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後漢書 虞詡傳》全文翻譯,求《後漢書 虞詡傳》全文翻譯,滿意有加分。

時間 2021-08-30 10:19:59

1樓:學科會社義主

下面給的是我的版本的譯文,意思都差不多,都參考一下吧: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祖父虞經,任郡縣獄吏,執法公允,儘可能做到寬恕,每到冬月呈上狀表,便常常流淚不止。他曾經聲稱:

「東海於公高建里門,而其子定國最終官至丞相。我斷案六十年了,即使不如於公,也差不了很多吧!我的子孫為什麼就不能任九卿呢?

」所以給虞翔起的字為升卿。

虞詡十二歲時,便能通曉《尚書》。他早年喪父,孝養祖母。縣裡推選他為順孫,國相覺得他很奇特,想讓他擔任吏。

虞詡推辭說:「祖母已經九十歲了,只能靠虞謝供養了。」國相便不再任命他。

後來祖母去世,他服喪之後,受太尉李修徵召,被拜為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叛作亂,攻破並、涼,大將軍鄧騭以耗費軍費,事又不相關,想要放棄涼州,全力保衛北部邊疆,於是召集公卿商議。鄧騭說:「比如衣服破了,損壞一件用來縫補,這樣還會有完好的。

如果不這樣,將沒有一個完好的。」商議的人都表示贊同。虞詡聽說後,便遊說李修說:

「我私下聽說公卿定策認為應放棄涼州,我仔細考慮,卻不見得有什麼好處。先帝開拓疆宇,辛勤勞苦而後安定,而今擔心小小的耗費,便全都放棄。涼州被放棄後,便要以三輔作為邊塞;三輔成為邊塞,那麼園陵便很靠近境外了。

這是非常不應該的。諺語道:『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他們操練士兵英勇雄壯,的確超過別的州。現在羌胡之所以不敢侵入三輔,作為它的心腹大患的,是因有涼州在後的緣故。那些當地之人之所以手持**,毫無反顧之心的原因,是因臣屬於漢的緣故。

如果放棄城池,遷走百姓,安定後又重新遷徙,必定會產生異心。假如讓豪壯英勇之士相聚,像席捲一般殺向東去,即使使賁、育為兵卒,太公做將帥,恐怕也抵擋不住。議論者比喻說像補衣一樣有完整的存在,虞謝以為恐怕會像疽那樣逐漸無限制地擴散開來。

放棄不是好主意。」李修說:「我沒有想到這些。

沒有你這番話,幾乎壞了國家大事。但是有什麼好辦法呢?」虞詡說:

「如今涼地動盪,人心不安,我擔心會發生意外的變故。應該命令四府九卿,各自徵召本州數人,那些太守縣令的子弟都授予散官之職,表面上加以鼓勵,獎賞他們的功勞,內部則加以控制,防止他們搞詭計。」李修贊同他的意見,重新召集四府商議,大家都同意虞詡的建議。

於是徵召西州豪傑為掾屬,拜牧守長吏子弟為郎,以此來安撫他們。

鄧騭兄弟因虞翔不同意他的意見,由此憤憤不平,想用吏法中傷虞詡。後來朝歌賊寧季等數千人攻殺長吏,連年屯聚,州郡禁止不住,於是便任命虞詡為朝歌長。他的朋友都來憐憫虞詡說:

「得任朝歌是多麼倒黴!」虞詡笑著說:「不求容易的志向,不迴避困難的事,這是做臣子的職責。

不遇到盤根錯節的難題,用什麼來分辨利器呢?」他才到任,便拜訪河內太守馬稜。馬稜勉勵他說:

「君是個儒者,應在廟堂出謀劃策,怎麼反而在朝歌呢?」虞詡說:「才被任命時,士大夫都來慰問勉勵。

以虞詡自我揣測,知道自己不會有什麼作為。朝歌,是在韓、魏郊外,背靠太行山,前臨黃河,距敖倉百里,有一萬多青、冀流亡之人。賊兵不懂得開倉召集民眾,搶劫武庫,據守城皋,斬斷天下右臂,這是不值得擔憂的。

如今他們人多士氣盛,很難與他們正面交鋒。兵不厭詐,希望能先給予寬鬆政策,不要讓他們受到限制而已。」到任後,設立三科用來招募壯士,自掾史以下各自推舉自己所瞭解的人,那些強搶劫掠的作為第一等,傷人偷盜的排在第二,服喪而不從事家業的排在最後。

招來一百多人,虞翔為他們設宴,全部赦免了他們的罪,命他們潛入賊中,誘騙他們去搶劫,然後埋伏士兵等待他們,由此殺死賊兵數百人。又暗中派貧困之人中會做衣的,讓他們製作賊兵那樣的衣服,把綵線縫在衣邊作為記號,賊一在集市中出現,吏便把他們捉住。賊因此害怕並散去,於是大家都稱讚虞詡的神明。

被遷為懷令。

後羌入侵武都,鄧太后因虞詡有將帥之才,升遷他為武都太守,在嘉德殿把他引見給皇帝,皇帝對他厚加賞賜。羌於是率領敷千人,將虞詡攔在陳倉、崤谷,虞謝便停軍不前,宣稱要上書請兵,並差不多快要到了。羌聽說此事,便分兵到旁縣強搶,虞謝因他們兵力分散,便日夜兼程趕路,前行了一百多裡。

虞詡命吏士各作兩灶,每天增加一倍,羌因此不敢緊逼。有人間他說:「孫臏減灶而君增加。

兵法上說一日行軍不超過三十里,以防不測,而今每天將近二百里。為什麼呢?」虞詡說:

「羌人多,我兵少。慢走則容易被追上,快走他們就摸不清了。敵見我們的灶一天比一天增多,肯定會認為郡兵來接了。

人多加上走得快,他們就不敢追我們了。孫臏顯示力量弱,我如今顯示強,是因為情況不同的原因。」

到郡之後,兵不滿三千,而羌一萬多人,圍攻赤亭數十日。虞翔於是命令軍中,不要發射強弩,而只是發射小弩。羌認為矢力量減弱,射不到,於是合兵急攻。

虞謝於是命二十個強弩同射一人,於是百發百中,羌大驚,立即後退。虞詡於是乘機出城出擊,殺傷很多。第二天將全部兵馬列隊,命他們從城東門出,從北城門進,並改換衣服,來回出入多次。

羌不知他有多少兵馬,彼此之間十分惶恐。虞翔估計賊兵該撤了,於是暗中派五百多人埋伏在淺水之中,在賊兵逃亡路上等待。賊虜果然奔逃,於是伏兵掩殺過來,大敗賊兵,斬殺俘獲眾多,賊因此潰散,向南進入益州。

虞詡於是觀測地勢,建築營壁一百八十所,招回流亡之人,脤濟貧困之人,郡於是得以安定。

此前運糧道很艱險,車船不通,驢馬負載,送五石而僅到一石。虞詡於是親自率領吏士,沿著川穀行進,從沮到下辯數十里中,燒裂石塊剪除樹木,開闢漕船道,按人付給應付的勞動費用,於是水運通暢順利,每年節省四千多萬。虞詡起初到郡任職時,遣裡僅有一萬戶。

等到他安定聚集荒野之外,招還流落失散之人,二三年間,便增加到四萬多戶。鹽米又多又便宜,是從前的十倍。因違法而被免官。

永建元年,虞詡代陳禪任司隸校尉。數月之間,上奏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百官側目而視,都說他非常苛刻。三公**虞謝盛夏拘捕許多無辜者,成為吏民禍患。

虞詡上書自我辯解說:「法禁是世俗之堤防,刑罰是人的銜轡。如今州委任郡,郡委任縣,相互委派,百姓怨恨無窮,朝廷卻以苟且縱容為賢,盡節為愚蠢。

臣所檢舉的,不止一種罪過,二府恐怕被臣所舉奏,於是便加以誣陷。臣將仿效史魚那樣,雖死卻還要用屍體來進諫。」順帝閱讀了他的奏章,便由此罷免了司空陶敦之職。

當時中常侍張防專權,常常受人之請並收**賂,虞詡每次都追查他,但每次都沒有回答。虞詡實在按捺不住憤怒的心情,便自我綁縛來到廷尉處,上奏說:「昔日孝安皇帝任用樊豐,於是使得皇室混亂,幾乎使社稷滅亡。

如今張防重又專權,國家的禍患又要重新出現了。臣不能忍受與張防同朝,故而自縛上訴,不要讓臣有楊震那樣的結果。」書上奏之後,張防向皇帝哭訴,虞詡因此受罰任左校。

張防一定要加害於他,二天之中,被傳訊四次。獄吏勸虞翊自殺,虞詡說:「寧願被殺以顯示遠近。

」宦者孫程、張賢等人知道虞詡是因忠心而獲罪,於是先後上奏乞求召見。孫程說:「陛下起初與臣等人造事之時,常恨奸臣,知道他們會傾覆國家。

現在即位了卻重蹈覆轍,那麼憑什麼要去非難先帝呢?司隸校尉虞詡為陛下盡忠,反而卻被拘禁起來;常侍張防罪證確鑿,反而陷害忠良之士。現在客星守在羽林,占卜顯示宮中有奸臣。

應該立刻收捕張防並送入獄中,以防上天發生變異。下詔放出虞翊,歸還他的印綬。」當時張防站在皇帝背後,孫程於是呵斥張防說:

「奸臣張防,為什麼不下殿去!」張防不得已,快步走向東廂。孫程說:

「陛下趕快收捕張防,不要讓他找阿母來求情。」皇帝問各位尚書,尚書賈朗平素與張防友好,便證明虞詡有罪。皇帝對此懷疑,對孫程說:

「你先出去,讓我想想。」於是虞翔子虞顗與門生一百多人,高舉幡旗等候中常侍高梵的車子,叩頭流血,訴說冤情。高梵於是入朝證明,張防被判處放逐邊疆,賈朗等六人或被處死或被黜官,虞詡當日被赦免。

孫程又上書陳說虞詡有大功,言語十分激烈。皇帝感悟過來,重又徵拜虞詡為議郎。數日之後,遷升尚書僕射。

當時長吏、太守聽任百姓受到處罰之人交納贖金,號稱為「義錢」,聲稱是為窮人儲存的,而守令們卻因此聚斂財物。虞詡上疏說:「元年以來,貧窮百姓上告說長吏收取接受錢財百萬以上的,源源不斷,處罰吏人數達幾千萬,而三公、刺史很少有舉奏的。

回想永平、章和年間,州郡把走卒錢借貸給窮人,司空**,州及郡縣都因此被免職處分。如今應遵守先前制度,消除權制。」於是皇帝下詔頒發虞詡的奏章,痛責州郡官長。

以錢贖罪的做法由此終止。

此前寧陽主簿來到朝廷,申訴他的縣令的冤枉,但六七年時間皇帝都不過問。主簿便上書說:「臣為陛下子,陛下為臣父。

臣上奏章上百次,始終不被省閱,臣怎能到北邊單于那裡去申訴呢?」皇帝大怒,把奏章給尚書看,尚書於足以大逆之罪**他。虞詞申辯說:

「主簿所申訴的,也是君父所怨恨的;百次上訴卻不能上達,是有司的過錯。愚蠢之人,不值得多處罰。」皇帝採納了虞詡的建議,只是處以笞刑而已。

虞詡於是對諸尚書說:「小人有怨,不遠千里,斷髮刻肌,到朝廷來申訴,卻得不到受理,這是臣子應該做的嗎?諸位與那些汙吏們有什麼親戚關係,與告狀訴冤的人有什麼仇呢?

」聽者都感到慚愧。虞翔又上言道:「尚書之職很顯要,是做官之人的必經之路。

如今有的郡七八人出任,有的州一個也沒有。應該使之平均,以滿足天下人的願望。」此外還有其他許多奏議,大部分都被採用。

虞詡喜好批評舉奏,毫不寬容,多次因此忤怒權臣貴戚,由此多次被遣返拷問,再三遭受刑罰,然而剛正之性,到老不變。永和初年,遷升為尚書令,因公事辭官。朝廷思念他的忠心,重又徵召他,正趕上他去世。

臨終前,他對兒子虞恭說:「我以忠正之心事君,自覺於心無愧,所悔恨之事是任朝歌長時殺賊敷百人,其中怎能沒有冤枉的。此後二十多年,家中沒增加一口人,這是得罪了上天呀。

」虞恭很有才能,官做到上黨太守。

後漢書黨錮列傳序全文翻譯,求《後漢書 黨錮列傳 範滂》原文翻譯

很多很多 原文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汙,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 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 臣...

後漢書 許劭傳原文和翻譯,後漢書 吳漢傳 原文及翻譯

附原文 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業。奮少從劉歆受 春秋左氏傳 歆稱之,謂門人曰 吾已從君魚受道矣。遭王莽亂,奮與老母 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守姑臧長。八年,賜爵關內侯。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是日四合,每局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奮在職四年。財產...

跪求後漢書馬援傳譯文,《後漢書 馬援傳》全文及翻譯

老墨說史 譯文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啊。他的祖先趙奢為趙,稱為馬服君,因而子孫為氏。武帝時,以二千石的官從邯鄲遷到這裡。曾祖父通,因功被封為重合侯,因哥哥馬何羅謀反,被殺,所以拿起第二代不明顯。支援三個哥哥馬況 多 人數,並有才能,王莽時都做二千石。馬援十二歲父親去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哥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