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生平,王昌齡的生平資料

時間 2021-10-23 08:41:37

1樓:

唐代詩人(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早年貧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

曾到過西北邊塞。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科,授汜水縣尉。二十七年,被貶嶺南,途經襄陽,孟浩然有詩相送;經岳陽,有詩送李白。

次年回長安,又出為江寧縣丞。數年後貶為龍標縣尉,李白有詩遙寄。安史亂起,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殷《河嶽英靈集》收24人詩作,其中王詩最多,並譽之為“中興高作”。

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絕句長於抒情,善於心理刻畫,能以典型的情景、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內涵,意味渾厚深長。現存王昌齡詩180多首,五七言絕句幾乎佔了一半。

他的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著名,如《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意境開闊明朗,情調激越昂揚,文字洗煉,音調鏗鏘。尤其後一首,深入淺出,寓意深沉,被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一些反映“邊愁”的詩,也是悲涼慷慨,沉深含蓄,使人吟味無窮。

另有一部分描寫婦女寄懷友人的詩作。今存《王昌齡集》2卷,《王昌齡詩集》3卷,《全唐詩》編錄其詩為4卷。新、舊《唐書》有傳。

2樓:匿名使用者

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

曾到過西北邊塞。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科,授汜水縣尉。二十七年,被貶嶺南,途經襄陽,孟浩然有詩相送;經岳陽,有詩送李白。

次年回長安,又出為江寧縣丞。數年後貶為龍標縣尉,李白有詩遙寄。安史亂起,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殷《河嶽英靈集》收24人詩作,其中王詩最多,並譽之為“中興高作”。

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

3樓:

王昌齡(698-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安人)。他的詩文多寫邊塞生活,是唐代邊塞詩人的代表。其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以七絕最為出色,因此享有“七絕高手”的美譽。

著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詩人簡介50字一60字

4樓:北島無夢丷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5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早年貧賤。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祕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

曾到過西北邊塞。他多次遭貶謫。王昌齡詩生前已負盛名。

他擅長七言絕句,以之與李白並稱,人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絕句長於抒情。他的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著名。

6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bai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du東晉zhi

陽(今山西太原)人,

dao又一說京兆長版

7樓:匿名使用者

哦哦圖謀啦ok了阿羅褲吐了哦哦monk

8樓:匿名使用者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巨集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生平的關係

9樓:輕靈觸動

王昌齡在襄陽與孟浩

然一見,孟浩然因舊疾**而死。王昌齡因此在離開的路上很悲傷,沒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裡的交往故事。

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後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

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話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這句點明點明瞭時節,是在楊花已經落儘子規聲聲哀啼的時節,聽說好友你要路過五溪前去赴任。這裡用了飄渺不定的楊花,和啼聲哀婉悽切的子規,是對好友無辜被貶的不憤,符合當時的情況也就融情於景中。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我把我的憂愁和思念都寄託給天上的明月,希望它可以代替我陪伴你直到夜郎的最西邊。這一句由寫景轉為抒情,其實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意境,從前人的詩篇中也可以窺出端倪。

這句一共有三層意思。第一是說自己對好友王昌齡充滿了思念,但又無人傾訴,只能把這份思念嚮明月訴說。第二是因為無論兩人相隔多遠,都能看到同一輪明月。

第三是既然只有明月相同,所以也只能通過它來傳遞對朋友的思念,別無他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力,他賦予抽象的“愁心”以具體屬性,讓它隨著明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也變成了一個可以看懂詩人心事的知音,它能幫自己把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給那不幸的好友。

10樓:驃騎先鋒使

王昌齡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裡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後來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場場景進行細緻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

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豔色情之汙穢,有力地扭轉了齊樑歌詠的不良文風另一方面,就藝術表現而言,王昌齡又發揚了六朝華美豔麗、精雕細琢的表現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

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王昌齡和李廣的,王昌齡和李廣的資料

李廣 前119 隴西成紀 今甘肅靜寧西南 人,中國西漢名將。漢文帝十四年 前166 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 宮衛尉。元光六年 前129 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 今山西右玉南 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

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資料,生平

李白 701 762 唐代男性公民,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享有 詩仙 之美譽,與杜甫合稱 大李杜 傳說李白能斗酒百篇。李白 生平簡介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 詩仙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王昌齡是哪個朝代的,王昌齡簡介王昌齡是什麼朝代的

墼餮魍薅 王昌齡是唐代詩人。王昌齡 698 756 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 今山西太原 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 今西安 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 七絕聖手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 高適 王維 王之渙 岑參等交厚。開元...