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氣因山見,春日六絕句其三。這首詩怎麼翻譯

時間 2021-09-16 04:50:28

1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春日六絕句

【宋】楊萬里

其一日落碧簪外,人行紅雨中。

幽人詩酒裡,又是一春風。

其二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

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

其三霧氣因山見,波痕到岸消。

詩人元自懶,物色故相撩。

其四春醉非關酒,郊行不問塗。

青天何處了,白鳥入空無。

其五江水夜韶樂,海棠春貴妃。

殷懃向春道,莫遣一花飛。

其六春色有情意,挑花生暮寒。

只應催客子,不遣立江干。

【題解】

五言絕句。押蕭韻。

【詩意】

其三氤氳的霧氣依憑遠遠的青山而顯現,

水面上波浪的痕跡直到岸邊才消失。

我這個詩人元本就是太慵懶了啊,

這美麗的景色本就撩亂了我的心。

【註釋】

1、霧氣:雲霧;水蒸氣。《管子·輕重己》:

「宜藏而不藏,霧氣陽陽。」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大溪南北夾岸,有溫泉對注,夏煖冬熱,上常有霧氣。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七·山市》:「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恆在清晨。遙望之,山化為海,惟露一島。

島外悉波濤瀰漫,舟船往來,山下人但覺在霧氣中。」王願堅《七根火柴》:「(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溼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

」2、因山:語出晉左思《三都賦》:「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岨塍埒長城,豁險吞若巨防。」

3、波痕: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

4、詩人:這裡是作者楊萬里自稱。

(1)指《詩經》的作者。《楚辭·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託志乎素餐。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範魯 戒子孫詩,其略曰:『……《相鼠》尚有禮,宜鑑詩人刺。

』」(2)寫詩的作家。漢揚雄《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

」唐白居易《馬上作》詩:「吳中多詩人,亦不少酒酤。」明黃淳耀《馬巽甫〈遊橫山記〉序》:

「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記》,後世詩人如摩詰、昌黎、夢得、聖俞諸公,皆形之詠歌,以為神仙。」孫犁《秀露集·關於詩》:「這包括詩人的『志』,即思想或見解。

」5、元自:猶言原本,本來。唐杜甫《傷春》詩之二:「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明李贄《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金人元自識人。」

6、物色:景色;景象。

(1)牲畜的毛色。《禮記·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陳澔集說:「物色或騂或黝。」明張寧《方洲雜言》:

「文帝初耕藉田時,借牛于田家。既終畝,二耕叟互錯認牛,喧閧不已。帝召問之曰:

『父老何自錯?牛物色奈何?』」

(2)物體的顏色。《金史·僕散忠義傳》:「時昏霧四塞,跬步莫睹物色。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綠沉》:「蓋有物色之深者為綠沉也。」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二:

「白色照在屋面,有些光被吸收而有些光被反射時,所反射的『色光』就是『物色』。」

(3)形狀;形貌。《西京雜記》卷二:「高帝既作新豐,並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

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竟識其家。」《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李賢注:「以其形貌求之。」《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春卿》:

「嘗送徒於州,亡其籍,至廷,口記物色,凡千人,無所差。」

(4)景色;景象。南朝宋鮑照《秋日示休上人》詩:「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榮。

」宋蘇舜欽《寄王幾道同年》詩:「新安道中物色佳,山昏雲澹晚雨斜。」明高啟《宣和所題畫》詩:

「那知回首宣和殿,物色淒涼與畫同。」魯迅《墳·摩羅詩力說》:「乃戍高加索,見其地之物色,詩益雄美。

」(5)用品;物品。《南史·劉孝綽傳》:「溉少孤,宅近僧寺,孝綽往溉許,適見黃臥具,孝綽謂僧物色也,撫手笑。

」《朱子語類》卷十六:「如一個好物色到面前,真個是好,也須道是好。」《宣和遺事》後集:

「所貢物色,盡取之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回:「房裡多是要緊文書物色,你敢亂動麼!

」(6)訪求;尋找;挑選。漢劉向《列仙傳·關令尹喜》:「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

」宋周煇《清波別志》捲上:「令臣搜訪詩人,臣已物色得數人。」《明史·韓林兒傳》:

「福通物色林兒,得諸碭山夾河,迎至亳,僭稱皇帝。」張重光《坐寫字間的人》一:「他叫章湘,和我一樣是半年前從基層物色到局宣傳處的。

」(7)引申指搜捕。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經北艦十餘裡,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清錢謙益《讀杜小箋》上:「然隆準之子孫,千人亦見,其能免於逆胡之物色乎?」

(8)端詳;辨認。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帝於燈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韻,閃爍驚眸。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東鄰墓》:「捕驚醒……駕輕舠,破浪南下,適遇金,見其兩足尖搭舵後,屹如山峙,詳加物色,宛與夢符。」

(9)猶物性。唐杜甫《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

」浦起龍心解:「猶莊子言使得全其天年。」唐孟郊《與韓愈李翱張籍話別》詩:

「物色豈知異,人心故將違。」

(10)標誌。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由貴陸行往賓州,必經大龍山,非馮氏之車則不敢行,車上有小旗為物色。」

【作者】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調贛州司戶參軍。歷永州零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

孝宗乾道六年(1170)召為國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國子博士告詞》注),遷太常博士、將作少監。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1179)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同上書《廣東提舉告詞》注),尋除本路提點刑獄。

召為尚左郎官。十二年(1185)以**應詔上書,擢東宮侍讀。十四年(1187)遷祕書少監(同上書《祕書少監告詞》注)。

十五年(1188)因上疏駁洪邁太廟高宗室配饗議,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祕書監。紹熙元年(1190)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曆成,宰臣令他人為序,遂以失職丐去,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權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

因論江南行鐵錢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贛州,未赴。寧宗即位,屢召屢辭。慶元五年(1199)致仕(同上書《通議大夫寶文閣待制致仕告詞》注)。

開禧二年(1206)卒,年八十。諡文節(《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有《誠齋集》、《易傳》等傳世。

事見其子長孺撰墓誌(清乾隆刊《楊文節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楊萬里詩42卷辭操1卷,以宋端平間刊本(原書藏日本東京宮內廳書陵部)為底本。

校以宋淳熙、紹熙間遞刻之《誠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荊溪集十卷西歸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續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簡稱宋遞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原該共63卷,今殘存60卷)、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誠齋集》(簡稱四庫本)。參校明末毛氏汲古閣鈔本《誠齋集》(簡稱汲古閣本,今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楊氏帶經軒刊《楊文節公詩集》(簡稱楊本)。另從諸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44卷。

2樓:匿名使用者

楊萬里的《春日六絕句》其三,翻譯成現代漢語是,霧氣因為有山顯現出來,波浪的痕跡到了岸邊就消失了。詩人本來是懶墮的,可是景色故意撩撥詩人的心絃。

3樓:匿名使用者

霧氣因山見,波痕到岸消。

詩人元自懶,物色故相撩。

原意:溼氣因為有山巒阻擋而呈現出霧氣,水波因為衝到了岸上而消失了痕跡。我原先本身也是很懶的,看到這樣的景色也不禁要撩上一撩了。

意境:萬物隨行,相生相消。認真體會,或許可撩。

4樓:熊熊安禎

成為第725位粉絲

春日六絕句

【宋】楊萬里

其一日落碧簪外,人行紅雨中。

幽人詩酒裡,又是一春風。

其二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

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

其三霧氣因山見,波痕到岸消。

詩人元自懶,物色故相撩。

其四春醉非關酒,郊行不問塗。

青天何處了,白鳥入空無。

其五江水夜韶樂,海棠春貴妃。

殷懃向春道,莫遣一花飛。

其六春色有情意,挑花生暮寒。

只應催客子,不遣立江干。

【題解】

五言絕句。押蕭韻。

【詩意】

其三氤氳的霧氣依憑遠遠的青山而顯現,

水面上波浪的痕跡直到岸邊才消失。

我這個詩人元本就是太慵懶了啊,

這美麗的景色本就撩亂了我的心。

【註釋】

1、霧氣:雲霧;水蒸氣。《管子·輕重己》:

「宜藏而不藏,霧氣陽陽。」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大溪南北夾岸,有溫泉對注,夏煖冬熱,上常有霧氣。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七·山市》:「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恆在清晨。遙望之,山化為海,惟露一島。

島外悉波濤瀰漫,舟船往來,山下人但覺在霧氣中。」王願堅《七根火柴》:「(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溼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

」2、因山:語出晉左思《三都賦》:「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岨塍埒長城,豁險吞若巨防。」

3、波痕: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

4、詩人:這裡是作者楊萬里自稱。

(1)指《詩經》的作者。《楚辭·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託志乎素餐。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範魯 戒子孫詩,其略曰:『……《相鼠》尚有禮,宜鑑詩人刺。

』」(2)寫詩的作家。漢揚雄《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

」唐白居易《馬上作》詩:「吳中多詩人,亦不少酒酤。」明黃淳耀《馬巽甫〈遊橫山記〉序》:

「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記》,後世詩人如摩詰、昌黎、夢得、聖俞諸公,皆形之詠歌,以為神仙。」孫犁《秀露集·關於詩》:「這包括詩人的『志』,即思想或見解。

」5、元自:猶言原本,本來。唐杜甫《傷春》詩之二:「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明李贄《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金人元自識人。」

6、物色:景色;景象。

(1)牲畜的毛色。《禮記·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

」陳澔集說:「物色或騂或黝。」明張寧《方洲雜言》:

「文帝初耕藉田時,借牛于田家。既終畝,二耕叟互錯認牛,喧閧不已。帝召問之曰:

『父老何自錯?牛物色奈何?』」

(2)物體的顏色。《金史·僕散忠義傳》:「時昏霧四塞,跬步莫睹物色。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綠沉》:「蓋有物色之深者為綠沉也。」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二:

「白色照在屋面,有些光被吸收而有些光被反射時,所反射的『色光』就是『物色』。」

(3)形狀;形貌。《西京雜記》卷二:「高帝既作新豐,並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

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竟識其家。」《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李賢注:「以其形貌求之。」《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春卿》:

「嘗送徒於州,亡其籍,至廷,口記物色,凡千人,無所差。」

(4)景色;景象。南朝宋鮑照《秋日示休上人》詩:「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榮。

」宋蘇舜欽《寄王幾道同年》詩:「新安道中物色佳,山昏雲澹晚雨斜。」明高啟《宣和所題畫》詩:

「那知回首宣和殿,物色淒涼與畫同。」魯迅《墳·摩羅詩力說》:「乃戍高加索,見其地之物色,詩益雄美。

」(5)用品;物品。《南史·劉孝綽傳》:「溉少孤,宅近僧寺,孝綽往溉許,適見黃臥具,孝綽謂僧物色也,撫手笑。

」《朱子語類》卷十六:「如一個好物色到面前,真個是好,也須道是好。」《宣和遺事》後集:

「所貢物色,盡取之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回:「房裡多是要緊文書物色,你敢亂動麼!

」(6)訪求;尋找;挑選。漢劉向《列仙傳·關令尹喜》:「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

」宋周煇《清波別志》捲上:「令臣搜訪詩人,臣已物色得數人。」《明史·韓林兒傳》:

「福通物色林兒,得諸碭山夾河,迎至亳,僭稱皇帝。」張重光《坐寫字間的人》一:「他叫章湘,和我一樣是半年前從基層物色到局宣傳處的。

」(7)引申指搜捕。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經北艦十餘裡,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清錢謙益《讀杜小箋》上:「然隆準之子孫,千人亦見,其能免於逆胡之物色乎?」

(8)端詳;辨認。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帝於燈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韻,閃爍驚眸。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東鄰墓》:「捕驚醒……駕輕舠,破浪南下,適遇金,見其兩足尖搭舵後,屹如山峙,詳加物色,宛與夢符。」

(9)猶物性。唐杜甫《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

」浦起龍心解:「猶莊子言使得全其天年。」唐孟郊《與韓愈李翱張籍話別》詩:

「物色豈知異,人心故將違。」

(10)標誌。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由貴陸行往賓州,必經大龍山,非馮氏之車則不敢行,車上有小旗為物色。」

【作者】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調贛州司戶參軍。歷永州零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

孝宗乾道六年(1170)召為國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國子博士告詞》注),遷太常博士、將作少監。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1179)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同上書《廣東提舉告詞》注),尋除本路提點刑獄。

召為尚左郎官。十二年(1185)以**應詔上書,擢東宮侍讀。十四年(1187)遷祕書少監(同上書《祕書少監告詞》注)。

十五年(1188)因上疏駁洪邁太廟高宗室配饗議,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祕書監。紹熙元年(1190)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曆成,宰臣令他人為序,遂以失職丐去,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權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

因論江南行鐵錢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贛州,未赴。寧宗即位,屢召屢辭。慶元五年(1199)致仕(同上書《通議大夫寶文閣待制致仕告詞》注)。

開禧二年(1206)卒,年八十。諡文節(《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有《誠齋集》、《易傳》等傳世。

事見其子長孺撰墓誌(清乾隆刊《楊文節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楊萬里詩42卷辭操1卷,以宋端平間刊本(原書藏日本東京宮內廳書陵部)為底本。

校以宋淳熙、紹熙間遞刻之《誠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荊溪集十卷西歸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續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簡稱宋遞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原該共63卷,今殘存60卷)、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誠齋集》(簡稱四庫本)。參校明末毛氏汲古閣鈔本《誠齋集》(簡稱汲古閣本,今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楊氏帶經軒刊《楊文節公詩集》(簡稱楊本)。另從諸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44卷。

編輯於 2019-02-13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描寫春山春水的古詩,描寫春山春水的古詩

繪春 春風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 王之渙 涼州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 王安石 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 李白 春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 朱熹...

開門見山的意思,開門見山是什麼意思

拼音 k i m n ji n sh n釋義 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直截了當談本題,不拐彎抹角。出處 唐 劉得仁 青龍寺僧院 此地堪終日,開門見數峰。示例 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宋 嚴羽 滄浪詩話 詩評 近義詞 直言不諱 單刀直入 反義詞 旁敲側擊 閃爍其辭 歇後語 阿q談戀愛 愚公之居 燈迷 愚公之家...

請仿寫下列句子 蘭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蘭的幽美,才多了些溫煦,少些清寒

李子聊車 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熱情,而多了些生動,少了些悽清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豔麗,才多了些嫵媚,少了些冷峻魚因大海而存在,而海也因有了魚的遊動,才多了份活力,少了份孤寂.鳥因天空而存在,而天也因有了鳥的翅膀,才多了份生氣,少了份冷清.帆因船隻而存在,而船也因有了帆的揚起,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