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上海好吃的特產糕點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0:27:43

1樓:鵝子野心

定勝糕定勝糕是用粳米粉,糯米粉加紅曲粉,白糖和少量清水拌勻放入模子蒸熟,呈紅色。上海的定勝糕淵源來自杭州,始於南宋,不是常熟。上海最著名的是沈大成和喬家柵兩家老字號。

條頭糕條頭糕又名豆沙條頭糕,以玫瑰細沙作為餡料,裹以纖薄糯米粉團,是著名上海糕點。外面撒糖桂花即為桂花條頭糕,創新作法是撒上椰蓉,號稱雪花條頭糕。

重陽糕重陽吃糕始於唐朝,糕粉為鑲粉(糯米粉與梗米粉的比例為1:4,詳細做法見薄荷糕),白糖400克,紅綠瓜絲、香草、香精各少許,餡料為豆沙,面料為玫瑰花、核桃肉、瓜子仁。

薄荷糕將糯米,粳米攙和淘淨,靜置,至米粒發酥,用手指能捻碎時,磨成粉,用32眼銅絲篩篩過,便成鑲粉。將鑲粉中間挖一個塘,加入白糖,薄荷香精及冷水,拌和擦透後用16眼篩篩成糕粉。用模子製成生糕坯,置旺火上蒸成。

桂花拉糕

將白糖用熱水溶化,放入糯米粉中調製成糊狀,倒入塗過油的盤內,上籠蒸熟,冷卻後撒上白糖、桂花,切成菱形小塊即成,色澤玉白,香甜糯滑。城隍廟綠波廊餐廳名點。

七寶方糕

奉賢方糕蒸成為16塊小方糕,七寶方糕則是一大塊成型。方糕生坯的製作工序少了三道,但餡料豐富得多,除了豆沙,還有棗泥、芝麻等等。

鬆糕農曆歲暮新春,上海地區盛行的饋贈鬆糕,其習俗始於嘉定。鬆糕以糯米、粳米摻合磨乾粉,在籠屜內側刷一層芝麻油,把糕粉鋪上,鋪豆沙,最後將蓮子、蜜棗、核桃塊撒勻放在糕面上,大火沸騰後,放糖豬油丁、玫瑰花直至糕熟。喬家柵和五芳齋(百果鬆糕)最為出名。

黃鬆糕糯米、粳米粉加紅糖,可成黃鬆糕。此糕點源於蘇州,蘇州最著名老字號為黃天源。

蜜糕蜜糕,又稱百果蜜糕,蜜棗去核,同核桃肉一起切成碎丁。糯米粉、白糖、蜜棗丁、核桃丁、松子仁、瓜子仁、清水拌勻。蒸籠內鋪上紗布,倒入糕粉,上鍋蒸約10分鐘至熟即可。

取出糕倒在案板上,用乾淨溼布蓋住,稍晾趁熱用雙手揉碎,再搓成寬7釐米、高10釐米的條,晾涼後,切成0.3釐米厚的薄片即成。

綠豆糕上海的綠豆糕始於清朝,以綠豆粉、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柔糅合成糕粉,餡料為玫瑰豆沙,上籠蒸熟即成。老字號當推五芳齋和老大房。

赤豆糕上海赤豆糕除了原味外還有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糕粉為糯米粉,粳米粉,白糖,紅曲粉和豆沙拌合,蒸時加豬油,加玫瑰或桂花即成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上海最著名的為五芳齋和老半齋。利苑也有赤豆糕,味道不錯但風味已不同。

橘紅糕橘紅糕最早源於南潯,是冬季時令小吃,配料為炒糯米粉、綿白糖、糖桔皮、糖玫瑰花和紅曲米粉。成品為一釐米見方的小塊,一盒紅白色橘紅糕各半,造型玲瓏,剔透如玉,糯滑可口,甜韌適中,玫瑰桔香,糯而不粘,甜而不膩。

雲片糕雲片糕的糕粉很講究,糯米要碾去米皮,留下米心。磨得極細,連續過篩,綿細如面,炒熟,且要保持白淨,然後存放半年後拌合極細的砂糖使用。摻合豬油、欖仁、芝麻、香料拌勻,壓縮成形。

最後由鋒利的大方刀,切成片片,薄如書頁即成。

葉榭軟糕

軟糕分方糕、素糕、桂花白糖糕3個品種。方糕以豬油、豆沙、棗仁、紅綠瓜絲、綿白糖為餡心,外現呈正方形,色澤鮮豔,特點為肥、香、甜;素糕系混入上等綿白糖,外現呈大塊長方型,雪白細膩,鬆、軟、甜、涼,糯而不粘,盛夏季節一週內不餿變;桂花白糖糕以全糯米加桂花、白糖、豬油、豆沙製成;外觀呈圓盤形,鬆、軟、甜、香、肥,吃起來鬆軟香甜而不膩。

千層油糕

這個毫無疑問是揚州傳入的名點,所以上海當年是以老半齋和綠楊邨的為佳。千層糕用發酵面、白糖、熟豬油和糖豬油板丁加工製成。菱形方塊,芙蓉色,半透明,共64層,層層糖油相間,其白如雪,揭之千層,綿軟甜潤。

棗泥千層糕

在油糕製作工藝上,每次折面在加砂糖、豬油的同時抹上棗泥,成品即成棗泥千層糕。

馬拉糕上海馬拉糕傳自廣東師傅,適應上海人口味而自成上海名點。用發酵麵糰(靜餳2小時)加白糖、熟豬油揉透,加入蛋液成麵漿,上籠旺火沸水20分鐘蒸成。上海馬拉糕比粵系古法馬拉糕,豪放的多。

發糕上海馬拉糕的工藝源自發糕。其實大多數上海人是搞不太清兩者的區別的。都是甜甜的,膨鬆柔軟,斷面有豐富的孔洞。

但發糕不加蛋漿,揉好的發酵麵糰餳至麵糰膨脹起泡時再蒸,一般糕上撒大棗,蒸法同馬拉糕。

海棠糕海棠糕的製作工藝算是複雜一點的,餡料是赤豆沙、白糖和花生油,糕粉是小麥麵粉。將海棠糕模具燒熱,刷上少許水油,將麵漿注入模型深度的一半,加餡料,再次將麵漿注入,蓋住豆沙直至模型表面,再加糖板油丁一粒,撒些黃瓜絲,烘5分鐘左右。在另一鐵板上撒些白糖,將模型內的糕挑出來,面貼鐵板,底朝上,放於爐上,待鐵板上的白糖深化,再用鐵盤把粒翻過來,即為成品,色呈紫醬紅,形似海棠花,香甜且軟。

梅花糕從工藝上看,梅花糕和海棠糕是差不多的。但模子的形狀有差別,還多了玫瑰花和鹹桂花作為配料,比海棠糕精緻些。

2樓:烈火金剛

艾葉青團最好吃,當令食品!!!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上海吃粽子。

5分題:最早的粽子並不是端午節的特產,而是在什麼時期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a.晉代 b.春秋時期

4樓:阿沾

a、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歷史發展: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粽子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明、清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紅豆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尤其是高考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5樓:匿名使用者

選a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 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6樓:王桂平

當然是a了。。。。。。。。。

最早的粽子並不是端午節的特產,而是在什麼時期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的

7樓:黃玉花不巳

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8樓:雲浮

是為了紀念屈原,向河裡扔粽子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所以才把粽子扔在河裡餵魚!

記得采納啊

端午節是什麼,什麼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起源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與 午 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時為 陽辰 所以端五也叫 端陽 五月五日,月 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

什麼是端午節,端午節的含義是什麼?

鯨娛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果映房驪 紀念屈原的日子,怕小魚把屈原的身體吃掉,紛紛將糯米糰投入河中。以後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的含義是什麼? 熱詞課代表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端午節的介紹內容是什麼?端午節內容是什麼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龍舟節 重午節 龍節 正陽節 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 易經 乾卦 第五爻的爻辭曰 飛龍在天 端午日龍星既 得中 又 得正 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 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