呼的字,而與長輩相處之時,才會用上名,而這時候名也是可以作為自己的謙稱來使用的。

而在近代之時,名字還是分開來使用的,直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合二為一,開始了名字一體的時代,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就只有名而沒有字。

擴充套件資料

1、姓可以追溯到人類誕生早期的母系社會。姓的出現其實就是標識個體是誰生下來的,每個人都是隨母取姓,因此,中國最古老的姓中有不少是女字旁,比如姜,姬,嬴等姓。

2、姓,氏,名,字都是來自於家族長輩。古人覺得這一點也不自由,於是,有些人乾脆自己給自己取一個名,這就是號。

3、表字是成年之後才有的,所以未成年又稱為「未字」,女子稱為「待字閨中」。男的二十,弱冠之年,「冠而字之」;女的十五,「笄而字之」。「冠」和「笄」是成年禮。

8樓:君子陶陶

表字,又稱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擴充套件資料:

號的意思

1、自號,自號就是自己為自己所取的號。 古人的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元鄭元右,自號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後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

2、贈號,古人增號,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以其軼事特徵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宋代賀鑄因寫了「一川煙柳、梅子黃時雨」的好詞句,人稱賀梅子。

張先因寫了「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牆送過鞦韆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

其二,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如王安石稱王臨川;杜工部(杜甫),賈長沙(賈誼);王右軍(王羲之);湯顯祖稱湯臨川;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稱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顧炎武,江蘇崑山亭林鎮人,人稱顧亭林。

其三,以封爵、諡號為號,如諸葛亮封武鄉侯,人稱武侯。司馬光,封溫國公,岳飛,諡號武穆。

3、諡號,在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 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並相沿成為制度,這種制度稱為諡法,所給予的稱號名為諡號。

諡號中還有一種私諡,這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諡號。私諡始於週末,到漢代才盛行起來。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司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

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4、綽號,也稱諢名、混號、諢號,它和別號、齋號的初級性區別,似在於幾乎全部為他人所取,然後得到公認,使用性完全不取決於擔當者本人的意願。

綽號起源的時間,很可能比自取別號還要早。魏晉南北朝時代,士風丕變,讀書人相互取用調侃性綽號陡增。《世說新語》中記張湛好於齋前植松柏,人謂「屋下陳屍」;袁山鬆出遊好令人歌挽,人謂「道上行殯」;及髯參「短主簿」、「入幕之賓「等皆是。

唐宋之文化氛圍,益加開放流暢,世人互相晶目、爭取綽號是一種社會風氣。

9樓:萌神

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

| 岳飛字鵬舉。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

《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

「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入社會。

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盤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與當時人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

後來隨著社會的前進,語言文字的發展,意識觀念的加強,人名越來越複雜,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覆斟酌。《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

「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

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

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10樓:芒果街小小屋

古人有名有字,舊說上古嬰兒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舉行筓」禮時取字。

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絡。有的名和字是同義詞。像諸葛亮中的「亮」和孔明中的「明'.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爾雅》:「廣平曰原」。

又如顏回,字子淵。《說文》:淵,回水也。

有的名和字是反義詞。例如曾點,字皙。《說文》:

點,小黑也。但有的時候,我們看不出字和名的聯絡,這主要是因為語義變遷的緣故。

周代貴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別,構成男子的全稱。周代貴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面加」母「或」女「表示性別,構成女子的全稱。春秋時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

11樓:永不言棄

古人名字當中的字:表字,人的別名(字和名常有意義上的聯絡。自稱用名,表示謙虛;稱人用字,表示尊敬)

自己稱呼自己時,說自己的名字。稱呼別人時,稱呼對方的字,表示對對方尊敬。

唐寅和唐伯虎都是指同一個人,唐寅自己稱呼自己時就說「唐寅」,別人稱呼唐寅時就稱「伯虎」,表示對他尊敬。

古代人物名字中的字是什麼意思

12樓:閻海瑤奇建

中國古人的姓氏字號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個人獨用的姓。

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雲氏等,今天看來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稱。上古時代氏族以自然物為氏族標誌,因而這些名稱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現象有關。這些氏族名稱以後就可能演化為姓(如熊、牛、雲等)。

古代稱呼人還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說,「傅」是地名)、職業名(如巫咸,「巫」是從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號(如仲虺,是奚仲的後人)等,這類稱呼固定下來也就是「姓」。如魯、韓、宋等,是以地名為姓;東郭、西門、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為姓;師、祝、史等,是以職業為姓;上官、司馬、司徒等是以官職為姓;公孫、王孫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莊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諡號。從春秋戰國時一些人的稱呼中我們還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跡,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稱「柳下惠」,公輸班因是魯人又叫「魯班」,公孫鞅又因是衛國人稱「衛鞅」、因封為商君稱「商鞅」等。

此外,在中華各民族交通往來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遲等。

古人名字當中的字是什麼意思啊?

13樓:成都萬通技工學校

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

| 岳飛字鵬舉。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

《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

「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入社會。

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盤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與當時人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

後來隨著社會的前進,語言文字的發展,意識觀念的加強,人名越來越複雜,給人起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取名時,要對其所包容的內涵慎重考慮,反覆斟酌。《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

「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

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

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古時候的「外人」是什麼意思,古時候「紅臺」是什麼意思?

外頭的人。如 桃花源記 桃花源村民對船伕說 不足為外人道也。意為 不足以向 桃花源 外面的人提起 來桃花源這件事 啊。古時候 紅臺 是什麼意思?刑場刑場 x ng ch ng 處決罪犯的地方。魯迅 華蓋集續編 阿q正傳 的成因 犯人未到刑場,刑吏就從後腦一槍,結果了性命。巴金 憶箇舊 在 蒙自 他和...

為什麼古時候的中國人名字都那麼好聽

也不是,有的窮人連名字都沒有,特別是元代沒有功名或官職的漢人普通百姓不能有名字!比如朱元璋,原名朱八八,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就是二月初八。娶陳氏,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叫朱六二,六月初二 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後,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長子朱四五,老二...

「武漢」古代的時候叫什麼,武漢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武漢 古代的時候叫江城。武漢漢口一帶古有夏汭 鄂渚之名。武漢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臺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 石斧 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迄今中國發現及儲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武漢的城市起源,是東漢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