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恆靈的意思,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 靈也古今異義

時間 2021-09-04 19:30:08

1樓:可愛的康康哥

意思是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

出自《出師表》,選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全文(節選)如下: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譯文如下: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2樓:愛是地獄

沒有一次不對恆、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惜遺憾的。

注意:痛恨不是痛心仇恨的意思,而是「遺憾」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一次不對恆、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古今異義

4樓:匿名使用者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中的古今異義:

「痛恨」的古義是:痛心遺憾;今義是:十分憎恨。

出自:東漢 諸葛亮《出師表》

原文選段: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釋義: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嘆息痛心遺憾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擴充套件資料

文中其它古今異義: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古:時候 今:指四季中的秋季

誠宜開張聖聽

古:擴大 今:指商店開始營業

引喻失義

古:適宜,恰當 今:正義,意義

陟罰臧否

古:功過好壞 今:表示否定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古:……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今:表示因果關係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此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樸,表現懇切忠貞的感情。前人特別指出在六百餘字的篇幅裡,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

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話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長輩的口吻。

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整齊工穩的排比對偶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開始興起的時代風尚。

5樓:匿名使用者

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補充: 補充:

《出師表》 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 痛恨 :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3)卑鄙:

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的修辭手法是這首詩的作用是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所用的修辭手法是對偶 聽不見織布機的聲音而只能聽見花木蘭的嘆氣聲.是為了突出在特定環境下她的心情,為她從軍埋伏筆 寫木蘭停機嘆息,表現異常,設定懸念 所用的修辭手法是對偶 聽不見織布機的聲音而只能聽見花木蘭的嘆氣聲.是為了突出在特定環境下她的心情,為她從軍埋伏筆 寫木蘭停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