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莎士比亞文學有一定的興趣?希望各位給一點關於莎士比亞的簡介,文集等

時間 2021-10-14 20:57:55

1樓:匿名使用者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以及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於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地文法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

後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間巡迴演出,培養了他對戲劇的愛好。2023年前後,他離開家鄉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後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

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間。這些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2023年到2023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又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固統一,經濟繁榮。

莎士比亞對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這一時期,他寫的歷史劇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劇本的基本主題是擁護**王權,譴責封建暴君和歌頌開明君主。

比如,《亨利四世》展現的是國內局勢動盪的畫面,貴族們聯合起來反叛國王,但叛亂最終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後來認識錯誤,在平定內亂中立下戰功。劇作中,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達到高度統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為生動,此人自私、懶惰、畏縮,卻又機警、靈巧、樂觀,令人忍俊不禁。

這一時期創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1596)、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1599)和歌頌愛情又**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這些劇本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彩,表現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與此同時,他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等悲劇3部,作品雖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與喜劇同。

莎士比亞還寫有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詩。

17世紀初,伊麗莎白女王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醜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實發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創作由早期的讚美人文主義理想轉變為對社會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他寫出了《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門》(1607)等著名悲劇。《奧瑟羅》**身貴族的苔絲狄蒙娜不顧父親和社會的反對,與摩爾人奧瑟羅私下結婚,表現了反對種族偏見的主題,而導致他們悲劇的原因不僅是奧瑟羅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為代表的**勢力的強大。

奧瑟羅臨死前的清醒,包含著人類理性的勝利。《李爾王》中展現的則是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李爾王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主人公從具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變成了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老人,人物命運和性格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最具特色。

《麥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於內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為個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劇意義在於,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可以毀滅一個原本並非**的人物。總體而言,這些悲劇對封建貴族的腐朽衰敗、利己主義的駭人聽聞、金錢關係的罪惡和勞動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風格上,浪漫歡樂的氣氛減少,憂鬱悲憤的情調增加,形象更豐滿,語言更純熟。

2023年以後,莎士比亞進入創作的最後時期。這時的莎士比亞已看到人文主義的理想在現實社會中無法實現,便從寫悲劇轉而為寫傳奇劇,從揭露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轉向寫夢幻世界。因此,這一時期又稱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時期。

這時期,他的作品往往通過神話式的幻想,藉助超自然的力量來解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品貫串著寬恕、和解的精神,沒有前期的歡樂,也沒有中期的陰鬱,而是充滿美麗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調濃郁。《暴風雨》(1611)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風格,被稱為「用詩歌寫的遺囑」。此外,他還寫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彷彿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這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2樓:狗狗酷

莎士比亞的個人簡介我就不說了,想必上面的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不過根據分析,莎士比亞可能是虛構的人物

1)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碑文:

「看在上帝的面上,請不要動我的墳墓,

妄動者將遭到詛咒,保護者將受到祝福。」

作為一個歷史名人,他沒有被埋葬在豪華的墓園裡,而是選擇家鄉的小教堂邊,

而且刻上那樣的文字,很有可能他的墓是空的...

2)莎士比亞所有的畫像,臉部輪廓都是一條線的,仔細觀察,線條一直到下巴耳朵後面都是一條線的,如果是真人的話怎可能沒有斷開的地方,很有可能是帶了面具,

3)莎士比亞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國家,教育程度不高,可是在他的文章**以及戲劇裡,包含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很難讓人不懷疑是 假他人之手

4)起初,莎士比亞是一個小演員,所以說很有可能是有人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然後借了他的名字寫劇本,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英國,戲劇家是讓人看不起的,而戲劇演員是卑賤的工作,很可能迫於壓力,作者不願意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隨便說說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斯特拉福鎮-2023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英國著名劇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生平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2023年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2023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

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2023年,18歲的莎士比亞與同鄰鄉農家女26歲的安妮·哈瑟維結婚,不滿21歲時已有了三個孩子。

1585~2023年間他的情況不詳,被論者稱為「失去的年頭」。2023年後離開斯特拉特福,到倫敦謀生,2023年左右參加了劇團成為一名演員和劇作家,開始了他的舞臺和創作生涯。他三十而立,蜚聲劇壇,四年後就已經成了英國戲劇界的泰斗。

2023年,劇院經理p.亨斯婁首先提到莎士比亞的劇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劇作家r.

格林死前在《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亞姓氏,並引用《亨利六世》下篇臺詞,罵莎士比亞是「一隻暴發戶式的烏鴉」,可見他當時已頗有名望。1593~2023年,他創作出版了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和《魯克麗絲受辱記》,先後獻給了年輕貴族索桑普頓伯爵。他還寫過一些雜詩和2023年出版的 154首十四行詩。

從2023年開始,他所在的劇團受內侍大臣庇護,稱為「宮廷大臣劇團」。2023年左右,他作為劇團股東同其他人合建了環球劇場,他以後的戲劇作品主要在這裡公演(後來大約2023年增加了「黑衣修士劇場」)。他自己也隨團進宮演出,偶爾還去大學和法律學校演戲;夏季或瘟疫流行,倫敦劇場停演時,就到外省演出。

2023年大學人士f.米爾斯已在其《智慧的寶庫》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

2023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202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他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2023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

2023年 4月23日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

20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齣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

從2023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2023年左右)。2023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

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 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2023年,演員j.

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齣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2023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並且企圖證實作者是培根、c.

馬洛、勒特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證據。

莎士比亞對人類文學做了什麼貢獻?

4樓:匿名使用者

莎士比亞不是按照某一種理論或是模式來寫的 他所寫的都是他在當時的思考 在文藝復興的各個階段對於人性和關於人類的各種終極價值的思考 他也沒有在作品中評判是非 即便是對於人物有所好惡 也輕易不流露在作品中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他並沒有厭惡的批判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勞迪斯和哈姆雷特的兩個朋友的不義 他認為這是人在縱慾的情況下 不可避免要發生的事

所以正是莎士比亞在創作中沒有按照任何模式或者理論創作 才使得他的作品能夠超越時代 成為世界性的名著 關鍵在於對於人性和人類存在問題的思索超越了時代

老師一定什麼都是對的嗎,老師一定什麼都是對的嗎?

武世聲飛 必須按照老師的題目寫,並且一定要寫好,用以證明上次也是你自己寫的,否則,這回你寫不明白,反而證明了上次不是你寫的。 塗長文 在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中,教師準備了多種材料引導幼兒吹泡泡。教師先拿出一支吸管,讓幼兒猜一猜它能否吹出泡泡,幼兒齊聲說 能 於是教師演示了這個用吸管吹泡泡的過程,然後要求...

紀實文學是什麼型別的文學,能表達一定哲理嗎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 報告 是報告文學化的 也是 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 紀實文學主要是描寫實際情況的吧,可以通過例項表達一些的哲理啊 紀實類文章是什麼? 枝合英勞壬 紀實文學是一種 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

讀了《媽媽的習慣》你一定對環保有了一定的認識,請以這個主題

臥虎藏龍 媽媽的習慣 小時候我們家洗菜,總是放著水龍頭嘩嘩嘩地沖洗。這時媽媽總是立刻跑過 來,把水流關小,還會拿個盆或者桶來把水接著,用來澆花或是沖廁所。淘過米的水她總要留著,洗碗時用來洗第一遍。洗衣服的水也要留著,第一遍肥皂水拖第一遍地,清衣服的清水拖第二遍地,我們家的地總散發著肥皂粉的香味。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