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時間 2021-09-01 17:28:43

1樓:大好河山

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誰?

2樓:京城「老炮兒

三皇五帝是指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是:伏羲、神農和軒轅。

五帝則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3樓:匿名使用者

三皇源引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鬥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佔了三皇之兩席,三皇五帝究竟指誰?

對於三皇有很多的說法,無從確定。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泰皇」《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曆紀》:「天皇、地皇、人皇。

」《太平御覽》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

「燧人、伏羲、神農。」《白虎通義·號》:「伏羲、神農、祝融。

」《風俗通義·皇霸》第一,引《春秋緯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帝王世紀》:

「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

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由於《帝王世紀》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最接近傳說時代黃帝王朝的中國最古的的三位帝王。另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

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源引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

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位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

(《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庖犧(就是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4樓:蘇嘉愛娛樂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三皇,原指遠古三皇,後增補伏羲等人;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後增補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三皇:

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後期著作在原始意義上的遠古三皇基礎上增補了前後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後三皇之分,合為九皇。後期增補的後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

「帝」原指五方上帝,戰國後(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擴充套件資料

「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燧人、包羲(伏羲)分別代表矇昧時期的低階、中級、高階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階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

「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君王或軍事首長人物。

部落世系:天皇氏(別號天靈、防

五、天霧,前70732—前62023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闢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按照另一種說法,天皇氏即伏羲氏。與人皇媧皇氏、地皇神農氏(即炎帝)並稱為「三皇」。

這也是「三皇」的其中一種說法)。

地皇氏(前68932—前62023年在位,定都於熊耳龍門之山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傳說地皇氏為盤古氏之孫、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7132—前52023年在位,定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5樓:斯飛昂

1.三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農氏(農皇)

2.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三皇源引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鬥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佔了三皇之兩席,三皇五帝究竟指誰?

對於三皇有很多的說法,無從確定。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泰皇」《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曆紀》:「天皇、地皇、人皇。

」《太平御覽》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

「燧人、伏羲、神農。」《白虎通義·號》:「伏羲、神農、祝融。

」《風俗通義·皇霸》第一,引《春秋緯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帝王世紀》:

「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

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由於《帝王世紀》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最接近傳說時代黃帝王朝的中國最古的的三位帝王。另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

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源引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

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位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

(《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庖犧(就是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知識拓展:

燧人氏(燧皇)

燧人氏,生卒年不詳,三皇之首,風姓,簡稱燧人,尊稱燧皇。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出生於商丘,為華胥氏之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

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奉為「火祖」。

伏羲氏(羲皇)

伏羲(生卒不詳),風姓,燧人氏之子,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於成紀。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

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

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

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網,用於捕魚打獵。他還創造了文字替代在繩子上打結的記事方法。

神農氏(農皇)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黃帝(五帝之首)

黃帝(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

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五帝之一)

顓頊(zhuān xū)(生卒年月不詳),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玄帝,在流傳下來神話傳說中,顓頊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顓頊對中國區域建置進行明確規劃,確定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樑九州的名稱和分轄區域。

帝嚳(五帝之一)

帝嚳,姬姓,名俊(一作夋),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於高辛,他是黃帝的曾孫,堯、摯的父親,也是商周兩朝先祖,為中國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

帝嚳非常喜愛**,他叫樂師鹹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鍾、磐等樂器,讓64名舞女,穿著五彩衣裳,隨歌跳舞。在**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

帝堯(五帝之一)

堯(約前2447—前2023年),姓伊祁,名放勳,古唐國人 。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定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帝舜(五帝之一)

舜(shùn):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的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媯,名重華,字都君。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

舜在歷山耕田,當地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整合一個村落。當時部落聯盟領袖帝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四嶽一致推舉舜,於是,堯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於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

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

三皇源引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說,天皇 地皇 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 卷七十八引 春秋緯 提出天皇 地皇 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 和 白虎通義 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 伏羲 神農,而 運鬥樞 元命苞 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 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究竟是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

趙大掌櫃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 帝王 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 三皇五帝 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三皇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

中國的三皇五帝都是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誰?三皇五帝 公元前1.5萬年 公元前2225年 三皇為伏羲 太昊 神農 炎帝 軒轅 黃帝亦稱有熊氏 五帝為少昊金天氏 顓頊高陽氏 帝嚳高辛氏 帝堯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史記 上對 三皇 未作記載,所記 五帝 為 黃帝 顓頊 嚳 堯 舜。三皇 天皇 地皇 人皇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