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論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述)

時間 2021-08-30 10:51:29

1樓:冬夏

「美學」這一名稱是近代才由西方傳入中國的,但在中國的歷史上,審美的意識早就存在。美學是審美意識的理論形態,也可以說,中國古代就已經對美學有了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

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歷史階段:

1,先秦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第一個**時代。老子、孔子、莊子的美學理論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

中國美學的起點至少可以追溯到老子,他提出瞭如「道」、「氣」、「象」、「有無」、「虛實」、「自然「等概念,對中國古典美學形成自己的體系和特點,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重視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開創了儒家美學的傳統,主要**審美和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認為最高的人生境界乃是一種審美境界。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學傳統,提倡一種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2,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典美學發展的第二個**時代。在魏晉玄學的影響下,當代的美學家們提出瞭如「意象」、「風骨」、「傳神寫照」、「氣韻生動」等美學範疇和命題,並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

3,唐宋時期,禪宗也開始對中國古典美學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此時的審美開始講求體驗剎那真實,瞬間直接中生出的意象世界,即世上的美並不是離開人的一種實體化的存在,而是在人心上顯現的世界,即「意境」。

4,清代中國美學接收了西方繪畫的融合,將中國古典美學推向了一個高峰,至今對我們理解美和美感仍有極大的啟發。

5,到了近代,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美學家,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等人,嘗試將西方美學和中國美學結合起來,並提倡美學教育。

如果說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等人開闢了中西美學融合的道路,那麼朱光潛和宗白華則是將中西美學融合推進了一大步。

宗白華先生對中西美學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也一直倡導和追求中西美學的融合。他認為中國學者天資本極聰穎,而且心胸思想巨集大,若再養成積極創造的精神,與世界文化上一定有絕大的貢獻。宗白華先生在美學領域著作頗多,最著名的是《美學散步》和《藝境》,而這本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宗白華講美學》收錄了其美學全著述,用靈動的筆觸,描述了美的本質與境界,配以數百幅高清插圖,讓讀者宛如遊走於世界各大美術博物館之中。

中國美學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這一點已經成為中外學者的共識。

古代文人士子,都精通詩、書、畫及音律,這是因為繪畫、詩詞、**、講究的是一種"意境",它包括了創作者主觀情感的流露,即「意」和對外在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的反映、再現,即「境」。這種情感和環境相融的境界蘊涵著無窮無盡之韻味,氣韻生動,達到超越物化不受現實羈絆的精神境界,正是古人崇尚的最高審美標準。古代文人講究全面的文化修養,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詩、書、畫、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學問、思想缺一不可。

現今漢服、古風、國潮在年輕一代人中興起,正是因為我們逐步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真正魅力。可是對於傳統文化的美該如何去欣賞,我們卻知之甚少,如今我們可以通過這本《宗白華講美學》帶領我們去領略和鑑賞,古代文人詩、書、畫、**以及生活體驗的美學思想。

一生都在追求美的宗白華,被譽為「融貫中西的一代美學大師」,在其筆下,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被熔鍊出來並被表現到了極致,對喜歡傳統美學或想要構建美學知識的人來說,這是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

我是淘氣花貓,我手寫我心,用文字表達觀點,在閱讀中修煉思維。

2樓:我隨風動

答:(1)「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一個重要範疇的原因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傳統的一個重要範疇,中國古典詩、畫、文、賦、書法、**、建築、戲曲都十分重視意境。

意境是藝術中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藝術中主客觀因素的有機統一。意境中既有來自藝術家主觀的「情」,又有來自客觀現實昇華的「境」,「情」和「境」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熔鑄的產物,它是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

(2)藝術意境的特點

①意境是一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美

意境首先是作為文學藝術中一種空靈境界出現的,在中國傳統哲學和藝術思想中,理性與感性、精神與物質、形而上與形而下,從來都是彼此依存、相互聯絡的,二者總是在不同層次上處於高度的統一之中。在中國傳統藝術境界裡,更多地將其分為虛與實兩個部分。

虛與實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美學對構成審美物件的兩大要素的區分,心與物、情與景、意與象、神與形等等,大體上講,前者為虛,後者為實。意境的實部分存在於畫面、文字、樂曲及想象的意象之中;虛的部分,即意境之重要或本質的部分存在於想象和感悟之中。

②意境是一種由有限到無限的超越美

中國傳統美學與藝術理論追求一種「韻外之致」或「味外之旨」。魏晉時期王弼就提出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就是力求突破言、象的有限性,追求意的無限性。中國古典詩文追求言外之意,中國古典**追求弦外之音,中國古典繪畫追求畫外之情,都是要通過有限的藝術形象達到無限的藝術意境。

意境之所以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由於歷代藝術家們抓住了自然形象中富有詩意的特徵,融情人景,以景傳情,使這些自然形象更具有強烈的主觀感**彩,達到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產生出餘意不盡的韻味,使欣賞者能夠從有限的藝術形象中領悟到無限的藝術意蘊。

③意境是一種不設不施的自然美

中國美學史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美的理想,一種是「錯採鏤金,雕績滿眼」的美,另一種是「初發芙蓉,自然可愛」的美。意境中的情是「景中情」,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在客觀意象中體現出主觀情感,在藝術形象中蘊含著藝術意蘊,它是憑藉藝術家的技巧所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情與景契合無間、高度統一,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

3樓:海夏侯青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秀色可餐,…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述)

4樓:飛兒

你都學完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肯定比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人要影響深刻啦,要不然就白上這課了。好運。

春節體現了那些傳統文化? 5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俱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

論述中國傳統文化對農技推廣的意義

小樂學姐 中國傳統文化對農技推廣的意義主要是口口相傳,因為在農村多數人都少讀書,但童謠,歌謠講解農技,推廣農技讓人朗朗上口,易於傳授和傳播。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促使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儘快應用於農業生產,保障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廣應用於種植業 林業 畜牧業 漁業的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 包...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和意義

夢幻中的鏡子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俱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