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易經的卦辭 爻辭 繫辭 說掛 序掛 雜掛分別是誰寫的

時間 2021-08-30 19:09:36

1樓:斐波納奇

1。《易經》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經》,就是《周易》的本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例: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周易》本經的卦辭。第二是《傳》,就是所說的《十冀》。

包括《大象傳》、《小象傳》、《繫辭傳上、下》、《乾、坤文言傳》《彖上、下》、《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一般咱們現在在書店裡買的易經,都是《經》、《傳》一體的。

2。《十冀》相傳是孔子和他**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說完全是孔子的**記錄孔子對《易經》的理解而所寫的,意思就點兒像《論語》。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關係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還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辭這個也是一種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蔘與了對卦象的作辭,很可能是以周公為首。

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隸制王朝,《易經》不是誰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書。

《易經》只所以到今天還能有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有解釋的空間,可以讓你有無限的想像。

2樓:匿名使用者

百家講壇的曾教授《易經的奧祕》就是最好的解釋!

易經誰寫的?上面描述的什麼?看了會有什麼幫助,怎樣才能看懂!?

3樓:匿名使用者

易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5303532

1、《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一卦由掛畫、標題、卦辭、爻辭組成。

每個卦畫都有六爻,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陽性稱為“九”,陰性稱為“六”。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

二、三、

四、五、上。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標題與卦辭、爻辭的內容有關。卦辭在爻辭之前,一般起說明題義的作用;爻辭是每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根據有關內容按六爻的先後層次安排。

2、《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掛》、《雜掛》和《序掛》。

【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的。】

⑴、《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註釋。

⑵、《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註釋。

⑶、《文言》則專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⑷、《繫辭》與《彖》、《象》不同,它不是對《易經》的卦辭、爻辭的逐項註釋,而是對《易經》的整體評說。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佔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統的說明。它闡發了許多從《易經》本義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經》的哲學綱領。

其內容博大精深,是學《易》的必讀之篇。

⑸、《說掛》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⑹、《雜掛》則是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來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絡。

⑺、《序掛》則講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經》的宇宙思維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種宇宙思維模式,它是《易經》哲學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易經》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經》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經》看來,天地間的萬物均“統”之於天,地與天相輔相成,不可缺一。但地畢竟是“順從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個自然界。

儘管人作為天地之所“生”、只是萬物中的一個自然成員,但人畢竟不同於萬物。因為人有“仁義”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這就決定了人在天地萬物之中,負有一種神聖的使命。

用《易經》的話來說,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獲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條件的同時,更要“裁成”、“輔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義,從而達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經》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維模式,充分注重了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

六、《易經》的總體哲學思想:“陰陽”。

《系詞》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經》的總體哲學思想,是《易經》內涵的核心所在。

1、《易經》卦象的核心:

《易經》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陰、陽二爻兩個符號的基礎上的,這兩個符號按照陰陽二氣消長的規律,經過排列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構成和排列,就體現了陰陽互動、對立統一的思想。八卦又經過重疊排列組合而成六十四卦,陰陽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兩個方面:

除了“卦”本義上的一陰一陽,《易經》還將“陰陽”當成事物的性質及其變化的法則,把許多具體的(自然的和社會的)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涵義。

⑴、從自然現象來看:“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暑為陽、寒為陰,明為陽、暗為陰,晝為陽、夜為陰,……”。

⑵、從社會現象來看:“男為陽,女為陰,君為陽,民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

除以上兩個方面的現象外,《易經》對自然和社會中共有的現象也以“陰陽”來解釋,並賦予其“陰陽”的涵義。如:剛、柔,健、順,進、退,伸、屈,貴、賤,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經》認為: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自然現象,都存在著對立面,而這個對立面就是“陰陽”。

七、《易經》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謂易”。

《繫辭》中的“生生之謂易”,是對“易是什麼”的最好回答,也是對“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徹的說明。

1、“易”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則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生成過程,沒有一刻停息。它並沒有由一個“主宰者”來創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來不斷地生成、不斷地創造。天地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現著宇宙的生化過程。

“易”的這個生成過程,表現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從混沌未分的“太極”發生出來的,而後有“陰”、“陽”,再由陰陽兩種性質分化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等四象,四象又分化為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據《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這八種性質又可以用“天、地、風、山、水、火、雷、澤”的特徵來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並非說到了六十四卦,這個宇宙的生成過程就完結了,實際上仍然可以。所以六十四卦最後兩卦為“既濟”和“未濟”,這說明事物發展到最後必然有一個終結,但此一終結卻又是另一新的開始。

八、《易經》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繫辭》中說的,也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易經》自古就有“變經”的說法,但變與不變卻又是統一聯絡在一起的。

1、 天道執行的規律:“唯變所適”。

《繫辭》說:“《易經》之為書也,不可遠,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易經》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顯示了“恆常通久”的不變法則,又在這種“恆常通久”中、表現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律。這種規律就是所謂的“天行”,即天道執行的規律。

2、事物變化遵循天道執行的規律。

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執行的規律。

《易經·說卦傳》:“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經》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陰陽、柔剛、仁義之分。六位的陰陽與六爻的柔剛,也就是“道”的常變,彼此交錯,互相迭用,才構成了易卦的根本演變規律。

3、所以《易經》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那麼人就應該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

九、《易經》的兩個指導人行為的概念:“時”與“中”。

在道德修養上,《易經》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時”與“中”這兩個概念。這種時中概念是一種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時行時止”,要求人的行為與天地人萬物的運動變化產生協動、發生共振,在順應性的相通相協的一致性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執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

2、“時”指與時勢一致:

識時之義:察覺時機的來臨,重視來到身邊的機會。

知時之行:知道時機來臨時,如何抓住機會。

用時之機:把握、利用來到身邊的機會,不要錯過而後悔。

待時而動:一旦時機到來,立即作為、行動。

觀時之變:能夠看到時機的變化,並隨著它的變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

時行時止:在恰當的時機開始,恰當的時機停止,在與天地萬物相通相協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易經》的這種主動性適應、創造性順應的“時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隸的、閉鎖的、內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質完全不同的,它構成了中國人積極進取和待時而動的品格。

《周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4樓:mona鍾離依雲

主要內容:

《周易》即《易經》,《易經》用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陽爻“—”(一個長橫)和陰爻“--”(兩個短橫)三個一組相疊構成八卦,六個一組相疊構成六十四卦。

八卦分別象徵天、地、水、火、風、雷、山、澤,以及這八種事物內涵的特質,並藉由以上特質可以取類比像萬事萬物。

《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絕非隨意排列,而是象徵了事物的發展過程,每卦的卦畫也富有深意。

首兩卦乾和坤各象徵天地,又不僅止於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狀態中純陽和純陰的性質。接著陰陽相蕩,化生萬物,接下來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時混沌的狀態。

至第六十三卦為既濟,其卦畫是陰爻與陽爻均勻分佈,並且陽爻居於奇數位(陽位),陰爻居於偶數位(陰位),意思是陰陽已發展至完全調和的平衡態,似乎世界歸於靜止了。

但《易經》令人歎服的是以“未濟”作為第六十四卦來結尾,在看似平衡的靜止之後,體現出世界本質上是運動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順序一樣,每卦中六爻的順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細節發展階段的規律,這種規律因該爻所處的卦的主旨、該爻的具體位置(從下至上六個位置中的哪一個),以及該爻的性質(陰還是陽)等因素綜合而決定。

易經卦辭誰寫的,易經卦辭誰寫的?

文王作卦,周公作辭。單說易經,分三種,俗稱三易 連山易 神農時代,艮卦開頭 歸藏易 皇帝時期,坤卦開頭 和周易 乾卦開頭 不過前兩者失傳了,所以大家說的易經一般指周易 現在大家看到的易經 周易 內容上分為兩部分易經和易傳 上部分為本經 周易,易經講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辭和爻辭。下部分為易傳,易傳講的...

解釋《乾卦》的卦辭和爻辭

凡鳥就是凡鳥 卦辭和爻辭 周易原文對六十四卦的解釋,由兩部份組成,一叫 卦辭 是專門討論卦的意思。例如 火水未濟 卦的卦辭就是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汔,意思是幾乎。濡是沾溼的意思。整句意思 未濟即是未完成,如果能行之有方,最終都能成功。辭中以小狐狸做比喻,小狐狸過河,雖然勇敢,不過缺...

震卦的卦辭解釋,震卦的爻辭解釋

震卦的寓意!易經祕術八卦之震卦定吉凶?八卦的寓意?風水象徵?震卦的爻辭解釋 震下震上?震?亨。震來虩虩 笑言啞啞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六二,震來 厲,億喪貝 躋於九陵 勿逐,七日得。六三,震蘇蘇 震行無眚 九四,震遂泥 六五,震往來 厲 億無喪 有事 上六,震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