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皇五帝都是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時間 2022-02-04 08:05:04

1樓:大好河山

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誰?

2樓:匿名使用者

三皇五帝

(公元前1.5萬年—公元前2023年)(三皇為伏羲(太昊)、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亦稱有熊氏)。五帝為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史記》上對「三皇」未作記載,所記「五帝」為:黃帝、顓頊、嚳、堯、舜。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一般認為他們應該屬於蒙古人種。

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 、黃帝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3樓:

在中國古書,大多稱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為五帝

但是還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三皇有以下幾種說法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6)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

(7)天皇、地皇、泰皇 (《史記》)

(8)天皇、地皇、人皇(民間傳說)

第五種說法由於《古微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

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的幾種說法

[1] (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4樓:匿名使用者

伏羲中國歷史的早期現在稱為先秦時期,可以劃分為皇、帝、王、霸四個時代。中國早期最高統治者稱「皇」和「帝」,他們在位的時間就是中國開國之初,古人稱之為「三皇五帝」時代。古人理解的「中國」具有「天地人」靜態結構和「五行」運轉模式。

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後代學者習慣把個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選放入以上八個「座位」中,於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組合。

田野考古學所見的中國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來第一次趨同的時代就是「龍山文化時代」。中原龍山文化時代就是三皇五帝時代。

目錄相關概念

簡介三皇五帝象徵

相關說法

不同說法分歧原因

相關人物

盤古氏有巢氏女媧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炎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太皞少皞三皇五帝世系表

補充資料相關概念

簡介三皇五帝象徵

相關說法

不同說法分歧原因

相關人物

盤古氏有巢氏女媧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炎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太皞少皞三皇五帝世系表

補充資料

編輯本段相關概念

簡介「皇」的原義是「大」和「美」,不作名詞用。《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

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

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 三皇是上古的 伏羲 燧人 神農。迴圈輪迴:

太古 黃古 遠古

三皇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6)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三字經》)   (7)天皇、地皇、泰皇 (《史記》)   (8)天皇、地皇、人皇(民間傳說)   第五種說法由於《古微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

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五帝

5樓:網壇高手小孫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一般認為他們應該屬於蒙古人種。

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編輯]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 、黃帝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編輯]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四種說法最為流行。

[編輯]

歷史 現在對這一是其歷史的認識存在很多爭議,但是基本上這一時期中國處於原始社會是沒有爭議的。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基於史料):

最早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這個部落大約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附近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

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中華民族就是由此產生的。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6樓:然後呢我說

三皇為伏羲(太昊)、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亦稱有熊氏)。五帝為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7樓:蘇嘉愛娛樂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三皇,原指遠古三皇,後增補伏羲等人;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後增補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三皇:

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後期著作在原始意義上的遠古三皇基礎上增補了前後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後三皇之分,合為九皇。後期增補的後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

「帝」原指五方上帝,戰國後(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擴充套件資料

「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燧人、包羲(伏羲)分別代表矇昧時期的低階、中級、高階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階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

「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君王或軍事首長人物。

部落世系:天皇氏(別號天靈、防

五、天霧,前70732—前62023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闢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按照另一種說法,天皇氏即伏羲氏。與人皇媧皇氏、地皇神農氏(即炎帝)並稱為「三皇」。

這也是「三皇」的其中一種說法)。

地皇氏(前68932—前62023年在位,定都於熊耳龍門之山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傳說地皇氏為盤古氏之孫、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7132—前52023年在位,定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8樓:永夜

三皇出自《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後,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1]

「三皇」之名不見於經,組成亦有不同說法,但《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風俗通引》、《白虎通義》、《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說。「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道教文化來說也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但由最多人民接受並熟知的是伏羲(天皇)、神農(地皇)、黃帝(人皇)

但是根據典籍記載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

《運鬥樞》、《元命苞》等書載:三皇為伏羲、神農外,還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媧。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奉為三位天神。

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龍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少昊五帝,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第二種說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第三種說法指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

《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禮記·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為五帝。

《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

(《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究竟是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

趙大掌櫃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 帝王 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 三皇五帝 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三皇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大好河山 三皇五帝都指的是誰? 京城 老炮兒 三皇五帝是指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 皇 或 帝 三皇 按照流傳最廣的是 伏羲 神農和軒轅。五帝則為黃帝 顓頊 帝嚳 堯 舜。 三皇源引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說,天皇 地皇 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

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各指誰

三皇源引 史記 秦始皇本紀 說,天皇 地皇 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 卷七十八引 春秋緯 提出天皇 地皇 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 和 白虎通義 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 伏羲 神農,而 運鬥樞 元命苞 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 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